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隋朝文化有什麽特點?隋朝文化又涉及哪些方面

隋朝文化有什麽特點?隋朝文化又涉及哪些方面

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二個時間跨度短、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創新集中、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朝代。隋朝國祚雖較短。可是在文化上作出了新的成就。那麽隋朝在文化上又承襲了哪個朝代的文化呢?隋朝文化是怎麽演變而來的呢,隋朝的文化有哪些方面的特點? 隋的文化特點歸納起來就是:創新與融合。在文藝方面 隋後的音樂、繪畫作品加入了胡人的元素,樂器加入了胡琴、胡箏、二胡等等非原漢族特有的樂器,這壹歷史進步壹直到幾十年後的唐也沒有止步。繪畫作品中的花鳥魚蟲、人物形態都漸漸多了壹些粗獷、豪放、飄逸、放浪不羈的表現情況,我認為這種繪畫特點多多少少可能會影響到後來的“吳帶當風”。下面我就先紹隋朝當時書法與繪畫。 隋朝書法――《真草千字文》書法 隋朝承襲了魏晉的餘風和六朝的風格,作了壹番大加工,變為隋代的楷書。至於那種篆、隸早已消聲匿跡,不復存在了。這個時期內,惟獨楷書盛行於世,可以這樣說,到了隋朝時期,楷書才算是壹種極其規範化的標準書體,成為中國書法界正楷的壹種規範。它開創唐朝正書的先河,對唐朝寫正楷的壹派影響最深,其功勞也最大,所以隋代的楷書,在中國書法史上是很關鍵的壹種書體。 在碑刻、書法方面,出現了綜合南北的趨勢。熔南北於壹爐。這時立碑之事,又在各地盛行起來,直至今日,還遺留下為數較多,惹人嘖嘖稱道的壹些名碑,其書藝的高超,即使唐朝的壹些名書家也不能超越。這時期著名的碑誌有智永《真草千字文》刻石、《龍藏寺碑》、《賀若誼碑》、《曹子建廟碑》、《美人董氏墓誌》、《元公夫人姬氏墓誌》、《K孝慈墓誌》等。 繪畫繪畫 在隋朝的名畫家中,最著名的有展子虔、董伯仁、鄭法士、田僧亮、楊契丹、孫尚子、尉遲跋質那等人。當時繪畫仍以道釋人物故事為中心,但山水畫已逐漸發展成獨立的畫科。展子虔與董伯仁齊名,形成了新的風格。他們除畫寺院壁畫外,還畫卷軸畫,專長於人物、車馬、樓閣及山水配景。現存展於虔的唯壹遺作《遊春圖》,是用勾勒刷法,著大青綠,註意遠近關系和山樹人物的比例,能夠於咫尺之中,具備千裏之趣。元代《畫鑒》即指出《遊春圖》是山水畫的始祖。 於闐(新疆和田)畫家尉遲跋質那,當時人稱“大尉遲”,善畫西域人物,畫面上有陰影暈染,即所謂“凹凸法”。對後來的繪畫影響很大。 經學和音韻學 在南北朝時,南北方的經學產生區別。據《隋書?儒林傳》說:“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隋朝繼承北朝的治學風氣,知名學者,隋初有牛弘,後來有劉焯、劉炫以及王通等。 隋文帝開皇初年,顏之推、蕭該、長孫納言等八人和陸法言討論音韻學,壹致認為四方聲調分歧很大,南北用韻不同,以前諸家韻書,定韻缺乏標準,都有錯誤,故商量古今的同異,南北的是非,多數由顏之推、蕭該作決定。陸法言記錄了諸人議論的要旨,經過他本人多年的斟酌,於601年(仁壽元年),寫成《切韻》五卷。這部書統壹了書面的聲韻,為音韻學奠定了基礎。 隋朝疆域圖 天文歷法 隨著朝代的演變,天文歷法也在不斷的改進,要求計算方法更加精密,604年(仁壽四年),經學家劉焯在制定《皇極歷》時,最早提出了“等間距二次內插法”的公式。600年,劉焯測定歲差為76年差壹度,已接近準確值。 後來,唐朝李淳風依據《皇極歷》制成《麟德歷》,行用於唐朝前期。定朔法的采用是中國天文史上的壹項重大改革。 另壹位天文學家耿詢,制成了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裝在暗室中,借水力運行,與室外的天象恰相符合,設計十分精妙。 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晉人陳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編成壹篇七字長歌,叫做《步天歌》,***七卷,文句淺顯,便於傳誦,在天文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方面起了壹定的作用。 醫學 隋 *** 設有太醫署。當時醫學相當發達,醫學家有許智藏、許澄、甄權、巢元方等人,其中以巢元方最為著名。巢元方是隋大業年間的太醫博士,撰有《諸病源候論》五十卷,計分六十七門,壹千七百二十論。這是我國第壹部詳論疾病分類和病因、病理的著作,開辟了後世病因學和病理學的研究途徑。書中記有用腸吻合手術治療外傷斷腸,是我國外科手術史上的重大成就。 地理學 隨著國家的統壹,中外交通和商業貿易的發展,隋代地理學取得新的成就,特別是地圖的編繪技術有了顯著進步。大業初年,朝廷根據諸州申報的各地風俗、物產、地圖資料,編成《諸州圖經集》壹百卷。大業六年,煬帝又命臣下依據圖經撰成《區宇圖誌》壹百二十九卷,圖誌所敘的山川、郡國和城隍,均附有地圖,是壹部地理學的巨著。煬帝時的著名地理學家裴矩,在奉命去張掖,管理西域商人交市時,搜集了有關西域的山川、風俗等資料,撰成《西域圖記》三卷,書中有地圖,有記述,還有穿著民族服裝的各族人的彩繪圖,是壹部地理學名著。 隋朝建築趙州橋與橋梁建築技術 河北省寧晉縣┖由獻琶的安濟橋(原隸趙州,故又稱趙州橋),設計者是隋朝傑出的工匠李春。 這座橋是單孔石橋,全長50.82米,寬9米。大橋洞上面左右各有兩個橋洞。大橋洞跨度長37.45米,但橋洞的高度只有7.23米。橋身的坡度小,橋面平直,行人車馬來往都很省力。橋洞的跨度大,水上船只來往也很方便。四個小橋洞也是壹種獨創,它既節約石料二百多立方米,又減少了橋身五分之壹的重量,讓橋基部分的負擔大大減輕,同時還可以起分洪緩沖的作用,減輕了洪流對橋身的沖擊力量。由於安濟橋在結構上有很多優點,所以壹直保留到現在。在1300多年前能建成這種跨度大、弧度低的橋梁結構,是非常可貴的創造。 今人往往首先看隋建立前的歷史就是著重於其破壞性、殘酷性的壹面,其實,隋前的動亂時期也是壹個多民族大遷移大融合的時期,隨著社會裏個個民族與漢族間的交流與融合,漢族在隋建立後的文化特色表現的比隋前時期更加多元化、復雜化、並且更加富有親和力及凝聚力。隋後的文學作品進壹步繼承和革新了漢魏以及魏晉以來的辭賦與文,隋進壹步改進了其中晦澀難懂的部分,加入通俗易學的元素,為後來盛唐時期的散文及詩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