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無宿棲上壹句是:去來江口守空船。
詩詞原文出自魏晉詩人-曹操的作品《苦寒行》,原文如下: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思欲壹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悲。
主題:
苦寒行》主要表達了戰爭和行軍的艱苦,同時展現了詩人對士兵的深刻同情和對戰爭的譴責。詩中出現的“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等描寫,表現了行軍中的艱難困苦和無助。而“薄暮無宿棲”這壹句,則突顯了戰爭中人們無家可歸、漂泊無依的生活狀態。
背景: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曹操在征戰袁紹殘余勢力時所經歷的壹段艱苦歷程。當時,曹操率領的軍隊在河北、河南等地與袁紹的余部進行了長期的戰鬥。在這個過程中,曹操的軍隊經歷了嚴寒、饑餓和疲勞等種種困難,而這首詩正是他通過親身經歷和觀察所寫下的真實寫照。
對後世的影響:
《苦寒行》以其深刻的描寫和真摯的情感表達,成為了中國古代詩歌中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展示了曹操的個人情感和文學才華,更反映了戰爭和行軍中的真實情況,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見證。
結論:
總的來說,通過《苦寒行》,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古代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困境,更可以感受到詩人的真摯情感和深刻思考。這也提醒我們在面對生活的艱辛和困苦時,應該保持堅定的信念和對未來的希望。
《苦寒行》是曹操的壹首長篇詩歌,大約創作於漢獻帝建安十壹年(公元2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