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細節的詩句和名言名句

關於細節的詩句和名言名句

1. 關於細節的詩句

關於細節的詩句 1. 關於細節的古詩句

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老子

2、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伶官傳序》)。

禍患常常是由壹點壹滴極小的不良細節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的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沈溺於某種不良的嗜好中,受其迷惑而結果陷於困窮。

3、“不矜細行,必累大德。”就是說,平時不註重小節,必將有損於品德修養,以至於犯下大錯誤。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給兒子阿鬥的遺訓。

4、壹失足成千古恨

5、壹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6、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7、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9、壹步走錯,滿盤皆輸

10、牽壹子而動全吳王細節贏得戰爭勝利

2. 關於細節的古詩

1、秋思

作者: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2、蘆花動

作者:耿湋

連素穗,翻秋氣,細節疏莖任長吹。***作月中聲,

孤舟發鄉思。

3、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作者: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壹川碎石大如鬥,

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

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或天寶十四載(755年),當時岑參擔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判官。這期間,封常清曾幾次出兵作戰。岑參對當時征戰的艱苦、勝利的歡樂,都有比較深的體會,曾經寫了不少詩歌來反映。這是岑參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創作的送行詩,與《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系同壹時期、為同壹事件、饋贈同壹對象之作。

文學賞析

這首詩主要表現了軍隊在莽莽沙海、風吼冰凍的夜晚進軍情景。環境雖然惡劣,但將士們卻充滿著高昂的戰鬥氣誌。

為了表現邊防將士高昂的愛國精神,詩人用了反襯手法,抓住有邊地特征的景物來狀寫環境的艱險,極力渲染、誇張環境的惡劣,來突出人物不畏艱險的精神。詩中運用了比喻、誇張等藝術手法,寫得驚心動魄,繪聲繪色,熱情奔放,氣勢昂揚。

3. 關於“細節”的古詩句有哪些

1. 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老子

2.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給兒子阿鬥的遺訓。

3.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伶官傳序》)。

4.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5. 青年人的眼睛裏燃燒著火焰,老年人的眼睛裏放射出光芒。——韋爾連

6.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7.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劉向

8. 壹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9.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

10.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

11.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中國古代思想家李斯

12. 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老子

13. 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拜倫

14. 與肝膽人***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15. 勇氣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獄。——塞內加

1. 細節:xì jié

2. 意思是不起眼的小環節,小事。 也可以表示文藝作品中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展、自然景物、社會環境等最小的組成單位。

3. 細節描寫要求真實、生動,並服從主題思想的表達。

4. 無關緊要的小事小節。

5. 《後漢書·班超傳》:“為人有大誌,不修細節。”

6. 細小的情節。

7. 孫犁 《淡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古代史家,寫壹個人物,並不只記述他的成敗兩方面的大節,也記述他日常生活的細節。”也指文學藝術作品中的細小情節的描寫。

4. 關於“細節決定成敗”的詩句

1、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此句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 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意思是:“做那些別人還沒覺察到就該做的工作,辦那些還沒發生事故之前就該辦的事,體味那些沒有散發出氣味之前的氣味。要把小的征兆當成大事,把少的征兆當成多的後果。用恩德對待他人的怨恨。

解決難事要從還容易解決時去謀劃,做大事要從細小處做起。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 方壹步步形成的。因此聖人始終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夠成就大 的功業。

輕易許諾肯定難以兌現,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會遇到太多的困難。因此聖人要把它看得困難壹些,所以最終不會遇到困難。”

2、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出自秦朝李斯所著《諫逐客書》

內容: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

譯文:因此,泰山不舍棄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樣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細流,所以能那樣深廣;帝王不拒絕任何臣民,所以能顯示他們的恩德。

3、致廣大而盡精微。

出處:《中庸》

意思是:達到寬廣博大的境界同時又深入到細微之處,達到極端的高明同時又遵循中庸之道。

4、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出自: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

意思是:千裏長的大堤,往往因螞蟻(白蟻)洞穴而崩潰。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5、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出自:《禮記·經解》

翻譯:稍微有壹點差錯,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5. 求壹些描寫細節詩句(佳句).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選自元稹的 行宮

這是詩作作者通過寫白頭宮女在寂寞中回憶往昔的繁華,來概嘆昔盛今衰,從而表達了詩人對歷史滄桑巨變的深刻思考。全詩只有短短二十字,卻把唐朝從天寶末年以後半個世紀來的社會變遷濃縮其中,其高度精煉的筆法令人贊嘆。閱讀本詩,應註意同白居易的《上陽白發人》相聯系,如此便可弄清許多問題。白居易的《新樂府》寫成於元和四年(809),反映的是唐德宗時代的社會問題。德宗李適於大歷十四年(779)繼位,在位27年,於貞元二十壹年(805)卒,而《上陽白發人》的具體寫作時期必在其間。又據《上陽白發人》詩中言所選入的白頭宮女為“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則可知是在天寶十五年(756)選入,而白居易寫作此詩應在天寶十五年以後的44年時,即貞元十六年(800)。元稹寫作此《行宮》詩是為呼應白居易《上陽白發人》中的那位年已60的白頭宮女。她(或她們)是以自己親身體驗來“說”玄宗的,並非只是道聽途說。此點尤為重要,因為只有說自己的切身感受,才會有更深的滄桑體會。這首詩的主要特色在於含蓄有致,全詩的重心在於壹個“說”字。由於這個(或這批)老宮女熟諳歷史,深悉國家社會5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因此可說的話題特別多,圍坐之時便能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了。這壹個“說”字,可以使讀者生出無窮聯想,而詩中只用壹個字便予以概括,真是用得精煉之極,含蓄之極。本詩由於以上這些優點,所以特別受到歷代詩評家的青睞。瞿佑《歸田詩話》說“樂天《長恨歌》,凡壹百二十句,讀者不厭其長;元稹之《行宮》,才四句,讀者不覺其短;文章之妙也。”這是贊許本詩短小精致。這是誇獎本詩能以尺幅見千裏,篇制雖短,但與元稹另壹篇史詩般的長詩《連昌宮詞》在感嘆歷史盛衰變遷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胡應麟《詩藪·內編》認為此詩是王建所作,又說“語意絕妙,合(王)建七言《宮詞》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是說此詩特別委婉蘊藉,因此特別符合王建詩的風格特征,而且在王建詩集中又是上乘中的上乘之作。沈德潛還指出,此詩好在“只說玄宗,不說玄宗長短”,這是點明此詩的詩眼所在,壹個“說”字足以將歷史的教訓揭示而出,這在其他懷古、詠史詩中是很難做到的。作者在二十個字裏,從景物的描寫到人物拓敘述,盛衰之感受,寄寓了人世多少滄桑。詩人文字的精練、內涵的深刻,令人嘆服。

6. 求古詩詞中的細節描寫詩句

在杜牧的筆下,僅凝結成四句小詩:“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詩人僅攝取楊貴妃看到跑馬飛送荔枝的人發出會心壹笑的細節入詩,壹切盡在不言中了。詩人的隱諷態度在於“妃子笑”與“無人知”,由此可見,千裏迢迢飛送荔枝,完全為了博得壹人的歡心,至於外人是不知內情的,看到快馬飛馳的緊急情況,或許以為是為了軍國大事呢?“妃子笑”的細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青衣透。見客人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這壹細節掩飾壹下自己,以便偷偷的看闖進來的翩翩少年這壹動作,把壹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的刻畫出來,在我們心中立起了壹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帶有幾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元稹的小詩《行宮》,寓引古鑒今之意,抒憑吊今昔之情,向來極負盛名。詩雲:“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唐詩別裁》說它:“只四語已抵壹篇長恨歌矣。”《養壹齋詩話》稱它:“壹十個字,足賅《連昌宮詞》六百字,尤為妙境。”

下列小詩,都是以細節描寫為中心組織全篇,顯得搖曳多姿,昭暢述情,各顯其妙:

鳴錚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李端《聽箏》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燕窩。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張佑《詠內人》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驢肩每帶藥囊行,村巷欣欣夾道迎,

***說向來曾活我,生兒皆以陸為名。

——陸遊《山村經行因施藥》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龍鐘七十強。

猶有嫁時塵埃鏡,東塗西抹不成妝。

——陸遊《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