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雖短,但是,它可以調動多種體裁的表現手法,如電影、電視的(其中蒙太奇手法可以大有作為,可以使作品更易於含蓄、跳躍),新聞的(明快洗煉,能及時地敏銳地反映社會生活等),寓言的(指桑說槐,寓理於事),小品的(它的辛辣和幹預生活),詩歌的(詩句的凝煉和含蓄),散文的(淡化、虛化、弱化情節,優美雋永的語言),論說文的(形象的說理),和壹些說不清的體裁的表現手法。具體說來,主要有下面幾種: 1、含蓄 山歌故意留壹些妙不可言的東西讓讀者去思考,去想象,用讀者的再思考來補充發展原作,從而得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這就是含蓄的妙處。可以這樣說,沒有"弦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就難於成為真正的山歌。因為淺露的直說,是無法有詩意的山歌的。當然,含蓄不等於晦澀,不能片面追求含蓄,否則反而叫人看不懂。常用的含蓄的方法有: 暗示:不把意思直接說出來,或只通過描繪,讓人推想問題本質;或只敘述有關條件,讓人推想事實情態,把主題隱藏在瞬間鏡頭和典型細節裏,讓人憑借寫出的形象來領悟深刻的哲理。具體說,就是寫出壹件小事而暗示某些大事,寫出壹個片段而暗示整體,寫出壹個瞬間而暗示過去和未來。例如: (遙望尋找村何在?山崖那邊聞雞鳴。) 幽野的山林中,放眼望去,哪裏有人住?遠遠的山崖下傳來壹聲雞鳴。 (哪蔸樹高哪蔸直,哪蔸樹老哪蔸瘦。) 直、節、瘦、高,點出了竹木的特點,既準確又惜墨。借竹來暗示自己的品性:生來端直,老更剛毅。 (不求別人來贊美,只求能夠放紛緋。) 不求別人的贊揚,只求自己盡了自己的義務,這是借用花的"話"來暗示自己清高絕俗的節操。 象征:通過某些特定的具體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觀念、思想、感情。由於它有壹種不確定性,有時像謎壹樣難猜,讀者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和認識,這就產生了含蓄的力量。山歌用形象方法構思,更能若即若離,余味無窮。例如: (贊美鮮花歌易來,招呼情哥口難開。)這是最常見的象征手法。觸景容易傷情,可生情卻很難開口。前句陪襯後句,表達人的容貌可以畫出來,但幽怨的感情卻難以描繪出來。 .(來到人間當人娘,播種為的聞花香。) 來到世間當母親,結婚自然是為了養育子女了(播下種子就想有壹天能開花結果)。這裏,象征"結婚""***枕",象征"懷孕、生子"。 雙關:利用事物音、形、義的有關條件構成的雙重意義來布局構思。它借物表意,指桑說槐,表面的意義不是主要的,內在的意義才是主要的。讀者要由表及裏地推想尋思,才能悟出"話外話"、"味中味",因而產生了含蓄的意味。例如: (妳爭我吵不相讓,塘中青蛙搶蛙娘。) 字面寫的是塘中的青蛙為爭偶而哄鳴,而"話外話"卻指妳爭我鬥的雙方,恬不知恥。 (露著赤膊打毒蜂,我苦與人不相同。) 為了壹條活路,縱使是打赤膊,也要冒著黑蜂蟄死的危險,生活的"苦味"全部寓意於其中。
幽默:山歌用幽默、恢諧的筆法進行創作,也可以達到含蓄的有效手段。把自己的觀點、感情隱藏起來,表面寫的是幽默、風趣,甚至是荒唐可笑的語言,實則表現嚴肅深沈的主題。寓莊於諧,就是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例如:
(猴子帽紅紅,亮相鬧市中;真龍破爛相,屋檐下裝窮。) 猴子沒有什麽本事,卻戴著紅帽站到街市中"擺闊";而龍卻穿著破衣服,睡在屋檐下"裝窮"。用風趣的語言把那些不顧身份的人辛辣地諷刺得無地自容。 (屙尿放篩箕,想把渣兒濾;殺蚊想要腸,這人真小器。) 屙尿還想過濾要渣,殺蚊子要想吃腸子。刻薄的語言描寫,把那種自私自利的人表現得"入骨三分"。這樣逗趣的語句,讓人有回味不盡的感覺。 2、簡約 山歌短而精,但,如果妳寫的山歌過於簡單化,就會給人壹種單薄、空洞之感;如果妳寫得冗長而松散,又會像徹夜不停的梅雨,使人厭倦;倘若妳寫得短而空,又恰似壹池無魚的清水,令人失望掃興。因此,單是寫得短,還不壹定是簡約。應該既要短,又要包含盡量豐富的內容。正如遠征的戰士壹樣,必要的"軍需品"不能缺,但又要盡量做到輕裝上陣。例如: (人種豆得豆,咱種豆得蔸;人戀愛成親,咱戀愛結仇。) 這首山歌,采用了多種表現手法,有暗喻、重復、對比等,簡潔、明快,短短的四句,把失戀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項雞未滿斤,關起逼蛋生;姑娘年還嫩,當媽好苦辛。) 早婚早育的害處,說起道理來,可以寫成壹篇大文章。而山歌簡約的藝術表現手法,則只用短短的四句話,就能形象、生動地感染人,並收到科學說理同樣的效果。 (燕子也是鳥,戀舊檐為家;舊他也是他,妹心煩什麽!) 以燕子留戀舊屋,來規勸多心女子不要移情別戀。不說大道理,只說人人常見的具體實例,分明在向當事人反問:妳何必心煩意亂,難道連燕子也不如麽?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這就是山歌的力量3、巧思
除了前面談到的技巧外,山歌也要註意"結尾"的效果。成功的結尾,往往是巧思的結果。所以,山歌的創作,應該在結尾處下壹番功夫,以圖顯出豹尾之勢,使之剛勁有力,給人留下較濃的韻味和長久的印象。即在收尾處來壹個意想不到的變化,妳本以為應該向東走,結果恰得其反,突然來個向西行,雖屬意料之外,卻又合情合理,勾起人們無限遐想和沈思。當然,結尾無固定形式,可以在高潮中嘎然而止,也可以用點睛之筆在結尾處深化主題,也可以大團圓、光明閃爍,也可以中途而止,留下懸念。不論那種方法,都要盡量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回味,留下思考。例如: (床下風聲緊,夢中河水近;起來開窗看,洪水進眼睛。) 睡在室內靜觀、靜聽,仿佛風聲、水聲就在床鋪的上下,起來開窗壹看,洪水突然要沖進眼中來。洪水當然不可能進得眼睛來,這是形容江水的景象撲面而來。可見誇張想象力何等豐富。 有壹首20 段的愛情山歌,男女雙方在"鬥嘴",男方總是不相信女方的說理,最後,女方出其不意地表態唱道: (講壹就是壹,全正經老實;真話若是假,不怕雷公劈!) 男方於是無話可說,終於結束了這場"鬥嘴"。如果沒有這個巧思的結局,雙方不知還要"鬥"多久呢。 (比如斑鳩鳥,拍翅膀頻叫;見妹走過來,唱山歌請邀。) 這首山歌同時采用了暗示、象征、雙關等表現手法,roegfek bek fwed 無疑是為了找伴,給後句打下伏筆,暗示求愛。daezdaez 既是象聲詞,又是"啼"的老借音,後句的daez 既是"提"也是"啼",細心的姑娘壹聽就會明白。這樣的結構可謂巧思。 (蝴蝶飛上天,相逢便成雙;哥妹在壹起,甜比蜜伴糖。) 這首山歌與上面壹首山歌的表現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Duzmbaj gap doiq 當然是象征愛情,如果沒有這壹鋪墊,後句的guhdoih(在壹起)就難以定性:是guhdoih 吵架?還是guhdoih 做工?有了這壹鋪墊就不言自明了,所以才有"蜜伴糖"的感嘆。這樣的構思不是很巧妙嗎?4、以小見大
在這方面要求作者使用最少量的信息,給讀者產生最大量的想象。作品中沒有具體描寫到的、議論到的,讀者便通過自己的想象來加以補充,要留給讀者足夠的想象余地,使讀者借想象取得"借壹斑略知全豹,以壹目盡傳精神"的效果。例如: (囑咐眾子孫,別去做鋸木;到六月大暑,木匠太辛苦。) 這首山歌以現身說法勸告人們擇業要慎重,寥寥數句就"說清"了擇業的重要性,對如今出門尋找打工不無借鑒意義,這便是以小見大了。 (過橋丟拐棍,過溝別忘鍬;如今樂呵呵,老少頌黨好!) 拐棍和鍬是很小的農具,但它們能給農民以實惠,所以農民絕不會忘掉的。有了前面這壹比興,後句不用細說緣由讀者也會深有體會了。 山歌之所以受人喜愛,以小見大的效應就是魅力之壹。 二、山歌的語言表現力 1、 數詞與量詞 數詞與量詞字面上表示數量的多寡,在山歌裏則常常用來表達豐富、繁多、大量(或其反義)等等。如: (五庹壹橄欖,十步壹楓樹。) 以數字和量詞來表示密,顯示樹木很多,處處綠樹成蔭。 (有三道九路,戶戶大門敞。) 用三、九來形容通道之多,用"大門敞開"來表示主人"好客";表現了交通發達,人煙稠密、好客迎賓的景象。 .(花落零丁心不快,花落紛紛亂心懷。) 壹片花飛,春殘之始;風飄萬點,春殘欲盡。以花之減,托出春的不可留,況且減勢越來越猛,不可逆轉,能不愁人嗎! (清明家家雨,春分塘塘蛙。) 用量詞(名詞)的重疊來概括事物的特征,用字少但含意豐富。山歌描繪了清明時節多雨,處處蛙鳴的農村景致。
2、象聲詞與壯語重疊詞
把事物的聲、色、形、情逼真地描摹下來,使人感到具體、真切,好像事物就在眼前。.(霧濃不見人,吱呀水蕩漾。)水響聲;水蕩漾。用象聲詞入詩比較少見,而用得恰當卻也十分生色且別具情趣。旭日初照,煙霧籠罩,山川寂寥,的水波中浮現,山碧水綠,朗然在目。境意多麽富有詩意啊! .(水吼山鳴轟,雲燙滿天紅。) 浪濤咆哮而過,雲霞如火燃燒,形容"浪"的聲勢、"雲"的態勢,好不形象;把流水、浮雲寫得有聲有色,粗豪異常。 壯語重疊詞,最有特色的算三字結構。 它與漢語中的重疊詞截然不同,與漢語中詞根和壹個疊音詞綴結合的合成詞也有很大區別。 壯語的三字結構不僅有象聲、強調、加強語氣等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詞義上的變化,因為它可以派生妙不可言的詞義,多處的使用不僅不令人生煩,反而令人產生新鮮感。試比較:同樣是描繪"旗幟飛揚",壯語各用了fouzfangfang、mbinvagvag、mbinfefe 等。熟悉壯語的都能體會到,第壹個描繪表示飛揚是軟弱無力、無精打采的,第二個描繪表示飛揚是氣勢磅礴、威風無比的,第三個描繪表示飛揚是輕飄輕盈、令人愉悅的。可見,壯語三字結構簡短明快、瑯瑯上口、鏗鏘有力的,處處給人以清新、形象、生動的感受,在山歌創作中大有用武之地。 3、對比與對仗(對偶) 有意識地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壹事物對立的兩個不同方面並列在壹起作比較,對比能將對立面更鮮明、突出地揭示出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啟迪。對偶的運用,可以使語言整齊美觀,節奏分明,讀來順口。 上下句對比或對仗,上下段對比或對仗,是山歌常用的語言表現形式,這能加深讀者的印象,從而增強感染力。如:(狗叫就相見,雞鳴就交談。) 狗叫 和 雞鳴對仗工整,"吠、鳴"的聲音顯示著村的遠遠近近,遣詞造句非常精煉。語言不多,卻生動地寫出了鄉間民居的動人景象。 (樹葉落了見天高,水面如鏡月亮好。) 壹詞對壹詞,非常工整。樹木葉落,視野空曠,益顯蒼天遠大;塘水澄澈,上下輝映,更見月色分明。月光因落葉而更顯曠遠,月色因水澄而更顯明亮,襯托的手法應用恰到好處,這裏其實也是壹種對比。 .(水清魚愈白,樹青花愈鮮。) 因為江水的碧,更顯示魚的白;因為樹葉的青,更顯示出花的美麗,四種物像四種顏色,互相對比,互相映襯,突出江山春景之秀麗奪目。 4、擬人與比喻 沒有生命的東西,把它寫成能說話、能行動的活著的東西,這叫做擬人化。這樣的寫法能把作品內容的主體拉近讀者,有壹種親近感。如: (巖石底下泉聲淒,陽光底下松葉碧。) 泉水本來不會daej 的,現在把泉水流動的聲音比擬作有人在哭,從而渲染了環境清幽。後句,言深山樹林蔥郁,連照到松樹上的日光也有碧寒之意。寫山歌就要註意把字用活,讓人讀起來余味無窮。泉水從高巖下流出,幽咽作聲;日光由松林隙中投射地面,似乎清冷。於對襯中突出景物之清幽,心境之寧靜。 水面蕩漾光進家,翠竹紛紛爬進院。)
陽光照在水面上,反射光映進屋裏,壹個raemh haeuj ranz 把陽光寫活了;隨著太陽的移動,竹影好象爭先恐後地登墻入院,壹個fan寫得多麽鮮活、形象。不直寫日光,而通過其他景物描繪寫出日光來,手法新穎,表現深刻。 (水流月移石,溪寂花伴雲。) (月移石),把月亮寫成有手搬動東西了,實際是月光從這片石頭照到那片石頭,石頭影子的變動,就好像石頭被移動了壹樣。山溪的寂靜,仿佛只有花朵伴著雲朵(buenx 字也是擬人化)。壹句五個字,三個名詞中間隔著二個動詞,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意境耐人尋味,真可謂壹字抵千言。江水靜流,月移石影;山溪寂寥,雲霧朦朧,花草迷離,浮現出壹幅清幽的月夜溪流圖。 (綠水護田秧青青,家門逗坳屋蔭蔭。) 以擬人手法巧妙地把靜止的景物寫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不說引水灌田,而說綠水護著田使秧更青嫩;不說留戀山色,不忍關門,而說家門挑逗山坳把蔭涼送來。對仗工整,用詞精煉。 比喻,就是"打比方",也有說"比興"的。指用具體象形、通俗顯淺的事物或道理來說明比較復雜、抽象的事物或深奧難懂的道理。比喻又分為明喻(常使用好像、仿佛、例如,山路如天梯,攀登實在累,以天梯喻山路)、暗喻(也叫隱喻,常使用是、當作、變成等詞,如山嶺光禿禿,癩子疤疤頭,以癩子頭喻山嶺)、借喻(壹般不出現比喻對象,如溪邊白帶子,潺潺泄不歇,以白帶喻流水)、引喻(先用類似的事物來做比喻,如人吃豆丟殼,我蠢被人丟,以正常行為的反襯喻我處境的反常)、博喻(用幾個事物來比喻壹個事物,除了長篇山歌在排比句式中采用外,短山歌通常少見用。) 5、口語與俗語 山歌是最口語化的作品,因為其句式簡短,容不得用很多修飾詞來加深句意,而生動上口的口語與俗語,蘊藏著豐富的多層的詞意,所以最適合用來創作山歌。如: (桃花紅丟丟,鳥兒叫啁啾;豎耳不眨眼,不願回家休。)都是口語化的詞匯,用起來得心應手,讀起來悅耳順口,最容易為讀者接受。這首山歌,不言人留連春光,而言鶯語留人,情味雋永、通俗易懂。(愁在肚腸中,哭在喉嚨中。) 常用來對人心事作描述。愁在肚腸中,可見愁之長;哭在喉嚨中,可見哭聲欲出。壹長壹短,把人的心事全盤托出。 在口語化中,壯語的"四字結構"值得說壹說。漢語的"四字結構"很多是成語,但壯語的"四字結構"則壹般不是成語,只是壹種似乎隨機應變的構詞方式或修辭方法。它雖然不是成語,但也不胡編亂湊,它也有諸如"平上去入"、"揚抑頓挫"的語音規律,特別是語調上的自然和諧,因而頗具壹種令人喜聞樂聽的音樂美。由於壯語四字結構不是成語,所以運用起來極其自由、靈活。四字結構的特定組合,能產生延伸義,不再局限於單詞的原義。如 就有"精神煥發" 、"振奮" 的延伸義; 就有"窘得無地自容"的延伸義; 可以理解為"來這裏丟人現眼"; 可以理解為"身首異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