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登樓賦》——王粲 登樓賦 (漢)王粲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臯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丘。
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
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
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
冀王道之壹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
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淒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
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B、《於易水送人》——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 (唐)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C、《出塞》——王昌齡or馬戴or徐錫麟 出塞 (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 (唐)馬戴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過臨洮。卷旗夜劫單於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出塞 (清)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D、《回鄉偶書》——賀知章 回鄉偶書二首其壹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E、《春江花月夜》——張若虛or楊廣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壹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 隋世祖——楊廣其壹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其二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漢水逢遊女,湘川值二妃。
F、《終南山》——王維 終南山 (唐)王維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G、《征婦怨》——張籍or孟郊 征 婦 怨 (唐)張籍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萬裏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征婦怨 (唐)孟郊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圓。別時各有淚,零落青樓前。
君淚濡羅巾,妾淚滿路塵。羅巾長在手,今得隨妾身。
路塵如得風,得上君車輪。漁陽千裏道,近如中門限。
中門逾有時,漁陽長在眼。生在綠羅下,不識漁陽道。
良人自戍來,夜夜夢中到。H、《尋隱者不遇》——賈島or魏野 尋隱者不遇尋 (唐)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尋隱者不遇 (宋)魏野尋真誤入蓬萊島, 香風不動松花老;采芝何處未歸來, 白雲遍地無人掃。
I、《九日齊山登高》——杜牧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J、《村居初夏》——陸遊 村 居 初 夏 (宋)陸遊天遣為農老故鄉,山園三畝鏡湖旁。嫩莎經雨如秧綠,小蝶穿花似繭黃。
鬥酒只雞人笑樂,十風五雨歲豐穰。相逢但喜桑麻長,欲話窮通已兩忘。
2.中國古代朝代科舉考試有關的詩句有那些科舉考試悲喜詩
--------------------------------------------------------------------------------
2006年06月14日 10:14
自隋壹代開科取士以後,科舉考試成了讀書人踏入仕途的唯壹通路,因為事關榮華富貴,無不夢寐以求金榜題名。然稱心如願的畢竟極少數,也因此有大悲大喜,往往表現了在字裏行間。
舊有誇世間得意事,把金榜題名時與洞房花燭夜並列為特大喜事。人逢喜事精神爽,金榜題名者如沐春風,飄飄然得意之至,代表作要數唐孟郊的《登科後》了: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
唐制,新科進士要舉行多種顯示其榮耀的慶賀活動,其中壹項,是遊覽京都長安著名花苑。詩人陶醉在美好前途中,過去的窮困潦倒也不值壹提了。
唐朝詩人王建中舉後同樣的心花怒放,揮毫疾書:壹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的白居易二十七歲考取了進士,是十七名新科進士中最年輕的壹個,參加了長安“雁塔題名”後,興奮得夜難成寢,書寫了《登第》詩,自豪之情洋溢: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又有《及第詩》,寫的也是題名金榜後的喜悅與意氣洋洋:
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程。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情。
唐袁皓《及第後作》,自比蓬萊島上神仙,又如展翅高空九萬裏的大鵬,自誇月宮折桂易哉勿難:
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壹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侶,江海回思耕釣人。
九萬摶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風塵。
升平時節逢公道,不覺龍門是險驚。
宋代的梁灝屢試不第,但他並不氣餒,苦讀如新,有道是天道酬勤,終於在耄耋之年的八十二歲時中了進士,欽點頭名狀元,興奮之余寫道:
白首窮盡,少伏生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
這位高齡狀元真是老當益壯,自稱較之傳授《尚書》的伏生還年輕八歲,比輔助周文王的開國功臣姜子牙只大了二歲!
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逃不出名落孫山的命運,失望與痛苦可想而知。唐時眾多考生落榜後不回家,留在京都長安,既為下壹次考試作準備,又因為無顏見江東父老,如常建的《落第長安》:
家園好在尚留秦,作明時失路人。恐逢故裏鶯花笑,且向長安度壹春。
這首七律的大意謂:榜上無名感到羞?,回鄉恐怕黃鶯花草也會嘲笑,所以家園雖好還是留在長安再壹年。
豆盧復《落第歸鄉留別長安主人》詩,也是自感羞愧,只是換了壹個無顏面對的對象,意謂借住長安沈浸在憂愁中忘了春天到來,聽到鶯歌才知柳條發了新芽,年復壹年落第後東回家鄉,實在不好意思向長安客棧的店主告別:
客裏愁多不記春,聞鶯始嘆柳條新。年年下第東歸去,羞見長安舊主人。
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因考場失意而悲泣者大有人在,更有屢試不第年年傷心落淚的,請看錢起《長安落第》:
花繁柳暗九門深,對飲悲歌淚滿襟。數日鶯花皆落羽,壹回春至壹傷心。
還有為落榜寫下絕命詞壹死了之的,據清代筆記《冷廬雜識》載,鹹豐年間江南鄉試,壹個浙江山陰(今紹興)的胡姓考生,在考卷上題寫雲:
黃土叢深白骨眠,淒涼情事渺秋煙。何須更作登科記,修到鴛鴦便是仙。
未待放榜,這個考生已發瘋致死,原因是壹次又壹次榜上無名絕望到頂。無怪乎古人將科場落第列為人間四大失意事之壹:
寡婦攜兒泣,將軍被敵擒,失恩宮女面,下第舉人心。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
3.關於“科舉考試”的勵誌詩句有哪些1、《浪淘沙》劉禹錫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沈.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2、《竹石》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3、《贈蕭瑀》李世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4、《西遊記》吳承恩人心生壹念,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5、《贈梁任父同年》黃遵憲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在中國,科舉制從隋朝(壹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壹年(1905年)舉行最後壹科進士考試為止(世界上最後壹屆科舉考試結束於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後經歷壹千三百余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
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科舉考場為江南貢院,占地超過30余萬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壹反映中國科舉考試制度為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