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姜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壁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①名都,竹西②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裏③,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④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⑤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⑥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⑦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⑧年年知為誰生。
作者簡介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江西波陽)人。為詩初學黃庭堅,而自拔於宋人之外,所為《詩說》,多精至之論。尤以詞著稱,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譜之詞十七首,為詞格調甚高,清空峭拔,對南宋風雅詞派甚有影響,被清初浙西詞派奉為圭臬。有詞集《白石道人歌曲》。
註釋
①淮左:宋在蘇北和江淮設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淮南東路又稱淮左。
②竹西:揚州城東壹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風十裏:借指昔日揚州的最繁華處。
④胡馬窺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兩次南下,揚州都遭慘 重破壞。這首詞作於1176年。
⑤杜郎:唐朝詩人杜牧 ,他以在揚州詩酒清狂著稱。
⑥青樓夢:杜牧《遺懷》,“十年壹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⑦二十四橋:在揚州西郊,傳說有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
⑧橋邊紅藥:二十四橋又名紅藥橋,橋邊生紅芍藥。
簡析
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詞中,這是最早的壹首。上片由“名都”、“佳處”起筆,卻以“空城”作結,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下片,作者進壹步從懷古中展開聯想:晚唐詩人杜牧的揚州詩歷來膾炙人中,但如果他重臨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繾綣的詩句,因為眼下只有壹彎冷月、壹泓寒水與他倘佯過的二十四橋相伴;橋邊的芍藥花雖然風姿依舊,卻是無主自開,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橋”二句, 愈工致,愈慘淡,可謂動魄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