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配畫:
詩配畫,顧名思義,先有詩,後有人根據這首詩所描寫出的事物配畫。1928年,民國上將馮玉祥隱居泰山普照寺,閑時創作了28首打油詩,請石匠照詩意在做好的青石板上刻畫。
《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壹首留別詩。
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壹。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裏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象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化。
第壹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壹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