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詩句的修辭手法(古詩詞常用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關於詩句的修辭手法(古詩詞常用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1.古詩詞常用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古詩詞中常見修辭手法 : 比喻、比擬、借代、誇張、雙關、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用典、互文、疊字、反復、頂針、反語等。

1. 用典 作用 :凡詩文中引用過去之有關人、地、事、物之史實,或語言文字,而增加詞句之含蓄與典雅者,即稱“用典”。 2。

比喻 : 作用 : 比喻使所描繪的事物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通俗,化冗長為簡潔。

3擬人 : 作用 : 擬人能促使讀者產生聯想;賦予事物以人的特征、靈性,給人以親切之感;使所描繪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動。 4雙關 作用:可以借助雙關表達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的情感。

5對比 作用 : 對比可以突出各自鮮明的特點,有助於表達思想情感。 6誇張 作用:1.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2.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3.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7借代 : 作用: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 8互文 : 作用運用互文手法,使詩句語言明快,結構工整,聲韻和諧。

9.設問: 作用:正確的運用設問,能引人註意,啟發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10.反復: 作用:1.強調,增強語氣或語勢。2.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情感的作用。

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2.含有比喻修辭手法的詩句

56、巧比妙喻 ⑴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⑵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⑶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⑷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⑹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57、大膽誇張 ⑴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⑵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⑶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58、生動擬人 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⑵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⑶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⑸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⑹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⑺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59、諷刺筆調 ⑴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⑵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⑶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⑷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⑸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60、疑問語氣 ⑴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⑵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⑶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61、反問語氣 ⑴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⑵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⑶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⑷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62、感嘆語氣 ⑴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⑵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⑷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⑸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⑺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⑻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⑼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⑽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63、對偶句式 ⑴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⑵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⑶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⑷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⑸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64、詩中藏詞 ⑴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⑵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⑶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⑷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⑸春風得意馬啼疾,壹日看盡長安花。

⑹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⑻壹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⑼等閑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65、詩詞互對 ⑴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壹日千裏) ⑵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再接再厲) ⑶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壹落千丈) ⑷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勢不可擋) ⑸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奮不顧身、粉身碎骨) ⑹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觸景生情) ⑻危樓高百尺。

(直插雲霄) ⑼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⑽百尺竿頭,更進壹步。

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⑿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寧死不屈,無顏見江東父老)66、詩謎成趣 ⑴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及時雨 宋江) ⑵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無用——吳用) ⑶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花榮) ⑷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黑旋風李逵浪裏白跳張順) ⑸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時遷) ⑹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神行太保戴宗) ⑺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孫策) ⑻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留蟬——劉禪) ⑼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關羽) 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晴雯) ⑾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假寶玉——賈寶玉) ⑿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屈原) ⒀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高適) 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高適) ⒂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陸遊 鄭板橋)。

3.詩句的修辭方法有哪些

比 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仿佛 如: 那小姑娘好像壹朵花壹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如: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壹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 如: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編輯本段]擬 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擬人可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如:桃樹、杏樹、梨樹、妳不讓我,我不讓妳,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編輯本段]誇 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誇張可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誇張類別有: 擴大誇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誇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我家門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編輯本段]排 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壹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壹起,但要三個以上。 排比可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誌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編輯本段]對 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壹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對偶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編輯本段]反 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如: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連續反復) 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壹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壹個國。(間隔反復) [編輯本段]設 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註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設問可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如:花兒為什麽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編輯本段]反 問 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編輯本段]引 用 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比擬 (1)比擬的特點及作用 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2)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該記住這壹真理。 [編輯本段]借 代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

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如:不拿群眾壹針壹線。

先生,給現錢,袁世凱,不行麽? [編輯本段]反 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壹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編輯本段]對 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壹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壹起相互比較的壹種辭格。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壹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編輯本段]頂真 用上句結尾的詞語作下句的開頭,前後頂接,蟬聯而下,促使語氣銜接。

又稱聯珠、蟬聯、連環。 例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佚名題北京潭柘寺彌勒殿聯) 癡則貪,貪則嗔,嗔則傷人種苦因,故知癡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師匠,當以戒為師 還有壹種比較特殊也不太常見的頂針格式,叫連環格(全聯相鄰的分句全都頂針,且聯首與聯腳也頂針)。

如: 善可親近,近可聞,聞思修習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來再受生 樓外青山,山外白雲,雲飛天外 池邊綠樹,樹邊紅雨,雨落溪邊 總的說來:環環緊扣,引人入勝。 具體地說:議事說理,準確、謹嚴、周密。

抒情寫意,格調清新。狀物敘事,條理清晰。

[編輯本段]互文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壹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於壹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裏,解釋時要。

4.古詩詞中常見修辭手法 有哪些

誇張: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比喻:什麽借喻、明喻、暗喻都有。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二月春風似剪刀……

對偶、對仗之類的修辭不必細說,妳學過律詩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雙關: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反問: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設問: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用典故的就更多了。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5.古詩的修辭手法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設問手法)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誇張)

疑是銀河落九天。

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擬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