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賽乃姆的特有風格

賽乃姆的特有風格

(壹)

賽乃姆

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紂墀。神飈獵紅蕖,龍培燃金枝。

垂帶覆纖腰,安知當嫵眉。翹袖中繁鼓,傾眸溯華榱。

燕余有舊曲,淮南多冶詞。欲見傾城處,君看赴節時。 (二)

山雞臨清鏡,石燕赴遙津。何如上客會,長袖入華茵。

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曲盡回身去,曾波猶註人。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觀舞柘枝》詩二首,劉夢德還有壹首在長安觀西域柘枝舞的七言律詩《和樂天柘枝》,更是壹首觀柘枝舞的絕妙好詩: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妍舞步奢。松鬢改梳鸞鳳髻,新衫別織鬥雞紗。鼓催殘拍腰身軟,汗透羅衣雨點花。畫庭曲罷辭歸去,便隨王母上煙霞。詩中的柘枝舞,同胡騰舞壹樣,是西域舞蹈的代表。所不同的是,胡騰舞屬健舞,以男子表演為主,表現的是壹種陽剛之氣;而柘枝舞屬軟舞,以女子表演為主,表現的是壹種陰柔之美。相同的是,柘枝舞也是始出石國,後進疏勒,在阿圖什綠洲上進行異花授粉,得到進壹步完善之後,挺進中原,在唐都長安風靡壹時,聲傾朝野。唐代將西域舞蹈分為兩大類,壹為健舞,壹為軟舞。柘枝舞便是軟舞中的壹種。健舞與軟舞的區別除了剛健與柔娜之別外,還有壹個區別就是健舞壹般是純舞蹈表演,無歌聲相伴。而軟舞壹般都伴有悠揚的抒情之歌,屬歌舞壹類,且不少舞者又是歌手。軟舞除柘枝舞外,最具代表的還有《火鳳》和《春鶯囀》,這兩首舞曲均出自疏勒,與阿圖什有密切的關系。 維吾爾民間最普遍的舞蹈形式。壹般是男女老少圍坐成壹個大圓圈,在樂隊伴奏之下,壹人進入圓圈中即興獨舞,眾人拍手唱和,然後由二人對舞,有時也有多人同舞的。當音樂的節奏由中速轉為快速時,舞步也越來越急促,群眾中“凱—納”(加油)、“巴力卡勒拉”(妙啊)的呼聲四起,舞蹈者的情緒更加熾烈。舞蹈越是接近高潮,參加舞蹈的人越多。各地的維吾爾皆有不同風格的“賽乃姆”舞蹈形式,如喀什“賽乃姆”、伊犁“賽乃姆”、阿圖什“賽乃姆”、“多郎賽乃姆”等。“多郎賽乃姆”,也稱“多郎舞”,是富有勞動人民生活氣息的舞蹈。它表現了古代塔裏木流域維吾爾獵民的獰獵活動。舞蹈動作剽悍剛勁,熱情奔放,節奏感強。伴奏的音樂稱為“多郎木卡姆”,曲調結構樸實,演唱風格寬廣豪邁。阿圖什“賽乃姆”明快、優美、深情,步伐輕快靈活,舞姿細膩多變,舞蹈典雅莊重。阿圖什“賽乃姆”不論從舞蹈形式、結構,以及舞蹈的舞步、舞姿,都帶有柘枝舞的古老特點。特別是那“垂帶覆纖腰”,“體輕似無骨”,“翹袖中繁鼓,傾眸溯華榱”的動人舞姿與體態,恰似當年柘枝舞的再現,令觀者得到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