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梅花的詩句感悟

關於梅花的詩句感悟

1.從作者描寫梅花的詩句中,妳感悟到梅的哪些品格精神,從梅的品格精

寶刀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壹枝春。

山園小梅

林和靖 唐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金樽。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壹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壹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壹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遊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壹樹梅花壹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臺。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遊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裏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裏覓梅花

唐·蕭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裏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壹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梅花

宋·陳亮

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壹朵忽先發,百花皆後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蔔算子.詠梅

2.描寫梅花的詩詞並有賞析

贈範曄

作者:陸凱 年代:南北朝 體裁:未知 類別:未知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壹枝春。

註釋:

古今吟詠嶺梅詩詞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陸凱《贈範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壹枝春。”《直隸南雄州誌》載,南雄城南有寄梅驛,即取折梅逢驛使詩語。該驛曾經宋紹興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錫綸有《寄梅驛》詩雲:“壹枝春可當人情,投贈南州艷此清。妙是不登供帳例,香風千古被征行。”

陸凱是三國時人。《三國誌.陸凱傳》載:“陸凱,字敬風,吳郡吳人也。丞相遜族子也。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領兵雖統軍眾,手不釋書。……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珠崖,斬獲有功,遷為建武校尉。”又《三國誌.孫權傳》載:“赤烏四年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

這首詩當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於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範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壹幕。他那“雖統軍眾,手不釋書”的儒將風度躍然出現在讀者眼前。

《贈範嘩》寥寥2 0字,簡樸中道出了真摯的友情,平淡中顯出了高雅的意境。“壹枝春”作為梅花的象征,向人們預示著美好的春天即將來臨,祝願人們的美好祈望定能實現。

範嘩是誰?南北朝劉宋時有個編寫《後漢書》的範嘩,但他距三國近200年,肯定不是這個範曄,而是三國另壹個範曄。有的人則認為範嘩是劉宋時的範嘩,而陸凱不是三國吳的陸凱,而是劉宋時的另壹個陸凱。熟是熟非,有待考證。

3.梅花絕句這首詩的感受

《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壹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壹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壹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妳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4.古詩《梅花》讀後感600字

作者王安石當時正處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主改革,因此,非擔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卻遭到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在這種情況下,其孤獨的心態和艱難的處境,與梅花***同之處自是可知的。這首小詩看似平白淺顯,實則意味深遠,它告訴人們堅強高潔的人格才最具偉大魅力。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其意大致為,在墻旮旯的地方,有幾枝梅花正在那兒冒著嚴寒默默地開著。 “墻角”,說明“梅”生長的環境極為偏僻,換言之,就是告訴人們,這幾枝“梅”所處的環境不佳,地位卑微,無人賞識和眷顧,但依然淩寒開放。 “淩寒”,即迎著嚴寒,冒著風雪。“獨自開”,即孤獨地默默地開放,意在告訴人們,那梅花不僅不擇地勢和環境,更可貴的是它還不畏嚴寒,不畏孤獨和寂寞,不向嚴寒低頭,不向風雪彎腰,堅韌,倔強,剛強,高潔。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那墻角處掛滿枝頭的花朵遠遠地望去就知道不是雪,因為那梅花淡淡的幽香早已經壹陣壹陣地飄過來了。其目的在於贊美梅在“香”這方面勝雪壹籌的特點和梅花不畏嚴寒、不屈服於惡劣環境的高貴品格。

讀到這裏,我們應該不難體會詩人的用意了,從字面上看,詩人是在描寫梅花,贊美梅花可貴的品性,而實則在字裏行間滲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詩人是在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像詩人自己壹樣處於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那些人,為國家強盛不畏排擠和打擊的那些人。

這首小詩在寫法上主要得力於語句的樸素自然。全篇沒有壹絲刻意雕琢的痕跡,也沒有晦澀難懂的典故,語句淺顯平白,如話家常,而意蘊卻深遠悠長,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