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壹些比較經典的句子:
1.縱壹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2.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壹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3.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壹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2. 古代赤壁賦詩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壹樽還酹江月。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謫居黃州時作。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最後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筆高唱入雲,氣勢足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相侔,而且詞境壯闊,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江山、歷史、人物壹齊湧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接著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邊故壘和周郎赤壁掛上了鉤。“亂石崩雲” 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 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對於周瑜,蘇軾特別激賞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喬初嫁”看似閑筆,而且小喬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遠在赤壁之戰前十年。特意插入這壹句,更顯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風得意。詞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風情,剛中有柔,與篇首“風流人物”相應。“羽扇綸巾”三句寫周瑜的戰功,也很特別。周瑜身為主將卻並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筆風生。寫戰爭壹點不渲染士馬金鼓的戰爭氣氛,只著筆於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能。蘇軾這壹年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待罪黃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矛盾。故從懷古歸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壹醉銷愁了。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不但詞的氣象境界淩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需要銅琵琶、鐵綽板來伴唱。對於原破。
參考資料:
1、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譯文:(我的情思)浩蕩,就如同憑空乘風,卻不知道在哪裏停止,飄飄然如遺棄塵世,超然獨立,成為神仙,進入仙境。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譯文: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聽了落淚。 3、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譯文:(我們)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壹顆粟米那樣渺小。
(唉,)哀嘆我們的壹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沒有窮盡。 4、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譯文: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並沒有增加或減少。 5、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譯文:(我想)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
(我)知道這些不可能屢屢得到,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原文:前赤壁賦 宋代: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壹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馮 通:憑)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壹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壹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壹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 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壹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壹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適。”
(***適 壹作:***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譯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軾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
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著與明月有關的文章,歌頌窈窕這壹章。
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徘徊在鬥宿與牛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
任憑小船兒在茫無邊際的江上飄蕩,越過蒼茫萬頃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蕩,就如同憑空乘風,卻不知道在哪裏停止,飄飄然如遺棄塵世,超然獨立,成為神仙,進入仙境。
這時候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著船舷,應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懷悠遠,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吹洞簫的客人,按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尾聲淒切、婉轉、悠長,如同不斷的細絲。
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聽了落淚。 蘇軾的容色憂愁淒愴,(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曲調)為什麽這樣(悲涼)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麽?(這裏)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壹片蒼翠。
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麽?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延綿千裏,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執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壹代梟雄,而今天又在哪裏呢?何況我與妳在江邊的水渚上捕魚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我們)駕著這壹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 (我們)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壹顆粟米那樣渺小。
(唉,)哀嘆我們的壹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沒有窮盡。(我想)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
(我)知道這些不可能屢屢得到,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蘇軾說:“妳可也知道這水與月?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並沒有增加或減少。
可見,從事物易變的壹面看來,天地間沒有壹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壹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麽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壹分壹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
4. 蘇軾的赤壁賦的全詩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壹葦之所知,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壹方。”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壹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壹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壹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壹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5. 前赤壁賦中出現詩句《前赤壁賦》北宋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壹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壹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壹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壹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壹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壹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壹。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
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壹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為豪放派詞人。
6. 蘇軾的赤壁賦的詩詞前赤壁賦 赤壁賦全圖原文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壹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píng)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壹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蘇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liáo),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zhú)艫(lú)千裏,旌旗蔽空,釃(shī)酒臨江,橫槊(shuò)賦詩,固壹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qiáo)於江渚(zhǔ)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壹葉之扁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寄蜉(fú)蝣(yóu)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xiá)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壹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壹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適(shì)。”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後赤壁賦 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臯。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壹道士,羽衣蹁躚,過臨臯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壹樽還酹江月。
7. 有關 赤壁賦 的詩詞填空《前赤壁賦》 簡介:赤壁賦 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壹(《四部叢書》本)。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先進湖北黃岡)團練副使。五年(1082年)秋.冬,蘇軾先後兩次遊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兩篇赤壁賦,本文是第壹篇,又稱“前赤壁賦”。
賦:壹種講究辭采\體物鋪陳的文體,講究聲律、押韻、對比等形式,有古賦、悱賦、律賦、文賦等。 賦篇名。
北宋蘇軾作。有前後兩篇。
寫於作者兩度遊覽黃州(今湖北黃岡)赤壁(赤鼻磯)時。《前赤壁賦》較有名。
賦中憑吊古跡,表達了作者對江山風物的熱愛和曠達的心胸,映射出超脫的思想境界。 [編輯本段]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壹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壹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壹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駕壹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壹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壹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編輯本段]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蕩著船兒,在赤壁下遊玩。清風緩緩吹來,水面沒有波浪。
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朗誦《月出》詩,吟唱“窈窕”壹章。壹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在鬥宿和牛宿之間徘徊。
白蒙蒙的霧氣籠罩江面,水光壹片,與天相連。任憑小船兒自由漂流,越過壹望無際白茫茫的江面。
江在曠遠啊,船兒像淩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麽地方;飄飄然,又像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升仙果的神仙。 這時候,喝著酒兒,心裏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
唱道:“桂樹做的棹啊木蘭做的槳,拍擊著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動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邊遙遠的地方。”
客人中有會吹洞簫的,隨著歌聲吹簫伴奏,簫聲嗚咽,像含怨,像懷戀,像抽泣,像低訴。吹完後,余音悠長,像細長的絲縷延綿不斷。
這聲音,能使深淵裏潛藏的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的寡婦悲泣。 我有些憂傷,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說:“為什麽奏出這樣悲涼的聲音呢?”客人回答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這兒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敗的地方嗎?當他占取荊州,攻下江陵,順江向東進軍的時候,戰船連接千裏,旌旗遮蔽天空,臨江飲酒,橫握著槊吟詩,本是壹時的豪傑,如今在哪裏呢?何況我和妳在江中的小州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駕著壹只小船,舉杯互相勸酒;寄托蜉蝣壹般短暫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裏的壹粒小米。
哀嘆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願與神仙相伴而遨遊,同明月壹道永世長存。
知道這種願望是不能屢次實現的,只好把這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寄托於曲調之中,在悲涼的秋風中吹奏出來。” 我對客人說:“妳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嗎?水像這樣不斷流去,但它實際上不曾流去;月亮時圓時缺,但它始終沒有消損和增長。
如果從那變化的方面去看它,那麽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壹眨眼的時間都不會停止;從那不變的方面去看它,那麽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我們又羨慕什麽呢?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應有的東西,即使是壹絲壹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風,與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它,聽到的便是聲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沒有人禁止,享用它沒有竭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妳可以***同享受的。”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再次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壹片。
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 註釋 [1]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
因後來還寫過壹篇同題的賦。
8. 古代赤壁賦詩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壹樽還酹江月。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謫居黃州時作。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最後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筆高唱入雲,氣勢足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相侔,而且詞境壯闊,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江山、歷史、人物壹齊湧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接著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邊故壘和周郎赤壁掛上了鉤。“亂石崩雲” 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 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對於周瑜,蘇軾特別激賞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喬初嫁”看似閑筆,而且小喬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遠在赤壁之戰前十年。特意插入這壹句,更顯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風得意。詞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風情,剛中有柔,與篇首“風流人物”相應。“羽扇綸巾”三句寫周瑜的戰功,也很特別。周瑜身為主將卻並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筆風生。寫戰爭壹點不渲染士馬金鼓的戰爭氣氛,只著筆於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能。蘇軾這壹年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待罪黃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矛盾。故從懷古歸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壹醉銷愁了。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不但詞的氣象境界淩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需要銅琵琶、鐵綽板來伴唱。對於原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