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1
[唐]
王昌齡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壹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
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
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
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
壹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
2
[唐]
王翰
《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涼州在今甘肅武威,唐時屬隴右道,音樂多雜有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壹帶)諸國的胡音。唐隴右經略使郭知運在開元年間,把涼州曲譜進獻給玄宗後,迅即流行,頗有詩人依譜創作《涼州歌》、《涼州詞》者,以抒寫邊塞風情。這體現了唐人以毫不介懷的態度,對外來文化進行吸收、消化和創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國風範。葡萄自漢朝由西域傳入中原,但用來釀酒的風氣到唐朝還是以西域為盛。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著胡地情調的馬背上琵琶彈奏來助興,幾個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襯,就把邊地軍營的開懷痛飲,渲染得華艷不俗,神采動人,而又淋漓盡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場上,妳也莫要取笑啊——這既是微帶醉意的話,又是帶有沈痛、卻能放達的生命體驗的話。妳看古來征戰有幾人生還呢?既然生命是從戰場上揀回來的,就不妨看得開壹點,活得瀟灑壹點,讓它在美酒、奇杯和胡樂中,實現自己悲壯的輝煌好了。面對茫茫沙場和胡風酒筵,此詩對戰爭與娛樂、生與死的體驗,也帶有幾分唐人的豪華感和豪放感。
3
[宋]
範仲淹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範仲淹的《漁家傲》變低沈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 ,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裏,可謂大手筆。
範仲淹守邊時,作《漁家傲》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 ”為首句 ,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修嘗稱為“窮塞主”之詞雲雲。現僅存壹首。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當時延州為西北邊地 ,是防止西夏進攻的軍事重鎮 ,故稱“塞下”。“秋來”,點明了季節。“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作者用壹個“異”字概括南北季節變換之不同,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 ,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古代傳說,雁南飛,到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說:“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
4
[唐]
王維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作於赴邊途中。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裏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壹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壹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裏卻是比喻壹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裏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然後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5
[唐]
王昌齡
《從軍行》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可能對第五回“關雲長溫酒斬華雄”有深刻印象。這對塑造關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壹節。但書中並沒有正面描寫單刀匹馬的關羽與領兵五萬的華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這樣壹段文字:
(關羽)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這段文學,筆墨非常簡練,從當時的氣氛和諸侯的反應中,寫出了關羽的神威。論其客觀藝術效果,比寫揮刀大戰數十回合,更加引人入勝。羅貫中的這段文字,當然有他匠心獨運之處,但如果就避開正面鋪敘,通過氣氛渲染和側面描寫,去讓人想象戰爭場面這壹點來看,卻不是他的首創,象王昌齡的這首《從軍行》,應該說已早著先鞭,並且是以詩歌形式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