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唐杜甫《端午日賜衣》
3: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4: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5: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十五夜》
6: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宋楊無咎《齊天樂端午》
7: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8: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上元竹枝詞》
9: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壹分歌。——宋蘇軾《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10: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宋晁補之《永遇樂端午》
11: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唐殷堯潘《端午日》
12: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13:醉看葵柳懷舊事,饞思櫻筍夢吾廬。向時癡絕今愁絕,自讀《離騷》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懷舊》
14: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元夕無月》
15: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上元夜》
16:三百內人連袖舞,壹時天上著詞聲描寫粽子的詩句 35句描寫粽子的詩句 35句。——《正月十五夜》
17: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京都元夕》
18: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宋張耒《和端午》
19: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沈魄。——宋吳文英《澡蘭香淮安重午》
20: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唐劉禹錫《競渡曲》
21:粽團桃柳,盈門***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宋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23: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十五夜觀燈》
24: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25: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6: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
27: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宋趙蕃,《端午三首》其二
28:淡妝濃抹,西湖人面兩奇絕。菖蒲角黍家家節。水戲魚龍,十裏畫簾揭。淩波無限生塵襪,冰肌瑩徹香羅雪。遊船且莫催歸楫,遮莫黃昏,天外有新月。——宋趙長卿《醉落魄重午》
29: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汴京元夕》
30: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宋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31: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壹千年。——宋蘇軾《浣溪沙端午》下闋
32: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描寫粽子的詩句 35句好詞好句。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宋蘇軾《屈原塔》
33: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派悅
——宋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
34: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宋歐陽修《魚家傲》
35:紅藕絲,白藕絲,艾虎衫裁金縷衣。釵頭雙荔枝。鬢符兒,背符兒,“鬼”在心頭符怎知?相思十二時。——宋李石《長相思重午》
2. 形容粽子的詩句1、《六幺令·天中節》
宋代 蘇軾
粽葉香飄十裏,對酒攜樽俎。
譯文:粽子的葉子香氣撲鼻,香飄十裏,端起酒杯壹起對杯喝酒。
2、《乙卯重五詩》
宋 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譯文: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
詩人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
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壹年能平安無病。
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擴展資料:
《乙卯重五詩》寫作背景
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即端午節。
《乙卯重五詩》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壹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從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風俗,既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衛生保健的內容。
3. 誰寫過有關粽子的詩句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壹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4. 急需三句關於端午節粽子飄香的詩句節逢端午粽香滋,檐下楣前艾壹枝。
競渡龍舟旗獵獵,閑觀童叟岸依依。
楚鄉遺俗迄今在,屈子冤魂亙古持。
多少英靈悲闋頌,離騷恨賦萬人癡.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裏,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5. 古代關於端午粽子的詩句有哪些1.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蘇軾(宋代)-《浣溪沙·端午》
2.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蘇軾(宋代)-《浣溪沙·端午》
3.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邊貢(明代)-《午日觀競渡》
4.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張耒(宋代)-《和端午》
5.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趙蕃(宋代)-《端午三首》
6. 關於端午節的句子詩句描寫端午節的好句子
1、解開紮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裏藏著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裏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壹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壹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壹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壹大包,壹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2、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壹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3、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壹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壹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4、五月初五,淚羅江邊,妳--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妳是多麽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妳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壹旦,妳被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壹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湧著向東流去,妳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妳更感到前路茫茫。
5、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6、在我的眼中端午節是壹個美妙的節日,他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願望,有壹種溫馨浪漫的氣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著濃濃的甜香,都會有壹種情懷滋生。
7、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壹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壹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
8、端午是個美好的節日,在這並不美好的現實中可以寄寓壹些幽思,讓凡塵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間得到片刻的回歸,認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讓生命更加真實壹些。
端午節的詩句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乙卯重五詩》
宋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端陽采擷》
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已酉端午》
元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七律 ? 端午》
現代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7. 關於粽子的詩詞1: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唐杜甫《端午日賜衣》3: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4: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宋宋祁《屈原祠》5: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十五夜》6: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宋楊無咎《齊天樂端午》7: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8: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上元竹枝詞》9: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壹分歌。
——宋蘇軾《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