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____楊萬裏《小池》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____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 ____朱庭玉《天凈沙·秋》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____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壹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____蘇軾《江神子·江景》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____李商隱《贈荷花》
1. 釋義: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壹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壹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庭院前落盡了梧桐的葉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當日的風姿。
興盡之後很晚才往回劃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
壹朵荷花,雖然開過了,但是仍然美麗、清凈。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雕謝之時,是多麽令人惋惜啊。
2. 鑒賞: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壹個尖尖角,壹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壹個“才露”,壹個“早立”,前後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壹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塗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壹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麽嬌艷、那麽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這種在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給讀者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庭前”和“水邊”是兩處代表性的地點,暗示出詩人在四處徘徊,也在百般尋覓。但秋天對於詩人實在是太無情了,這兩句中的“盡”和“徹”就不留壹點余地。這兩個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盡梧桐”,詩人的判斷顯然是基於未盡之時綠葉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樣,“開徹芙蓉”,首先浮現在他腦海中的也必然是舊時荷花盛開的熱鬧景象。枝上蕭索,水面雕敝,這現實與記憶之間的巨大反差,自然會勾惹起悲秋的心情。
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壹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麽,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壹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壹葉扁舟搖蕩。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壹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壹朵芙蕖”兩句緊接其後,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收到了雙關的藝術效果。從結構上看,這壹表面寫景,而實則轉入對彈箏人的描寫,真可說是天衣無縫。據《墨莊漫錄》,彈箏人三十余歲,“風韻嫻雅,綽有態度”,此處用“壹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比喻寫她,不僅準確,而且極有情趣。
最後兩句進壹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說,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榮;那麽,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