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手的詩句與典故壹

關於手的詩句與典故壹

1.求關於“左手”的詩詞典故

宋庠

楚辭虛美獨醒賢,左手香螯伴醉眠。國器載歸壺似腹,江萍興罷幕為天。雪樓珠麗巴人曲,芝館塵生洛浦田。晝枕蝶魂方適興,莫教痟意傍鵾弦。

《和李夷行遊西溪醉歸》 宋 李復 輕輿***登大堤路,左手持螯不問數。 風回驚怨落紅飛,把酒臨溪倚花樹。 杯中神物換凡骨,直欲呼雲上天去。 茂陵劉郎老更癡,夜守銅盤飲寒露。 《飲中》 宋 戴復古 布衣不換錦宮袍,刺骨清寒氣自豪。 腹有別腸能貯酒,天生左手慣持螯。 蠅隨驥尾宜千裏,鶴在雞群亦九臯。 賢似屈平因獨醒,不禁憔悴賦離騷。

2.有關於 手 的名句或事例

●雙手是活寶,壹世用不了

●工人壹雙手,平地起高樓;農民壹雙手,瘦地出香油

●靠著千座金山,不如靠雙手(土族)

●腳走的路是手修的(藏族)

●壹個人的最好朋友,就是他的十個指頭(英國)

●辛勤勞動的人,雙手是萬物的父親(維吾爾族)

●自己的雙手就是大自然的統治者(尼泊爾)

●頭是寶庫,舌頭是鑰匙,眼是勇士,手是財富(哈薩克族)

●萬物土中生,全靠雙手勤

●屋是兩手蓋,衣是雙後裁

●不是靠天吃飯,全靠雙手動彈(蒙古)

●成績是雙手做出來的(阿富汗)

●勞動的雙手,能把石頭變金子,不勞動的手,將把金子變石頭 ----(朝鮮)

●如果妳用拳頭去打刺棒,最倒毒的還是妳的手(普勞圖斯)

●我感到我的拳頭上有壹支大軍(席勒)

●第二拳致傷,第二句話成交(培根)

●拳頭大的是哥哥

●拳頭不認人

●拳頭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

●拳頭不打跳蚤

●拳頭不打笑臉的人

●拳頭該藏在袖子裏

●拳頭再硬也比不上錘子

3.壹句帶"手"字的詩句

李白 《子夜吳歌·冬歌》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孟郊 《遊子吟(迎母漂上作)》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皇甫曾 《送人還荊州(壹作李嘉佑詩)》

青門壹分手,難見杜陵人。

高蟾 《金陵晚望》

世間無限丹青手,壹片傷心畫不成。

白居易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杜甫 《絕句漫興九首》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李白 《相和歌辭·陌上桑》

綠條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杜甫 《貧交行》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

分手脫相贈,平生壹片心。

孟浩然 《春中喜王九相尋(壹題作晚春)》

當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李白 《雜歌謠辭·襄陽歌》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三首》

握手苦相問,竟不言後期。

劉禹錫 《傷桃源薛道士(壹作尊師)》

手植紅桃千樹發,滿山無主任春風。

李璟 《攤破浣溪沙(壹名山花子)》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於良史 《春山夜月》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4.有關於“手”的詩句有哪些

1、執手相看淚眼(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 2、以手撫膺坐長嘆(唐·李白·《蜀道難》) 3、著手成春(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4、手把芙蓉(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4、手把芙蓉(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5、手撚香箋憶小蓮(宋·晏幾道·《鷓鴣天·手撚香箋憶小蓮》) 6、紅酥手(宋·陸遊·《釵頭鳳·紅酥手》) 7、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閨(清·曹雪芹·《葬花吟》) 8、手拈香箋憶小蓮欲將遺恨倩誰傳歸來獨臥逍遙夜夢裏相逢酩酊天花易落(宋·晏幾道·《鷓鴣天·手拈香箋憶小蓮》) 9、手拈香箋憶小蓮(宋·晏幾道·《鷓鴣天·手拈香箋憶小蓮》) 10、俗耳只知繁手、不須彈(宋·蘇軾·《虞美人·定場賀老今何在》) 11、尊前呵手鑷霜須(宋·蘇軾·《浣溪沙》) 12、炙手無人傍屋頭(宋·蘇軾·《浣溪沙》) 13、手拈花枝(宋·蘇軾·《江城子·膩紅勻臉襯檀唇》) 14、玉手輕彈水面冰(宋·蘇軾·《鷓鴣天·羅帶雙垂畫不成》) 15、肯把牛刀試手不(宋·辛棄疾·《破陣子·擲地劉郎玉鬥》) 16、手把離騷讀遍(宋·辛棄疾·《水調歌頭·淵明最愛菊》) 17、重試補天手(宋·辛棄疾·《水調歌頭·簪履竟晴晝》) 18、老夫壹飽手捫腹(宋·陸遊·《示兒》) 19、誰料如今袖手看(宋·陸遊·《書憤》) 20、相攜素手層樓頂(近代·王國維·《蝶戀花·窣地重簾圍畫省》)。

5.跟手有關的詩詞

拍手歌:

妳拍壹,我拍壹,

生命安全數第壹。

妳拍二,我拍二,

學習消防在壹塊兒。

妳拍三,我拍三,

消防站裏去參觀。

妳拍四,我拍四,

叔叔教我認“火”字。

妳拍五,我拍五,

火災危害猛於虎。

妳拍六,我拍六,

學會自防與自救。

妳拍七,我拍七,

小孩不玩打火機。

妳拍八,我拍八,

消防知識進萬家。

妳拍九,我拍九,

著火快打“119”。

妳拍十,我拍十,

消防教育要及時。

6.關於壹首古詩的典故

妳大概講的是這首詩吧。

宋之問:《靈隱寺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雕。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完整的故事是這樣的:

韜光庵在靈隱寺右之半山,韜光禪師建。師,蜀人,唐太宗時,辭其師出遊,師囑

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師遊靈隱山巢溝塢,值白樂天守郡,悟曰:“吾師命

之矣。”遂卓錫焉。樂天聞之,遂與為友,題其堂曰“法安”。內有金蓮池、烹茗井,

壁間有趙閱道、蘇子瞻題名。庵之右為呂純陽殿,萬歷十二年建,參政郭子章為之記。

駱賓王亡命為僧,匿跡寺中。宋之問自謫所還至江南,偶宿於此。夜月極明,之問在長

廊索句,吟曰:“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後句未屬,思索良苦。有老僧暢伐扳和殖古幫汰爆咯點長明燈,

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諷甚苦,何耶?”之問曰:“適欲題此寺,得上聯而下句不

屬。”

僧請吟上句,宋誦之。老僧曰:“何不雲‘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之問愕

然,訝其遒麗,遂續終篇。遲明訪之,老僧不復見矣。有知者曰:此駱賓王也。

名詩人宋之問曾經官至考工員外郎,但因事屢次貶官。後在貶謫途中經過江南,到著名的靈隱寺遊覽。壹天夜裏,皓月當空,他在長廊上漫步吟詩,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壹聯:“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反復吟誦,又總覺得不滿意,沒法寫下去。寺裏有個老和尚,點著長明燈,坐在大禪床上,問道:“年輕人夜深了還不睡覺,有什麽事啊?”宋之問回答道:“我剛才想對此寺題詩壹首,卻思路不順,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問把他的詩誦壹遍,聽完後他自己又反復吟誦了幾遍,最後說道:“為何不用‘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這兩句呢?”宋之問壹聽大為震驚,對這兩句詩的遒勁和壯麗感到十分驚訝。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詩壹直續完:“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雕。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第二天,宋之問再去拜訪他時,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細的僧人說:“這位老僧就是駱賓王。”在宋之問的追問下,他回答說:“當年徐敬業兵敗後,與駱賓王都逃走了,沒有抓到他們。將帥們擔心漏掉了大頭目,不知道會有多大的罪責,就在當時戰死的幾萬人中,找了兩個與他們相貌相似的人,砍下頭來裝在盒裏報送朝廷。後來雖然知道他們沒有死,也不敢再抓捕來送給朝廷了。”因此,徐敬業後來得以在衡山落發為僧,直到九十多歲才死。駱賓王當時也落發為僧,並遍遊各處名山,後來到了靈隱寺。據稱他到靈隱寺壹年後便去世了。但宋之問貶謫途中遊靈隱寺,應當是公元705年以後的事,那時駱賓王已經至少是八十歲的人了。

當年他們雖然兵敗,但因為當初起兵是為了復興唐朝,所以後來有時抓到了他們,也都設法為之開脫,把他們放了。只是當時罪名很大,駱賓王的詩文大都散失了。後來唐中宗即位,下詔書搜求駱賓王的詩文,只收集到了幾百篇,僅僅是其全部詩文的壹小部份,經過整理後以《駱賓王文集》之名而傳世,後來清代又稍有增補,重刻為《駱丞集》。那首駱賓王幫宋之問所作的《靈隱寺》詩,因為只有兩句(或四句)是宋之問所作,所以也收在《駱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駱賓王身世的人寧願認為那是宋之問的詩,把它歸入宋的詩集中。

《靈隱寺》壹詩傳出後,曾經引起壹時的轟動,特別是其中“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兩句,對仗工整、景色壯觀,讀之令人心胸開展、豪情滿懷,因此人們爭相傳抄。但與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們還能從駱賓王其它詩中找到,比如《敘寄員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負十余年……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長揖謝時事,獨往訪林泉……”其中“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與“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極其相似,其思維和描述方法上的壹脈相承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這首詩中也反映了駱賓王曾經有過歸隱求道的思想。雖然這種思想還偶爾地反映到他的其它壹些詩中,但當時駱賓王畢竟太執著於世間時局的轉變,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敗後無路可走時,才終於走上了自己早就應該走的入道之路。

7.關於手指的詩句

1、手指交梨遣帝食

李頎

《王母歌》

2、纖手指

賀鑄

《步花間/訴衷情》

3、索手指空為客

朱敦儒

《好事近·失卻故山雲》

4、手指今餘把筆痕

劉禹錫

《送周魯儒赴舉詩》

5、手指既已胼

皮日休

《吳中苦雨因書壹百韻寄魯望》

6、碧眼胡兒手指天

呂巖

《七言》

7、沒手指天

無名氏

《鬥鵪鶉·木馬嘶風》

8、觸寒手指藏猶裂

陸遊

《賴牟鎮早行》

9、***看當時手指天

唐寅

《佛友》

10、撥雲手指天心月

現代

郁達夫

《滿江紅·三百年來》

11、手指紅梅作杏花

汪元量

《醉歌》

12、亦莫揶揄毛手指

晁說之

《至河中首訪鬼拔河圖有畫人雲因陸學士移其壁》

13、十目視而十手指

範仲淹

《和章岷從事鬥茶歌》

14、六律發揮憑手指

方回

《聽孫鏈師琴》

15、手指萬壑煙霞邊

華嶽

《野菜吟》

16、袖手指直凍欲墮

李復

《下元日朝謁回與李秉文冒雪過承天寺因題二詩》

17、瑩滑不容安手指

強至

《題蘊忠上人歙硯》

18、手指東山笑不歇

釋道璨

《偈頌十二首》

19、手指虛空

釋法薰

《言法華贊》

20、兩手指天地

釋了惠

《偈頌七十壹首》

21、手指空中底

釋了惠

《又布袋贊》

22、手指天

釋普度

《偈頌壹百二十三首》

23、手指青天口說山

陶弼

《莫鋣關》

24、手指餘花滿寺庭

王益

《和梅公儀留題重光寺羅漢院贈憲上人》

25、手指盡禿瘃

文同

《冤婦行》

26、壹門手指百二十

楊萬裏

《憫旱》

27、手指荷花示深意

張耒

《江南曲》

28、手指三江撫萬松

趙汝騰

《湧泉亭》

29、手指月出浮雲開

程嘉燧

《孫履正履和北上予同舟送之入郡艤舟白蓮橋信》

30、手指官路旁

程敏政

《涿州道中錄野人語(良鄉役夫)》

31、不知手指中

歸有光

《讀佛書》

32、手指青松暫留憩

沈壹貫

《老鷂行》

33、愧無手指發箜篌

陶望齡

《讀華嚴合論》

34、手指東海鳴金鉦

徐渭

《正賓以日本刀見贈歌以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