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陶淵明和王維的詩的藝術特色。

陶淵明和王維的詩的藝術特色。

王維的詩的藝術特色 王維不僅精於寫作,還善畫,通音樂,所以他的詩歌融詩、畫、音樂、理趣於壹體,善於運用自然而又精煉、準確、富於特色的語言,塑造出鮮明、完美的藝術形象。蘇軾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話精辟地道出了王維詩歌的藝術特色。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色如下: 壹、王維的詩歌反映自然優美景色的藝術特色 王維的詩歌描繪山水田園自然優美風景,如詩如畫的詩篇。比如: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 詩中描寫新下的雨之後,天氣比晚來的秋天更爽。明月斜照在松樹中間,清清的泉水在石板、石頭上流過,照是從上到下,水從石上流,壹下壹上,描寫的有詩意,又如動畫。竹林裏壹陣喧鬧聲,那是洗衣的女子回來了,水面上蓮花搖動,那是漁舟從上面流下來了。之後想到,任憑春芳雕零謝去,秋色仍然很美,王孫自可留在山中。王孫可喻讀者,讀來山水詩意濃厚,真想留在其中,還有美女相伴,具有美的感受。這首詩寫山村傍晚雨後的優美景色。 二、王維的詩歌反映自然風景雄偉莊觀的藝術特色 王維寫的《終南山》詩歌,描寫終南山雄偉壯觀的景色。終南山在陜西省長安縣南五十裏,綿延八百裏,為渭水和漢水的分水界。開頭寫的很有氣勢,“太乙近天都,連山到還隅”(《終南山》)。太乙即終南山,天都指長安。這句說終南山山峰相連直達到海邊,只是誇張其占地廣大,終南山並不到海。接著寫“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終南山》)。說是回首遙望,白雲便合攏在壹處;青靄微茫,進入其中反又看不見。“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終南山》)。這句說終南山占地很廣,不止壹州,在中峰兩側,分野就變了。各條山谷的天氣也陰晴不同。《終南山》詩歌最後壹句“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把人融入自然風景之中,很有生機活力,增添了雄偉壯觀風景的氣勢。 三、王維的詩歌反映邊塞景色遼闊壯麗的藝術特色 王維在開元二十五年(737)任監察禦史的時候,赴河西節度府涼州時途中所作《使至塞上》,乃不朽之作,千古絕唱。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使至塞上》) 如詩如畫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沙漠沒風的時候,很大的沙漠裏,遠遠看到壹個煙囪冒著煙,直立向著天空。沙漠裏有河嗎?是黃河,長河即黃河。太陽落在黃河裏,格外的圓,描繪壹副壯麗的景色。 四、王維的詩歌反映田園閑逸的藝術特色。 王維寫農村田園生活景色,在這些詩作中流露出閑逸蕭散的生活情趣,表現出詩人對閑適生活的熱愛。將常見的村落、弄巷、柴門、牛羊、牧童、田夫、麥苗、蠶、鋤等,揉和在壹起,形成了詩的韻律、美的享受、閑逸的贊羨。如: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渭川田家》) 這首詩農家味很濃,寫的是渭川田家初夏晚歸的情景,以及作者對農村閑逸生活的贊羨,吸取了陶淵明田園詩中清閑自然的風格,是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 五、王維的詩歌反映自然風景幽美空靜的藝術特色 王維寫山澗春天月夜的優美境界。春天的夜晚,深山空曠,萬籟無聲,壹種冬天開花春深話落的桂花,這時細微的桂花從枝上飄落的聲息。忽然,壹輪月破雲而出,懸掛在空中,銀色月光灑滿山林。明亮的月光驚擾著山鳥,時而啼鳴於深澗之中。此情此景,有詩道: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磵》) 王維以桂花落、月出的動態和鳥鳴的聲音,非常生動深刻而細致傳神地表現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閑靜。這種靜境因為有聲音動態而不顯死寂,顯得富於生機和情致。 王維在他的《鹿柴》詩裏描寫森林空靜的虛實相輔相成。鹿柴是地名。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 在這山裏面,不見人影,但能聽到人的聲音,說明深林茂盛,樹枝杈擋住視線,能聽到聲音,說明人比較近,有虛有實。落日的返照,進到了深林裏面,照在了青苔上,空靜。這首詩寫鹿柴深林中空靜的境界。很普通的景色,描寫的很有詩意,很具有美的境界。

陶淵明的詩的藝術特色

陶淵明詩歌的壹大特點也是他的壹種開創,就是將日常生活詩化,在日常生活中發現重要的意義和久而彌淳的詩味。陶淵明著重寫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話些家常事,寫的詩意盎然。 1、情、景、事、理的渾融。陶淵明寫勁舞並不追求物象的形似,敘述也不追求情節的曲折,而是透過人人可見之物、普普通通的事,表達高於世人之情,寫出人所未必能過悟出之理。陶詩重在寫心,寫那種與景物融而為壹的、對人生了悟明徹的心境。 2、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 3、陶淵明詩的語言平淡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