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翠苣兩相宜,上市登盤四月時”。初夏時分,正是黃瓜開花結果的好時節。上午去菜地勞動,但見路旁的黃瓜長勢茂盛,綠色的藤蔓爬滿了支架,金黃色的花朵光鮮而亮麗,點綴在綠葉青蔓之間,叫人賞心悅目。金燦爛的花朵在微風吹拂下,不停的左右搖擺,像是在點頭微笑,月亮般彎彎的果實青脆誘人,令人垂涎欲滴。仿佛又穿越在幾十年前。
那是讀小學的時候,每天要步行兩三裏的田間小路,才能到達學校。途經的幾處菜園,掛滿了青翠欲滴的黃瓜,便成了小夥伴們解饞的樂園。等不到黃瓜成熟,便急不可耐。
偷摘黃瓜看似簡單,也算是個技術活。首先,是發動大家觀察壹下四周的田野,看看有沒有大人在附近幹活,沒人的時候,才是最好的下手時機。為了避免大人懷疑,大多數的同學照樣繼續前行,留下壹兩個動作快的,迅速鉆進瓜地,隱藏在枝繁葉茂的藤蔓之中,三下五除二的摘下幾根黃瓜,便迫不及待地趕上前面的隊伍。
孔子說,竊書不為偷。小孩子為了解饞,順個瓜應該也不算偷吧。可摘別人的黃瓜總是心虛,來不及挑選,也管不了黃瓜大小,摘下幾根就得趕緊跑路。否則,被人抓了,報告給老師那是要挨批的。然後把黃瓜隨便在衣服上擦拭幾下,掰成若幹小段,大夥壹邊分享著戰利品,壹邊哼著歌,高高興興的昂首闊步,邁步在上學的路上。
有的黃瓜還未成熟,瓜蒂上有些苦澀,但小夥伴們同樣吃得有滋有味。
《紅樓夢》有壹句話,“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說得有些偏頗,但不失壹定的道理。小孩子偷瓜,不僅僅是為了解饞,飽飽口福,更多的是為了尋找刺激,是壹種樂趣。
俗話說,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如今的生活富足,物質豐富,小孩子也不像過去那樣粗放式的養育。不要說去菜地偷吃,有的孩子餵到嘴上,他都懶得動口。
環境在變,大人孩子都在發生變化。現在的孩子,那壹個不是長輩的心頭肉。上學要接送,吃的東西更是喜歡些燒烤、辣條之類,大自然孕育的瓜果,孩子反而不感興趣。
城裏如此,鄉村亦是如此。再也見不到小孩到菜地偷吃瓜果,這樣壹道靚麗的風景。回到老家,屋後的樹上常常掛滿了黃橙橙的桔子、柚子,可是長久無人問津,金燦燦的果實如天女散花,撒滿了壹地,實在感到可惜。
如今,黃瓜不再像陸遊描述的那樣稀罕。大棚蔬菜的發展,人們壹年四季都可以吃上鮮嫩可口的黃瓜。不過我的感覺是按自然規律生長的黃瓜,口感會更好壹些。
黃瓜屬葫蘆科,壹年生蔓生、攀援草本植物。黃瓜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糖類、各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具有清熱解毒、健腦安神、降血糖、減肥美容等功效。
黃瓜可用來生吃、榨汁、清炒、涼拌,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美食,更是天然的美容美顏產品。
小的時候,面對匱乏的物質,誰還會考慮美容美顏,填飽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兒童散學早歸來,忙趁東風放紙鳶”。自己早已不再是那個懵懂的偷瓜少年,可追尋年少時夢想的腳步,卻壹直未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