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黃河孤城的是哪壹句詩句(哪首詩句是描寫黃河和孤城)

關於黃河孤城的是哪壹句詩句(哪首詩句是描寫黃河和孤城)

1.哪首詩句是描寫黃河和孤城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賞析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壹》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出自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壹》原文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壹》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壹》譯文及註釋譯文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壹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註釋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壹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原題二首,此其壹,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遠”壹作“直”。

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仞:古代的長度單位,壹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等於231cm或264cm,約等於2.3m或2.6m)。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壹帶。

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於壹種樂器。

何須:何必。何須怨:何必埋怨。

楊柳:楊樹的柳條,又指的是《楊柳曲》。度:吹到過。

不度:吹不到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2.黃河孤城寫出相應的詩句

1、黃河遠上白雲間。

2、壹片孤城萬仞山。出自唐代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壹》原文: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譯文: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擴展資料:

賞析:王之渙這首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

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沈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壹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雲中壹般。

次句 “壹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壹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壹個典型環境。

3.“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出自哪首詩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遊)向上(遊)、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面:洶湧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壹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壹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遊,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壹瀉千裏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雲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的是壹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壹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壹,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雲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壹片”是唐詩習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壹片”、“壹片孤雲”等等),這裏相當於 “壹座”,而在詞采上多壹層“單薄”的意思。這樣壹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戌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征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壹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壹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準備。

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戌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壹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壹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沈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 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壹語入詩也與征人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雲:“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後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戌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4.關於黃河的詩句(壹句壹句的)

河走溫縣城,倉頭猛壹窮”; “孤柏嘴著了河,駕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黃河心不死” "黃河百害,惟富壹套。

" 是非吹入凡人耳,萬丈黃河洗不清。 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墻不回頭 黃河黃,長城長,英雄百戰走四方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王之渙《登鸛鵲樓》) 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阮籍《詠懷》) 黃河九曲天邊落,華嶽三峰馬上來。

(黃滋《送李佑之赴陜西參議》) 黃河萬裏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李白《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同上)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裏觸龍門。

(李白《公無渡河》)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李白《北風行》)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幾簸自天崖。

如今直上銀河去,直到牽牛織女家 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 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

吳會書難達,燕臺路正長。 男兒久為客,不辨是他鄉。

覽百川之洪壯兮,莫尚美於黃河。 潛昆侖之峻極兮,出積石之嵯峨。

登龍門而南遊兮,拂華陰於曲阿。 淩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揚波。

體委蛇於後土兮,配靈漢於蒼穹。 貫中夏之能甸兮,經朔北之遐荒。

歷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晉之南鄉。 秦自西而啟壤兮,齊據東而畫疆。

殷徒涉而永固,衛遷濟而遂疆。 趙決流而卻魏,嬴引溝而滅梁。

思先哲之攸嘆,何水德之難量。 關於黃河的詩詞歌謠 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等大量文學經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產生在黃河,它們是黃河文明中閃閃發光的瑰寶。

李白詩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將進酒)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

(贈《裴十四》) 王之渙曰: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登鸛雀樓) 王維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艄公號子聲聲雷,船工拉纖步步沈。

運載好布千萬匹,船工破衣不遮身。運載糧食千萬擔,船工只能把糠饃啃。

軍閥老板發大財,黃河船工輩輩窮。” “壹條飛龍出昆侖,搖頭擺尾過三門。

吼聲震裂邙山頭,驚濤駭浪把船行。” “三氣周瑜在江東,諸葛亮將臺祭東風。

祭起東風連三陣,火燒曹營百萬兵。”黃河船工祖祖輩輩生活在黃河上,漂泊在木船上。

他們對黃河了如指掌,把船只視為家珍。在與黃河風浪搏鬥的生活實踐中,船工們創作出了豐富多采、獨具特色的黃河號子。

聲聲號子,抒發了船工們復雜的感情,反映出他們的喜、怒、哀、樂、憂、怨、悲、歡。黃河船工號子,伴隨著船工的勞動,是船民生活的旋律。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浪淘沙九首》詩中的第壹首中的前兩句。

後兩句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裏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涼洲詞》王之渙 黃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 願驅眾庶戴君王,混壹車書棄金玉。

黃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 願驅眾庶戴君王,混壹車書棄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