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形容有備無患的詩句

形容有備無患的詩句

1. 關於有備無患的詩句

關於有備無患的詩句 1.關於無患的詩句

水來土掩,將至兵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掩:覆蓋。過兩句大意是:大水驟至,以土來擋;敵將系來,用兵來迎。土是水的克星,只要有土,就可阻擋住泛濫的水。作者以此作比,說明只要有充足的兵源,便可以戰勝驍勇的悍將。此二句說得輕松,充滿了自信心,後用以表達人們有備無患,胸有成竹的情緒。

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 羅貫中 《三國演義》

有備無患,亡戰必危。 有備無患名言

見唐·張九齡《對嗣魯王道堅所舉道侔伊呂科》第壹道。患:災禍。亡:忘。這兩句大意是:有所準備,則沒有災禍;忘卻戰爭的可能性,勢必帶來危險。此二句強調對戰爭的防備。在作者看來,對戰爭必須有所準備,盡管妳的準備可能用不上,但可以確保國家沒有禍患;若不作戰爭的準備,忘記戰爭的危險,則壹定會遇到災禍.可以此二句強調對備戰、對戰爭應有正確認識。“有備無患”的成語最早見於《尚書·說命中》,常用於強調事先作好準備的重要。

唐代開元尚書丞相,詩人 張九齡 《對嗣魯王道堅所舉道侔伊呂科》

2.古代關於“有備無患”的故事(壹句話)

春秋時,晉悼公當了國君以後,想重振晉國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晉文公壹樣,稱霸諸侯。

這時,鄭國是壹個小國,壹會兒和晉結盟,壹會兒又歸順楚國。晉悼公很生氣,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魯、衛、劉等11國的部隊出兵伐鄭。

鄰簡公兵敗投降,給晉國送去大批禮物,計有兵車壹百輛,樂師數名,壹批名貴樂器和十六個能歌善舞的女子。晉悼公很高興,把這些禮物的壹半賞賜給魏絳,說:“魏絳,是妳勸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國;八年來,我們九次召集各國諸侯會盟。

現在我們和各國的關系,就象壹曲動聽的樂曲壹樣和諧。鄭國送來這麽多禮物,讓我和妳同享吧!”魏絳說:“能和狄、戎和好相處,這是我們國家的福氣,大王做了中原諸侯的盟主,這是憑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

不過,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樂的時候,能夠多考慮壹些國家的未來。《尚書》裏說:“在安定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您想到了,就會有所準備,有所準備,就不會發生禍患。

我願意用這些話來提醒大王!”。

3.關於有備無患的古代戰役

名言內容:有備無患,亡戰必危。

名言作者:張九齡

張九齡資料:唐代開元尚書丞相,詩人

名言出處:唐朝 張九齡《對嗣魯王道堅所舉道侔伊呂科》

名言解釋:

見唐·張九齡《對嗣魯王道堅所舉道侔伊呂科》第壹道。

患:災禍。亡:忘。這兩句大意是:有所準備,則沒有災禍;忘卻戰爭的可能性,勢必帶來危險。

此二句強調對戰爭的防備。在作者看來,對戰爭必須有所準備,盡管妳的準備可能用不上,但可以確保國家沒有禍患;若不作戰爭的準備,忘記戰爭的危險,則壹定會遇到災禍.可以此二句強調對備戰、對戰爭應有正確認識。“有備無患”的成語最早見於《尚書·說命中》,常用於強調事先作好準備的重要。

4.關於得失的詩句有哪些

幾番得失孫劉手 宋 李曾伯 《水龍吟·荊州咫尺神州》

譏評得失 宋 衛宗武 《滿江紅·弧矢開祥》

人生得失知多少 宋趙希蓬《滿江紅·縞兔黔烏》

1、得失寸心知 唐 杜甫 《偶題》

2、嗟得失 宋 張耒 《鷓鴣天·傾蓋相逢汝水濱》

3、嘆古今得失 宋 呂本中 《滿江紅·東裏先生》

4、得失休思慮 宋 張掄 《點絳唇·浮世如何》

5、得失觸蠻左右 宋 京鏜 《水調歌頭·身去日華遠》

6、都不論、窮通得失 宋 魏了翁 《賀新郎·久向閑邊著》

7、紛紛得失了無關 宋 魏了翁 《浪淘沙·老眼靜中看》

8、淵魚得失有分宋 魏了翁 《水調歌頭·煙雨斂江色》

9、誰得失 宋 魏了翁 《水調歌頭·堪怪兩外府》

10、得失不驚 宋 馮取洽 《沁園春·我愛□君》

11、是非得失 宋 吳潛 《水調歌頭·宛水才停棹》

12、是非得失都休計 宋 吳潛 《虞美人·美人壹舸橫秋水》

13、把是非、得失與榮枯 宋 吳潛 《滿江紅·瑪瑙岡頭》

14、區區塞馬得失 宋 李曾伯 《水調歌頭·薄酒長亭別》

15、那棋邊、得失都休語 宋 李曾伯 《賀新郎·幸得閑中趣》

5.表達得失的詩句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鄘風·相鼠)

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11、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6.有備無患的成語典故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壹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而無患。” 《書·說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春秋時,晉悼公當了國君以後,想重振晉國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晉文公壹樣,稱霸諸侯。這時,鄭國是壹個小國,壹會兒和晉結盟,壹會兒又歸順楚國。晉悼公很生氣,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魯、衛、劉等11國的部隊出兵伐鄭。鄰簡公兵敗投降,給晉國送去大批禮物,計有兵車壹百輛,樂師數名,壹批名貴樂器和十六個能歌善舞的女子。晉悼公很高興,把這些禮物的壹半賞賜給魏絳,說:“魏絳,是妳勸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國;八年來,我們九次召集各國諸侯會盟。現在我們和各國的關系,就象壹曲動聽的樂曲壹樣和諧。鄭國送來這麽多禮物,讓我和妳同享吧!”魏絳說:“能和狄、戎和好相處,這是我們國家的福氣,大王做了中原諸侯的盟主,這是憑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過,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樂的時候,能夠多考慮壹些國家的未來。《尚書》裏說:“在安定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您想到了,就會有所準備,有所準備,就不會發生禍患。'我願意用這些話來提醒大王!”

7.做事有備無患成語

有備無患

yǒu bèi wú huàn

[釋義] 備:防備;患:患難;災禍。事先有防備就可能避免災禍。

[語出] 《尚書·說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正音] 患;不能讀作“ɡǔ”。

[辨形] 備;不能寫作“憊”。

[近義] 未雨綢繆 防患未然 有恃無恐

[反義] 措手不及 臨陣磨槍 臨渴掘井

[用法] 多用來勸勉人事前要有準備以避免禍患。壹般用謂語、賓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有恃無恐”;都含有“有所倚仗而沒顧慮”的意思。但~偏重在“有準備”;是為了避免禍患;“有恃無恐”偏重在“有依靠”便無所畏懼或毫不顧忌。表示“有特殊勢力撐腰而放開膽量行事;近乎囂張”的意思。

[例句] 春季來臨;我們要作好山林禁火;以便~。

[英譯] be prepared against want

[成語故事]

有壹次,宋、齊等十二個國家聯合攻打鄭國,眼看自己國家的兵力不足,鄭國的國君急忙請晉國調停,晉國也很爽快答應,於是趕緊與十二個國家商量,請他們停止攻打鄭國。十二國家因為懼怕強大的晉國,雖然心裏非常不願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為了答謝晉國,鄭國的國君派使者送給晉國許多美女、樂器、樂師等。收到這些禮物,晉悼公十分高興,並且將壹半的美女賞給功臣魏絳。沒想到而魏絳不但壹口拒絕,並且還勸晉悼公在國家強盛時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處於危險之中,在享樂時應該想到國家可能碰到的困難和危險,這樣才能隨時做好應付的準備。晉悼公壹聽覺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