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子蘇曼殊,沈迷酒肉,因何在35歲暴斃?
蘇曼殊中國近代史上的奇才,相貌英俊瀟灑,且有壹身才華,精通諸多文字語言,詩歌、書畫、寫作均不在話下。就是這樣壹位才情橫溢的民國才子,突然剃發出家做了和尚。
他絕不是壹位純粹的僧人,蘇曼殊出生在民國時期,時而著僧侶之衣,時而穿西裝革履,經常和友人出入於酒肆花樓之中,世人又笑稱他為“酒肉和尚”。蘇曼殊壹生風雨漂泊,更有著民國才子的多情張狂,這樣的壹位奇才,卻在35歲正值壯年裏突然離世,這又是為何呢?
未剃發的蘇曼殊
蘇曼殊之死,與他暴飲暴食有關。他的生母為日本人,父親為廣東人,作為混血兒的蘇曼殊,自幼遭受別人的冷眼相待與歧視,他只能過著四處流浪賣畫、賣文為生的日子。就是因為這種不安定的生活,再加上又有久居日本的習慣,蘇曼殊在飲食上毫不忌諱,總是想吃什麽就吃什麽,尤其是喜歡吃甜食。與他素來交好的鄭逸梅先生說過,蘇曼殊生活在上海的時候,最喜歡去夜市的茶館飲茶,不僅要點壹桌子的糕餅糖果,每次回家的時候還要買回去三四瓶壹種名為“摩爾登”的外國糖。
蘇曼殊畫像
這種外國糖他壹天能吃掉三瓶,正是出於對糖的喜愛,蘇曼殊還給自己取名為“糖僧”。據記載的壹些事件來看,蘇曼蘇對於糖已經到了從不離口的地步。為了吃糖,還發生過這樣壹件趣事,向來貧寒的蘇曼殊總是會遭遇身無分文的窘境,有壹次為了換取糖吃,他竟然將口中的壹顆金牙變賣。另壹種他最喜歡食用的甜食為蜜棗,據說那些為了求取蘇曼殊的字畫而送重金的人,皆被他拒之門外;如果是帶著壹大包蜜棗錢來的人向他索畫,蘇曼殊就會將山水畫欣然相贈。
蘇曼殊與陳獨秀
吃太多的甜食,對人的身體並無益處,甚至會導致熱量過剩,身體上各種疾病隨之而來。甜食已經成為蘇曼殊突然暴斃的壹大隱患,除此之外,他還有暴飲暴食的習慣。以他本就是放蕩不羈的性格,這壹點在他的飲食習慣上都多有體現。蘇曼殊有時候不吃飯,壹旦吃飯就會吃上三籠湯包,幾大碗面食,裏面還必須加鮑魚,長期的吃客讓他發現糖醋拌鮑魚更好吃,只是壹貫按照這樣的飲食,身體受不住而臥床不起。可見蘇曼殊為了吃也算是付出過血淚代價,就算付出代價仍然秉持著“愛吃不要命”的飲食習慣。
蘇曼殊雕塑
蘇曼殊居日生活期間,炎熱的夏日,他是在冰店裏度過的,從蘇曼殊給友人的信就能發現,信中寫道:“壹日飲冰五六斤明日,復飲如故。”這讓他常常腹瀉,可是酷暑當頭、美味當前他仍舊堅持過量飲冰。最終在1918年的春天,得了腸胃病的蘇曼殊被送到了醫院,醫生嚴格控制他的飲食,不準他吃甜食、不準吸煙,難以忍受這種清淡飲食的蘇曼殊,只能逃出醫院,去大街上買八寶飯、冰淇淋、年糕,這些食物對身體健康造成負擔、使得他的腸胃病急劇惡化,最終這位多才多藝的民國才子吃了嘴上虧,35歲因病而亡。
壹代才子因腸胃病消逝了大好年華,實在是令人惋惜!
蘇曼殊是何許人?為何自封“糖僧”?
他是因為愛吃糖所以自封“糖僧”。蘇曼殊從小生活的特別苦,在他傷心難過的時候他非常喜歡暴飲暴食,他經常壹天要吃幾十塊糖安撫自己的心情,所以他自封“糖僧”。蘇曼殊的出生就註定了他的不平凡,因為蘇曼殊是他的父親和情婦壹起生的孩子,所以在出生的時候就很不受人待見,從小他就在別人的冷眼下生活著。
直到他的父親後來取了壹個日本女人,這個日本女人把蘇曼殊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壹樣對待,也讓蘇曼殊第壹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在他慢慢長大了之後他的父親就帶著他去了其他的城市,他的父親對他非常冷漠,讓蘇曼殊對家裏面非常失望。在他長大之後他得知那個日本女人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這樣的打擊對於還只是孩子的蘇曼殊來說是非常大的,蘇曼殊因為急火攻心壹病不起,他父親給他請了醫生卻也沒能治好他的病。
他父親壹氣之下就把他扔在了外面,這也讓蘇曼殊徹底對家裏失去了信心,從此出家當了和尚,後來他因為觸犯了寺廟的規定被趕出去了,被趕出之後在他表哥的帶領下開始了他的學習道路。蘇曼殊在畫畫方面非常有天賦,他的畫在當時非常受歡迎,有很多人慕名而來想買他的畫,但是由於蘇曼殊性格原因,他只把自己的畫賣給自己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不管花多少錢蘇曼殊都不賣。
他覺得順眼的人給他幾塊糖他都願意把畫送給人家。因為小時候吃過太多的苦,所以只有再吃糖的時候他才能感受到到時間的甜,他的壹生沒有什麽大富大貴,吃了很多人不能吃的苦。在老年的時候也因為吃了太多的糖,導致他患上了很多慢性疾病,最終因為病類太多治療無效。
民國花和尚蘇曼殊是個什麽樣的人?
說到民國時期的花和尚蘇曼殊,很多人都對他充滿著強烈的好奇感,其實他並不是什麽神秘人物,他只是壹個擁有著傳奇人生的平凡人。蘇曼殊才華橫溢,有著過人的技藝。他不僅能夠吟詩作畫,而且精通多國語言,是壹位名副其實的才子。蘇曼殊年少時擁有壹身熱血,可惜壯誌難酬,無處容身,他便選擇了出塵入佛,不問世事。在他進入佛門之後卻又懷念世事生活,便又進入凡塵,他時常在塵世與佛門之間徘徊不定,也因此引起了人們的極高關註。
壹、憂國憂民卻報國無門
蘇曼殊出生在廣東的茶商家庭,他的母親是日本人,並且是壹名小妾。蘇曼殊自出生以來便因為不是嫡出受到了很多委屈,這種生活環境讓蘇曼殊時常擁有過深自卑感,導致性格優柔寡斷缺乏主見。蘇曼殊在青年時期加入了中國的國民教育會,當時蘇曼殊收入微薄,為了支持中國革命他仍然會向國民教育會捐款。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更是燃起了蘇曼殊的報國熱血,他加入了很多衛國活動,卻遭受了接二連三的失敗。備受打擊的蘇曼殊帶著他的豪情骨氣步入佛門,了卻世事恩怨。
二、貪吃好色
蘇曼殊出家做和尚之後,仍然放不下他的世俗所愛。蘇曼殊遁入空門之後,仍然在燈紅酒綠之地頻繁出入,對於煙花女子更是念念不忘,蘇曼殊也因此落下了花和尚的綽號。蘇曼殊也放不下他所愛的牛肉和糖,因此在欲望的誘惑之下蘇曼殊便選擇了還世入凡。蘇曼殊每日用食都不懂節制,常常壹口氣吃20個包子,頓頓暴飲暴食,不計後果。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只有自己尊重愛惜生命後,才能夠得到生命的眷顧。蘇曼殊在他腸胃炎住院期間,仍然毫無節制的食用甜品,最終導致積患成疾與世長辭。花和尚蘇曼殊死後,得到了許多名人誌士的極高贊揚,花和尚雖然有著君子的堅貞氣節,但是他不懂得如何自律如何珍惜身體健康,導致最終英年早逝。
蘇曼殊的人物生平
蘇曼殊(1884--1918),原名戩,字子谷,小名三郎,更名玄瑛,號曼殊,另號燕子山僧、南國行人等。廣東珠海市瀝溪村人,文學家,能詩文,善繪畫,通梵文。
蘇曼殊的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曼殊曾入日本橫濱大學預科、振武學校學習。光緒二十八年(1902),在日本東京加入留日學生組織的革命團體青年會。次年加入拒俄義勇隊。同年歸國,任教於蘇州吳中公學。
1903年,在廣東惠州削發為僧,法名博經,旋至上海,結交革命誌士,在《民國日報》上撰寫小品。光緒三十年,南遊暹羅、錫蘭,學習梵文。1906年夏,革命黨人、著名漢學家劉光漢邀其至蕪湖皖江中學、安徽公學執教,與在日時舊友陳獨秀相遇,是年與陳東渡日本省親未遇,歸國後,仍執教於蕪湖,並與清代書法家鄧石如之曾孫教育家鄧繩侯相識,結下筆墨之誼。離蕪後常有詩畫往來。
三十三年(1907),在日本與幸德秋水等組織亞洲和親會,公開提出反抗帝國主義的主旨。同年和魯迅等人籌辦文學雜誌《新生》,未成。宣統元年(1909),再度南遊,任教於爪哇中華學堂。辛亥革命後歸國,參加上海《太平洋報》工作。1913年,發表《反袁宣言》,歷數袁世凱竊國的罪惡。他的情緒起伏不定,時僧時俗,時而壯懷激烈,時而放浪不羈,有著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性格。
1918年5月2日,蘇曼殊在上海病逝,年僅35歲。南懷瑾《中國佛教發展史略》:“在民國初年以迄現在,由章太炎先生與‘南社’詩人們烘托,擅長鴛鴦蝴蝶派的文字,以寫作言情小說如《斷鴻零雁記》等而出名,行跡放浪於形骸之外,意誌沈湎於情欲之間的蘇曼殊,實際並非真正的出家人。他以不拘形跡的個性,在廣州壹個僧寺裏,偶然拿到壹張死去的和尚的度牒,便變名為僧。從此出入於文人名士之林,名噪壹時,誠為異數。好事者又冠以大師之名,使人淄素不辨,世人就誤以為僧,群舉與太虛、弘壹等法師相提並論,實為民國以來僧史上的畸人。雖然,曼殊亦性情中人也。”
曼殊壹生“身世飄零,佯狂玩世,嗜酒暴食。”柳亞子曾將其著作搜集匯成《曼殊全集》5卷。(民國)陳_壹:
蘇曼殊,以詩人致力革命,所著詩文小說膾炙人口。擅語言學,梵文及英、日、德、法諸國文字,無不精通。母為東瀛產,而生平惡日人如仇,僑居數稔(rěn),不肯操日語,寧輾轉覓舌人⑴,不憚煩也。嘗病,友人訪之,訝曰:“胡不就醫?”曰:“倘不以通事為勞,將從君請。”乃相偕赴醫院,醫者叩所苦,曼殊不語,友代告。俄頃,失曼殊所在,還詢其家,曼殊在焉。友讓之曰:“去而忽返,不謀之於我,何也?”曼殊曰:“君傳語乖誤,疾病豈可亂施藥劑耶?”友人赧(nǎn)然曰:“然則君自言之,奚害?”曼殊曰:“君忘吾不操日語乎?”
曼殊性脫略,無人己之界,囊空如洗,不稱貸友人,有周濟之者,受而不謝,亦不復償欠。嘗斷炊數日,偃臥呻吟,自亡所苦,友至,嘆曰:“吾遲來壹步,君為餓殍矣。”為之具飯食,饋百金而去。越數日,復往視之,偃臥呻吟如前狀,駭曰:“君欲絕食自斃耶?”曼殊喃喃曰:“吾囊得君錢,腹饑頓解。欣然行於市,見自動車構制絕精美,好之,購置家中。又遇乞人,不食三日矣,傾余囊以獻。”友曰:“君未習乘坐法,購車奚為?”曼殊曰:“無他,從心所欲而已。”
註釋:
(1)舌人:譯員。
蘇曼殊故居位於珠海市前山鎮瀝溪村蘇家巷內。原是他祖父蘇瑞文所建,為青磚土木結構小平房,面積40多平方米。蘇曼殊生於日本,6歲至13時,返故裏就讀於簡氏宗祠,深得啟蒙老師蘇若泉的鐘愛。1984年,蘇曼殊故居曾作為僑房維修過。1986年被列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文學奇人蘇曼殊有絕世才華,為何卻出家為僧?
蘇曼殊出家為僧主要與他的家庭有極大的關系。蘇曼殊的父親蘇傑生是壹名商人,因為做生意的緣故到了日本,盡管早有妻子但他因為耐不住寂寞,還是娶了壹名名叫河合仙的日本女人為妻。但是蘇曼殊卻是蘇傑生與其妻子妹妹所生,人們還為這樣的孩子取了“相子”的名稱。為了避開他人的指指點點,蘇傑生決定帶蘇曼殊回廣州,並且將他送進私塾,但是在廣州,人們的歧視與嘲笑並沒有減少,蘇曼殊自小被大人議論,被孩童戲弄,如此悲慘的童年背景讓他覺得生活格外痛苦,而且給後來的出家作下了鋪墊。
蘇曼殊有過三次出家的經歷。第壹次是在12歲,因為壹名化緣和尚的緣故,蘇曼殊機緣巧合之下被帶到了廣州壹座寺廟,但是由於蘇曼殊生性頑劣不堪,次次觸犯寺廟規矩,於是就被主持逐出了寺廟,雖然第壹次時間短暫,但在蘇曼殊心中還是種下了佛的種子。第二次是在17歲,因為蘇曼殊與壹女子的戀愛遭到家人拒絕,導致了女子因此喪生。蘇曼殊為此甚是悲傷,於是就選擇了出家。但他還是忍受不了寺廟的清苦,最後還是逃了出來。第三次在20歲,由於自身原因導致工作地點被查封,蘇曼殊為此羞愧不已,於是就再次出家。這壹次的出家使得蘇曼殊真正開始了佛家生涯。
由於自己是私生子的身份,蘇曼殊生性敏感怯懦,到後來還有了精神病的癥狀,即使在自己老師家借住,他也會做出讓人匪夷所思的舉動。蘇曼殊曾言:“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壹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在他的心裏,出家應該是自己逃離凡塵瑣事,紛紛擾擾的最好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