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征:
作者先為所寫的對象所感動,然後寫出來的詩才能動人。如果僅僅拿它們作為象征性的圖解,先有主題,然後拿它們來作標本,是決然寫不好,也不會為人所喜愛脈寫老馬就是寫老馬本身。
詩歌特點:
全詩兩節八行,組成裝車、拉車兩個畫面,象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描繪了壹幅令人傷心慘目的老馬拉車圖。詩裏沒有出現暴虐的主人,大車、鞭子便是他的權威和意誌的化身,也是老馬苦難生活的根源。這老馬早已是骨衰力竭、跌跌撞撞的風燭殘年,不但不能將息於冬陽夏陰,還被逼迫來服此重役。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1932年4月。作者曾說:“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我對蔣介石政權全盤否定,而對於革命的前途,覺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沈郁而悲憤的。這時的思想情感與受壓迫、受痛苦的農民有壹脈相通之處,對於‘背上的壓力往肉裏扣’的老馬亦然。因此,我寫了老馬。”
從壹匹老馬的厄運,人們清楚地看到了作者的心情以至億萬農民的悲劇性命運,短短八行詩,概括了古往今來如此深刻豐厚的悲劇性歷史內容,正顯示了詩人藝術典型化的功力。
百度百科-老馬 (臧克家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