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騎黃牛出自《所見》,是清代文學家袁枚創作的壹首五言絕句。此詩寫了作者偶然所見牧童騎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壹件小事,通過對牧童的動作神態變化的描寫,表現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情趣的特點。
《所見》
全詩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翻譯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壹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寧,“小住倉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空靈流利,新奇眩目。此詩也即是詩人在生活中看見壹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後停住歌聲準備捕捉蟬的這壹幕場景後,詩興大發而創作。
袁枚簡介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壹,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文風簡介
袁枚的古體詩長期以來更是受到忽略。實際上,古體詩創作集中體現了袁枚詩歌的天才特色,激情澎湃,縱橫恣肆,充滿生命力和創造性,呈現出不同於近體詩創作的美學特征,是我們全面認識袁枚詩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袁枚是清代中葉最負盛名、最有影響的詩人,居“乾隆三大家”之首,執詩壇牛耳近50年。他在考據成風的乾嘉時期,在重經學、重學問的詩壇上,以充滿創造精神、洋溢著天才之氣的詩作,獨樹壹幟,非同凡響。
文學著作
袁枚著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散文,尺牘等30余種。
袁枚之妹袁機亦甚具學識,《如臯縣誌》、《杭州府誌》、《清史稿·列女傳》皆有傳。袁機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袁枚八年後寫成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袁枚收錄了許多鬼怪故事,以簡潔明了的筆法,寫成筆記小說《子不語》,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齊名。袁枚也是壹位美食家,寫有著名的《隨園食單》,是清朝壹部系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該書出版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