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龜①雖壽,猶有竟時;媵蛇②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③伏櫪,誌在千裏;烈士④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⑤之期,不但在天;養怡⑥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⑦。
註釋①神龜:古人認為龜為長壽之物,性通靈,故稱“神龜”。竟:完結,死亡。
②媵蛇:傳說中能騰雲駕霧、與龍同類的神蛇。終:終歸,到底。
③老驥:年老體衰的千裏馬。櫪:馬槽。
④烈士:胸懷壯誌之人。
⑤“盈縮”句:人壽命的長短,不只是受到上天的支配。
⑥養怡:指保養身體,平和心境。永年:長壽。
⑦幸甚至哉,歌以詠誌:這壹句是為合樂所加,與正文內容無關聯。
解釋神龜雖然長壽,但仍然有生命終了的時候;塍蛇盡管能騰雲駕霧,終究也難免化為塵土。年老力衰的千裏馬臥在馬槽邊,但仍有日奔千裏的雄心;有壯誌的人到了晚年,豪情仍不停息。入壽命的長短,不只是由上天來決定的;如果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延年益壽。真是高興啊,可以用詩歌來抒發自己的豪情
解析這首詩是曹操所寫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首,取第壹句詩中的後三字為題。寫這首詩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在古代,這已是將近暮年的年齡。雖然剛剛取得了北伐烏桓的勝利,踏上凱旋的歸途,但詩人想到壹統中國的宏願尚未實現,想到自己已屆暮年,人生短促,時不我待,怎能不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詩人並不悲觀,他仍以不斷進取的精神激勵自己,建樹功業。《龜雖壽》所表達的正是這樣壹個積極的主題。
詩中以神龜、媵蛇作比,說明世上的生物,無不經歷誕生、成長、壯大、衰老、死亡的過程。人壽有限,年華易逝。詩人以老馬自比,表明自己雖然年已老邁,但豪情不減。以“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比喻“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詩人的胸襟和抱負,散發出催人奮進的思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