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山水田園詩有哪些?

山水田園詩有哪些?

《過故人莊》、《絕句》

《送元二使安西》、《書事》

《竹裏館》、《望廬山瀑布》

《早發白帝城》等等

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古代漢族詩歌之壹。源於南北朝的謝靈運和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 白描手法。

山水田園詩的出現

萌芽時期:在《詩經》、《楚辭》所經歷的漫長年代,還沒有出現壹首專門描寫自然山水為主要內容的詩篇。兩漢數百年,樂府五言詩,特別是鋪采摛文的辭賦,已有了較多的自然風光描寫。只是漢末建安時期, 曹操寫了壹首《?觀滄海》,這才算是曲終奏雅,為漢以前詩壇獻上了唯壹的壹首完整的山水樂章。魏晉之前,漢族詩歌的內容都是與人本身有關的生存、欲望、政治、戰爭等等,自然風光還是未被人識的壹塊天然璞玉。

出現的時期:真正將自然山水作為壹種獨立的審美對象,詩人以自然山水為題材寫詩,則始於魏晉六朝,是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原因的。魏晉六朝,壹個幹戈紛擾,政治紊亂,經學衰落,玄學盛行,思想開放,人性覺醒的時代,走馬燈似的王朝更叠和殺奪, 人命危淺、朝不得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許多具有覺醒意識的詩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詩人,產生了“膏火白煎熬,多財為患害,布衣可終身,寵祿焉足賴”這樣的認識。他們為了 全身遠禍,不得不離開動蕩的政治,藏身匿跡於山泉林木之間, 希企逸隱之風壹時大熾。魏末晉初詩壇,山水詩已逐漸增多,在?嵇康、?張華、?左思、?郭璞等人的詩篇中,便出現了“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 纖鱗亦浮沈。(左思《拈隱詩》)。山水詩又經過了五言詩的曲折經歷,到了晉宋時代,終以陶淵明、?謝靈運這兩位大詩人的出現,而在 詩國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盛世時期:山水詩形成以後,雖然它在不斷尋求外部空間的開拓和內部體制的完善,從而在各個不同時代,而有了新的風貌和姿態,但是,道釋玄禪的人生情趣和藝術精神,卻始終貫穿於山水詩的發展中。隨著唐詩繁榮局面的到來,山水詩出現了麗日經天的壯觀。王維與?孟浩然等繼承了 陶淵明、 謝靈運山水詩傳統,形成了壹個與?邊塞詩派交相輝映的山水田園派派。在唐代詩人中,沒有哪壹個人沒有寫出自然山水為題材的詩篇唐代詩人中以山水詩聞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詩成熟的,主要還是孟浩然、王維、李白。山水田園詩到了宋代以後,雖在運用詩化的語言抒情、狀物、寫景、敘事方面,有行文不拘壹格,使人耳目壹新之作,但山水詩的境界上子已遠遠比不上唐朝。

代表詩人

幽居?襄陽鹿山門的?孟浩然,寄情山水,壹生不仕,是封建時代少有的流名千古的布衣詩人之壹。李白有詩《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乃真隱者。古代士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選擇了第二條路,清心寡欲,淡泊寧靜地陶醉於自然山水之中,追求詩歌的最高境界——自然美。他的詩近於陶詩,而又自有風格。“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驚濤來似雪,壹坐凜生寒”這類氣象雄渾的詩並不多見。有代表性的還是那些呈現著清寂、冷峭意境,深印著隱者情調的詩作。他詩寫隱者的情懷:“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相望始 登高,心隨雁飛天。……”。(《秋登蘭山寄張五》)他詩寫田家的歡趣:“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林邊合,青山郭外斜。”(《過故人莊》)清寂冷峭的意境,自然恬淡的情趣,然而掩飾不了內心的孤清和寂寞。抱卷沈思,我們仿佛看到了壹個心高氣傲的詩人郁郁獨行在山道上,山風吹拂著飄逸的長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