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河北梆子的詩句

關於河北梆子的詩句

1. 形容戲曲的詩句

年代:現代 作者: 老舍

《贈河北梆子劇院躍進劇團》

全民齊躍進,戲曲奮爭先。

壯士劈山去,英雄攔馬前。

紅旗明曉日,粉墨好青年。

八月秦皇島,歌潮浪接天。

年代:唐 作者: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

何事花前泣,曾逢舊日春。先皇初在鎬,賤子正遊秦。

撥亂幹戈後,經文禮樂辰。徽章懸象魏,貔虎畫騏驎。

光武休言戰,唐堯念睦姻。琳瑯鋪柱礎,葛藟茂河漘。

尚齒惇耆艾,搜材拔積薪。裴王持藻鏡,姚宋斡陶鈞。

內史稱張敞,蒼生借寇恂。名卿唯講德,命士恥憂貧。

杞梓無遺用,芻蕘不忘詢。懸金收逸驥,鼓瑟薦嘉賓。

羽翼皆隨鳳,圭璋肯雜瑉。班行容濟濟,文質道彬彬。

百度依皇極,千門辟紫宸。措刑非茍簡,稽古蹈因循。

書謬偏求伏,詩亡遠聽申。雄推三虎賈,群擢八龍荀。

2. 描寫戲曲的詩詞都有哪些呢 急求贊美戲曲的詩句

贈河北梆子劇院躍進劇團

老舍

全民齊躍進,戲曲奮爭先。

壯士劈山去,英雄攔馬前。

紅旗明曉日,粉墨好青年。

八月秦皇島,歌潮浪接天。

熱戲樂

[唐] 張祜

熱戲爭心劇火燒,銅槌暗執不相饒。

上皇失喜寧王笑,百尺幢竿果動搖。

觀《連升三級》

老舍

泉州高甲戲,三級喜連升,

獨辟新風格,時翻古樂聲;

狀元無點墨,皇帝似多情,

入骨肆嘲諷,人民眼更明。

3. 關於“戲劇”的詩句有哪些

1、魏帝縫囊真戲劇,苻堅投棰更荒唐。——唐 杜牧《西江懷古》

釋義反觀歷史中,魏國如戲劇壹般的戰略,更有苻堅投棰這樣荒唐的戰略。

2、等為戲劇誰能先,我笑謂翁兒更賢。—— 宋 蘇軾 《古意》

釋義蘇軾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問道:“同為戲劇到底是誰最早演習的?我笑對老翁說:‘還是兒子更賢於您!

3、齊紈未足時人貴,壹曲菱歌抵萬金。——宋 張籍《酬朱慶余》

釋義盡管有許多別的姑娘身上穿著齊地出產的精美綢緞做成的衣服,卻並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這采菱女的壹曲歌才值千金。

4、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長恨歌》

釋義曾經彈奏完曲子讓老師都佩服,(彈得好),化完妝周圍的藝妓都嫉妒我(美)

5、念白抑揚含頓挫,唱腔委婉透激昂。——《七律·贊京劇》

釋義在戲曲中停頓抑揚頓挫,唱腔委婉中又透露出堅定。

6、壹官聊戲劇,三徑肯荒蕪。——宋 陳棣《挽江公三首》

釋義假如壹個官開始聊起了戲曲,那麽在他管理的地區三徑之內肯定是荒蕪的。

7、人生等戲劇,袞袞徒區區。——宋 韓淲《白日偶無客青山長對門》

釋義這人生就像戲曲壹樣,有起有伏,必定不是順暢的。

8、全民齊躍進,戲曲奮爭先。——現 老舍《《贈河北梆子劇院躍進劇團》

釋義全民壹起加油,那麽戲曲就會有大進步。

9、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宋 蘇軾《戲子由 》

釋義戲子的聲音有時候就像教書的先生拉的長長的,有時又像學舍壹樣小小的。

10、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唐 李群玉《同鄭相並歌姬小飲戲贈》

釋義這樣的風格應該是在天上才有的,這種歌聲存在世間並不合理。

4. 河北梆子的歷史

藝術特點

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風格特點,聽來能使人有熱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河北梆子的唱腔,屬板腔體。唱腔高亢激越,擅於表現慷慨悲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種引板和收板等。

慢板有大、小慢板之分。大慢板是河北梆子唱腔中曲調性最強、演唱速度最慢的壹板三眼(記作四分之四板式),多於青衣、老生行當,善於表現劇中人物的抑郁、愁煩、緬懷、沈思等情緒。它不能自行結束,唱完後必須轉入小慢板。小慢板是壹種用途很廣的板式,生、旦、凈、醜各行都可運用。這種板式既可用來抒情,也可用來敘事,是介於大慢板與二六板之間的板式和大慢板通向二六板的橋梁,但也常常單獨起板,自成唱段。

二六板基本分為兩大類,壹為正調二六,壹為反調二六,均屬壹板壹眼(記作四分之二)。

正調二六又有不同速度的板名:緊接在小慢板之後的,稱為“慢二六”,特點是曲調性較強,唱腔從容舒展,偏於抒情。用在流水板之前的,稱為“快二六”,特點是工於敘事。介於以上二者之間是中速二六,是二六板的主體。後者唱腔平易流暢,兼有快、慢二六板的功能、運用得最為廣泛。二六板可塑性很大,也極為靈活,既可用來抒發人物的多種感情,也可以用它溝通除大慢板以外的任何板式,因此可以說是河北梆子唱腔的核心。

反調二六俗稱“反梆子”或“反調”,既無起板,也無收板,不能自起自落,它的上承或下轉,均須經由正調二六帶入和接出,因此,不是壹個完整的板式,卻善於表現人物的哀怨、淒楚之情。

流水板是河北梆子中有板無眼的唱腔,有整板流水與散板流水之分。整板流水節秦急促,字多腔少,幾乎是壹字壹板,甚至壹板二字,因此被稱為“緊打緊唱”。散板流水比較自由,行腔的長短隨需要而定,可長可短,但在唱腔的進行中要不間斷地勻稱地快擊梆子,因此謂之“緊打慢唱”。兩種流水板主要來表表現人物的憤怒、焦急、倉惶等情緒。

尖板是無板無眼的散板唱腔。哭板也是壹種無板無眼的散板唱腔,除開頭有過門,結尾處和以樂器伴奏外,在唱腔進行中間不托任何樂器。

河北梆子唱腔分有生、旦、醜四行。屬於生行的小生、武生、基本都用老生唱腔,但不唱大慢板;屬於旦行的花旦、刀馬旦、彩旦、老旦等則用青衣唱腔,亦很少唱大慢板;凈行有壹套自成體系的基本板式,有小慢板、二六、尖板、流水四種,但不甚完備;醜行也有壹套自成體系的唱腔,除無大慢板外,其他板式俱全。

男女聲唱腔,采用同宮同腔,男演員唱來較為吃力。正調唱腔是微調式,反調唱腔為宮調式。唱腔中的四、五度大跳進,是旋律進行的突出特點。演唱上講究“腭嗽”、“噴口”、“砸夯”等特殊技巧,所來慷慨激越,淋漓痛快。

唱詞以“三三四”十字和“二二三”七字句居多,偶亦有五字、六字及多字句。雖詞上下句的尾字,通常中同轍不同聲,多是上仄下平。在壹大段唱詞裏,中間變換轍韻的情形偶然也有,但不多見。

傳統伴奏樂器,文場以板胡為主,笛子為輔,其他樂器有笙、嗩吶、三弦等。建國後,樂隊有了很大的發展,今文場樂器有板胡、梆子、笛子、三弦、揚琴、二胡、箏、阮等;武場樂器有板鼓、板、大鑼、鐃鈸、手鑼、小鈸、碰鐘、堂鼓、花盆鼓、嗩吶等。

常用曲牌約有壹百五十余首,其中,弦樂曲牌五十余首,管樂曲牌百余首。除在個別劇目中用於歌唱外,大部分曲牌(尤其是弦樂曲牌)主要用來渲染劇中的環境氣氛,伴奏人物舞蹈動作。

5. 對花槍的詞(河北梆子)

我的家祖居南陽地,離城十裏姜家集。

老爹爹練就好武藝,祖傳的花槍甚出奇。 姜桂芝生來無有兄弟,我母只有壹個閨女。

我自幼隨父把花槍練,爹娘疼愛我,我們壹家三人命相依。 四十年前有壹天,清晨起大雪飄飄鋪滿地, 有壹個年少人他病倒在廟裏。

我父扶他起,向前問仔細。 他說道家住在淄川叫羅藝,進京趕考卻不幸在中途染病倒在俺姜家集。

老爹爹背他回了家,娘為他換寒衣。 治好了他的病,收他做徒弟。

羅藝練花槍,由我來教習。 花槍槍路***六趟,壹百單八槍槍奇。

巧女紉針他學會,白蛇吐芯未學齊。 練花槍脈脈含情常私語,練花槍彼此愛慕會心意。

有壹天爹娘叫我在那堂前坐,向我把那婚姻的事兒提。 臊得我臊得我臉兒紅,頭兒低,恨不得把頭藏進那水缸裏。

羞答答羞答答心兒跳不言語,甜滋滋的微笑表心意。 爹娘知我心,此情告羅藝,歡喜得羅藝見我就把那笑臉迎,滿臉笑嘻嘻。

那壹年那壹年我十九,羅藝年方二十壹。 (伴唱)請賓客擺宴席,吹吹打打滿堂喜。

(姜唱)點花燭 (伴唱)點花燭拜天地,花槍結良緣,做了好夫妻, (姜唱)花槍結良緣,做了好夫妻。 好男兒立誌在疆場之上,怎能夠虛度這大好時光。

羅藝他還要進京赴考場,憑花槍他也要中個狀元郎。 為妻我怎能夠把他來阻擋,是我身懷有孕舍不得遠離夫郎。

送別時他叮嚀我,有孕之身多保重,生男生女都要使他們成棟梁。 送別時我叮嚀他,遠離家鄉心心相印,壹定要常把那書信來往。

流淚眼觀流淚眼,送別親人痛斷腸,痛斷腸。 自別後兵荒馬亂災禍降,我壹家人逃離南陽來在這龍口村上。

顛沛流離異鄉地,從此音信兩茫茫。 (伴唱)耿耿秋夜長,孤燈曉寒窗。

漫漫愁不斷,默默盼夫郎。 姜桂枝:盼夫郎,盼夫郎我盼過了多少春去秋來柳葉黃,為想我夫病倒床;盼夫郎盼得我朝思暮也想,天天倚門望;盼夫郎盼得我兩眼淚哭幹,時時把妳掛心腸;盼夫郎盼得我青春已過,兩鬢白如霜。

日日盼,夜夜盼,盼大了我兒娶妻房。生了個孫孫小羅煥,他的武藝比他的爺爺還要強。

我兒壹樁心事腹內藏,常提起為什麽他無有爹來只有娘?壹句話問得我兩淚汪汪,壹句話勾起了我數十年的往事我好心傷。妳走後石沈大海無處訪,妳怎知家中的妻兒老小盼妳望斷了腸?四十年我與兒孫相依為命苦度時光,四十年日日夜夜陪伴我只有我夫那桿舊花槍。

(伴唱)流盡辛酸淚,熬盡苦時光。離別數十年,深情總難忘。

何日重相見,話別這淒涼。何日重相見,話別這淒涼。

姜桂枝:春雷壹聲劃破長空震天響,壹樁喜事驅散烏雲從天降。喜今日得知兒父在那瓦崗寨上;喜今日方知我夫就在我身旁;喜今日撥開雲霧我的心花放;喜今日四十年愁雲壹掃光。

將身穩坐大廳上,待等那松兒送信歸來,我帶領兒孫壹同往。骨肉團圓痛敘衷腸,合家歡樂喜洋洋,合家歡樂喜洋洋。

這段是姜桂枝23分鐘的唱,不知道妳要的是不是這個。

6. 河北梆子的介紹 100字以上

河北梆子:2006年河北梆子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河北本地叫直隸梆子、河北梆子、梆子腔;外地人稱之為京梆、笛棒子、反調等;此外,也有人稱它為衛梆子或山西梆子。1952年統壹稱為河北梆子。流行於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黑龍江、吉林、遼寧以及內蒙古等地,長江以南主要是上海、武漢等地。

河北梆子大約誕生清晚期,至今有將近200年歷史。

河北梆子的音樂唱腔,高亢激越,悠揚婉轉,具有濃厚的抒情韻味。大慢板善於表現人物的抑郁、愁煩、緬懷、沈思等情緒。正調二六板如行雲流水,從容舒展。而反調二六板則哀怨纏綿、淒楚悱惻。

河北梆子的演員中有壹批全國知名的傑出的人士,如田際雲、魏連升、侯俊山、何景山,趙佩雲(筱香水)、王瑩仙(金鋼鉆)都以唱腔高亢優美、變化多端而為廣大觀眾所熱愛。這批演員是河北梆子舞臺上的明珠,他們精湛的表演藝術給觀眾以美的享受,也使觀眾更加喜愛河北梆子這個劇種。

河北梆子分為生、旦、凈、醜四行。

生行分胡子生、小生、武生。胡子生在生行之中占首要位置,又分文胡子生(重唱功)、脆胡子生 (重做功)、武胡子生(重工架)三種;小生分文小生、武小生、窮生、娃娃生幾種;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1888年梆子、皮、黃合演以前,河北梆子的武生行還沒有獨立,梆、黃合演之後,在京劇影響下,武生逐漸從各行中分離了出來,成為獨立的行當。

旦行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五類。青衣,又稱“正旦”,在劇中多穿黑色服裝,但在少數傳統劇目中也有穿白衫的青衣,如《祭江》中的孫尚香、《白蛇傳》中的白素貞等。花旦,由於表現人物性格類型比較多樣,因而又有閨門旦、耍笑旦、摔打旦、潑辣旦、小旦之分;武旦又分兩種,挖掘靠架武生的,謂之“刀馬旦”,具有短打武生特點的,謂之“夜叉旦”。彩旦以往均由醜行兼演,屬醜行,有了女演員後,改由女性扮演。

凈行分大花臉、二花臉、武花臉、零碎花臉四類。在大花臉行中,又分黑頭、白奸、紅頭和凈生(花臉老生)四種,每種都比較側重唱工。特別是花秀老生(凈生),為河北梆子特有,扮相素臉、白滿髯,近似老生,但唱念及表演程式卻是花臉路子,如《慶頂珠》中的蕭恩、《三擊掌》中的王允、《撲油鍋》中的伍奢等。二花臉,重做工,又分架子花臉、武花臉、零碎花臉。

醜,又名“三花臉”、“小花臉”,分文醜、武醜兩大類。在文醜中,又有袍帶醜、道袍醜、腰包醜、神鬼醜、老醜等;武醜,又名“開口跳”,也是梆子、皮黃合演之後的產物。

武行在做打上又分英雄將、鬥將兩類,習慣上稱前者為上手,後者為下手。如獸形、四劊子手、四牢子等,都屬武行應工。此外還有雜行,包括旗卒、鑼夫、傘手、報卒、車夫、轎夫、家奴、院公、丫環、彩女、龍套等。

河北梆子劇目,約有五百余出,多數來自山陜梆子,也有壹部分是移植京劇、高腔、絲弦腔、喝喝腔的劇目;此外還有壹百余出時裝戲,是梆簧合演(兩下鍋)以來的產物,但多未流傳下來。

傳統劇目,多取材於殷周、列國、兩漢、三國、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初的歷史故事。以民間生活為題材的小戲,數量甚少,且不常上演。流傳至今的代表性劇目有:《蝴蝶杯》、《秦香蓮》、《轅門斬子》、《江東計》、《南北和》、《打金枝》、《杜十娘》、《三上轎》、《雙鎖山》、《烏玉帶》、《辛安驛》、《花田錯》、《罰子都》、《喜榮歸》、《趕齋》、《打柴得寶》、《觀陣》、《作文》、《瘋僧掃秦》、《春秋配》、《二堂舍子》、《蘆花記》等。傳統劇本,詞句通俗易懂,常有河北地方土語雜糅其間,具有農民生活氣息。文字絕少有人加工,因之有些戲文失之粗糙。主體唱詞皆系齊頭句式,多用七言、十言句,偶也有五言句式。

河北梆子時裝戲,始於光緒十六年(1890)前後,約止於民國二十六年。大致可分三個時期:1890年至1910年,是河北梆子時裝戲的初期,劇目多取材於當時的社會生活,如《惠興女士》、《煙鬼嘆》、《夢遊上海》、《火燒第壹樓》、《螞蟻拿臭蟲》、《耗子成親》、《春阿氏》、《張傻子遊街》等。這些時裝戲開始多由田際雲所辦的玉成班上演,也多屬玉成班自編。宣統三年至民國十五年,是時裝戲的中期。由於受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時裝戲的題材有所擴大,不僅有以國內社會新聞為題材的戲,而且還有壹些改編外國著名小說的戲,像《茶花女》、《復活》、《拿破侖》等即是;另外也編寫了反映近代科技的戲,如《電術奇談》等。民國十六年至民國二十六年,是河北梆子時裝戲的末期。這時以"三言"、"二拍"、"聊齋"等取材改編的戲大量增加,如《十五貫》、《庚娘傳》、《胡四娘》等。因這些戲大都化為當代故事,穿時裝演出,所以也稱時裝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