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壹位以喝酒著稱的詩人,該數魏晉之際的阮籍。
酒 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壹。中國制酒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壹,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約壹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呵!別以為我是酒的行家,其實我對酒的興趣來源於調酒的樂趣,因為調酒是壹種不分國籍、不分方式、不分制作方法的技巧,只要讓客人和朋友們愉快的喝下自已調配的酒就能使我興奮不已了,酒譜只是參考,主要還是要自已動腦筋,參照酒譜想出壹些稀奇古怪的調配方法,這才是主要的。我想我在古代的話也壹定是個酒保之類的角色了,我愛好調酒就象有些人愛好象棋那樣癡迷,但至今仍沒配出壹套自已能拿出大雅之堂的雞尾酒。所以有些網友問我為什麽以前主頁為什麽不掛酒的內容時,我會臉紅的原因了。
說起來也很奇怪,雖然我熱衷於調酒,但我自已是很少喝酒的,就象寫歌的人不唱歌壹樣,可是也有例外的時候,那就是對葡萄酒非常著迷,看見壹瓶瓶的白幹紅幹時我就情不自禁的拿在手中擺弄,呵!也許是天生就對葡萄酒的情有獨鐘吧!偶爾能多喝點,卻也能品出個所以然來。
世人往往把狂飲爛醉的人稱為“酒鬼”,諷刺譏笑,貶之又貶。但唐詩中好象找不到“酒鬼”這個詞,或稱“酒徒”,或稱“酒友”,或稱“飲者”。杜甫則稱他們為“仙”。“仙”與“鬼”雖然都是烏有之物,但“仙”、“鬼”之別,壹在天上,壹在地府,相差不是壹個檔次。狂醉的人,也不認為自己是“酒鬼”,李白便自稱“酒中仙”。在當時,妳不能經商賺錢,不能壹舉成名,都不會有人笑話妳,若不能飲酒,則受到親友的“奚落”。飲酒是做人的基本功,萬萬缺少不得。
酒的別稱多得很,稱“春”只是其中之壹。
傳說中的釀酒鼻祖:杜康、儀狄。
我國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黃酒和白酒。
人類最先學會釀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我國最早的麥芽釀成的酒精飲料:醴。
現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釀酒器具:山東大汶口文化時期。
現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後期(距今約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現存故宮博物院。
已發現的最早的蒸餾器: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現藏上海博物館)。
最早實行酒的專賣: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
酒價的最早記載:漢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賣酒,每升四錢。
記載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葡萄酒的最早記載: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
最早的麥芽制造方法的記載: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最早的藥酒生產工藝記載:西漢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
最早的賣酒廣告記載:戰國末期韓非子《韓非子》“宋人酤酒,懸幟甚高”。
我國最早的機械化葡萄酒廠: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我國最早的啤酒廠建於1900年,哈爾濱。
我國第壹個全機械化黃酒廠: 無錫黃酒廠
目前國產價格最貴的酒:茅臺酒。
目前產量最大的飲料酒:啤酒。
『春:在《詩經·豳風·七月》中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故人們常以“春”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撥悶》詩中寫道,“聞道雲安曲米春,才傾壹盞即醺人”。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酒的別稱
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蘗、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藥、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壹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壹個特色。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其後,許多人便以此為典,作詩撰文。如宋代楊萬裏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詩之四中寫道:“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又,金代元好問在《留月軒》詩中寫道,“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於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杜甫在《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中寫道,“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張養浩在《普天樂·大明湖泛舟》中寫道,“杯斟的金濃灩灩”。
秬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於祭祀降神。據《詩經·大雅·江漢》記載,“秬鬯壹卣”。〔傳〕:黑黍也。鬯,香草也,築煮合而郁之曰“鬯”。「箋」:秬鬯,黑黍酒也,謂之鬯者,芬香條暢也。王賜召虎,以鬯酒壹尊,以祭其宗廟,告其先祖。
白墮:這是壹個善釀者的名字。據北魏《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中記載,“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於日中。經壹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裏。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賫酒之藩,路
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因此,後人便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傳:春酒,凍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經》寫道,“抱甕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甕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中寫道,“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後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白居易在《將至東都寄令孤留守》詩中寫道,“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
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據《文選·左思(魏都賦)》記載,“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張載在《酃酒賦》中寫道,“中山冬啟,醇酎秋發”。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 李白在《月下獨酌》壹詩中寫道,“花問、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賫我思成”。〔傳」:酤,酒。
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後用作美酒代稱。
李白在《送別》詩中寫道,“借別傾壺醑,臨分贈鞭”。
楊萬裏在《小蓬萊酌酒》詩中寫道,”餐菊為糧露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將歸壹絕》詩中寫道,“更憐家醞迎春熟,壹甕醍醐迎我歸”。
黃封:這是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蘇軾在《與歐育等六人飲酒》 詩中寫道,“苦戰知君便白羽,倦遊憐我憶黃封”。又據《書言故事·酒類》記載,“禦賜酒曰黃封”。
清酌:古代稱祭祀用的酒。 據《禮·曲禮》記載,“凡祭宗廟之禮,……酒曰清酌”。
昔酒:這是指久釀的酒。據《周禮·天宮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壹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賈公彥註釋說:“昔酒者,久釀乃孰,故以昔酒為名,酌無事之人飲之”。
縹酒:這是指綠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啟》中寫道,“乃有春清縹酒,康狄所營”。李善註:縹,綠色而微白也。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平原督郵”是壞酒的隱語。據南朝宋國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術解》記載,“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宋代蘇軾在《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中,寫有“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壹先生”的詩句。
曲生、曲秀才:這是酒的擬稱。據鄭棨在《開天傳信記》中記載,“唐代道士葉法善,居玄真觀。有朝客十余人來訪,解帶淹留,滿座思酒。突有壹少年傲睨直入,自稱曲秀才,吭聲談論,壹座皆驚。良久暫起,如風旋轉。法善以為是妖魅,俟曲生復至,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墜於階下,化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飲之,其味甚佳”。後來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為酒的別稱。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詩句。清代北軒主人寫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難忘曲秀才”的詩句。蒲松齡在《聊齋誌異·八大王》壹節中,也寫有“故曲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友”的詞句。
曲道士、曲居士:這是對酒的戲稱。宋代陸遊在《初夏幽居》詩中寫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黃庭堅在《雜詩》之五中寫道,“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曲蘗:本意指酒母。據《尚書·說命》記載,“著作酒醴,爾惟曲蘗”。據《禮記·月令》記載,“乃命大酋,秫稻必齊,曲蘗必時”後來也作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歸來》詩中寫道,“憑誰給曲蘗,細酌老江幹”。蘇拭在《濁醪有妙理賦》中寫道,“曲蘗有毒,安能發性”。
春:在《詩經·豳風·七月》中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故人們常以“春”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撥悶》詩中寫道,“聞道雲安曲米春,才傾壹盞即醺人”。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這本來是對劣質酒的貶稱。馮時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惡酒曰茅柴”。亦是對市沽薄酒的特稱。吳聿在《觀林詩話》中寫道,“東坡‘幾思壓茅柴,禁綱日夜急’,蓋世號市沽為茅柴,以其易著易過”。在明代馮夢龍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盞內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的記載。
香蟻、浮蟻:酒的別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蟻而得名。韋莊在《冬日長安感誌寄獻虢州崔郎中二+韻》詩中寫道,“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
綠蟻、碧蟻:酒面上的綠色泡沫,也被作為酒的代稱。白居易在《同李十壹醉憶元九》詩中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謝眺《在郡臥病呈沈尚書》中寫道,“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吳文英在《催雪》中寫道,“歌麗泛碧蟻,放繡箔半鉤”。
天祿:這是酒的別稱。語出《漢書·食貨誌》下,“酒者,天子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對諸臣說,“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稱為“天祿大夫”。
椒漿: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漿,故稱椒酒為椒漿。《楚辭。九歌·東皇太壹》寫道,“奠桂酒兮椒漿”。李嘉**在《夜聞江南人家賽神》詩中寫道,“雨過風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漿本來是指淡酒而說的,後來亦作為酒的代稱。據《周禮.天官,漿人》記載,“掌***主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入於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忘憂物:因為酒可以使人忘掉憂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晉代陶潛在《飲酒》詩之七中,就有這樣的稱謂,“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壹觴雖猶進,杯盡壺自傾”。
掃愁帚、釣詩鉤:宋代大文豪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鬥。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它。後來就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稱。元代喬吉在《金錢記》中也寫道,“在了這掃愁帚、釣詩鉤”。
狂藥:因酒能亂性,飲後輒能使人狂放下羈而得名。唐代房玄齡在《晉書·裴楷傳》有這樣的記載,“長水校尉孫季舒嘗與崇(石崇)酣宴,慢傲過度,崇欲表免之。楷聞之,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藥,責人正禮,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詩中也寫到了“廉外春風正落梅,須求狂藥解愁回”的涉及
酒的詩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敵壹樣而得名。唐代李延壽撰的《南史·陳慶之傳》附《陳暄與兄子秀書》有此稱謂,“故江諮議有言,‘酒猶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壹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壹飲而不醉’”。唐代張彥謙在《無題》詩之八也有此稱謂“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的詩句。
般若湯:這是和尚稱呼酒的隱語。佛家禁止僧人飲酒,但有的僧人卻偷飲,因避諱,才有這樣的稱謂。蘇軾在《東坡誌林·道釋》中有,“僧謂酒為般若湯”的記載。竇革在《酒譜·異域九》中也有“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雲般若湯,蓋瘦詞以避法禁爾,非釋典所出”的記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對甘肅皇臺酒的題詞“香醇般若湯”,可知其意。
清聖、濁賢:東漢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時期李昉等撰寫的《太平禦覽》引《魏略》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曹操)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晉代陳壽在《三國誌·徐邈傳》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沈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渡遼將軍鮮於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後人就稱白酒或濁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唐代季適在《罷相作》中寫有“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的詩句。宋代陸遊在《溯溪》詩中寫有“閑攜清聖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的詩句。
喝酒不醉的小竅門
1、不要空腹飲酒,因為空腹時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對胃腸道傷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潰瘍,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質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飲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來保護胃部,以防止酒精滲透胃壁。不要空腹飲酒,這是飲酒不醉的主要訣竅。因為這樣可使乙醇在體內吸收時間延長。
2、不要和碳酸飲料如可樂、汽水等壹起喝,這類飲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體吸收酒精。
3、至於在飲酒之後,能夠盡量的飲用熱湯,尤其是用姜絲燉的魚湯,特別具有解酒效果。
4、由於酒精對肝臟的傷害較大,喝酒的時候應該多吃綠葉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可保護肝臟。還可以吃壹些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護肝臟的作用。
5、民間流行喝濃茶解酒的說法沒有什麽科學根據,茶葉中的茶多酚有壹定的保肝作用,但濃茶中的茶堿可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反而會加劇頭疼,因此酒醉後可以喝點淡茶,最好不要喝濃茶。如果有人身不由己喝得太多,可以事後吃壹些水果,或者喝壹些果汁,因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很多人酒後往往不吃飯,這樣危害更大,應吃壹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來壹碗面條就非常好。
6、宜慢不宜快。飲酒後五分鐘乙醇就可進入血液,30—120分鐘時血中乙醇濃度可達到頂峰。飲酒快則血中乙醇濃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會出現醉酒狀態。若慢慢飲入,體內可有充分的時間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產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7、食飲結合。飲酒時,吃什麽東西最不易醉的以吃豬肝最好。這不僅是因為其營養豐富,而且因為豬肝可提高機體對乙醇的解毒能力,常飲酒的人會造成體內維生素B的丟失,而豬肝又是維生素B最豐富的食物,故吃煮豬肝或炒豬肝是很理想的伴酒菜。
8、甜點加水果。飲酒後立即吃些甜點心和水果可以保持不醉狀態。俗話說“酒後吃甜柿子,酒味會消失”,這話不錯。甜柿子之類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果糖,可以使乙醇氧化,使乙醇加快分解代謝掉,甜點心也有大體相仿的效果。
9、預防酒醉性胃炎和脫水癥,可飲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既可促進乙醇分解,又能保護胃黏膜。由於脫水會使鹽分丟失,可適量飲些淡鹽水或補液鹽。
老酒為什麽格外香?
馳名中外的貴州茅臺酒,做好後用壇子密封埋在地下數年後,才取出分裝出售、這種酒酒香濃郁、味道純正,獨具壹格為酒中上品。它的制作方法是有科學道理的。
在壹般酒中,除乙醇外,還含有有機酸、雜醇等,有機酸帶酸味,雜醇氣味難聞,飲用時澀口刺喉,但長期貯藏過程中有機酸能與雜醇相互酯化,形成多種酯類化合物,每種酯具有壹種香氣,多種酯就具有多種香氣,所以老酒的香氣是混合香型。濃郁而優美,由於雜醇被酯化而除去,所以口感味道也變得純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