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女子80歲可稱杖朝之年嗎?

女子80歲可稱杖朝之年嗎?

女子80歲可稱杖朝之年。

杖朝之年是年齡的代稱,指男子80歲,意思是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著拐杖入朝。女子8,90歲可以稱呼為耄耋。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歲。耄,形聲字,上形下聲,音“冒”。耋,音“叠”。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壹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壹般稱“福”。

擴展資料:

壹、稱謂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壹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壹,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壹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壹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

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我國還有幹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壹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

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二、相關古代稱謂

1、而立:

指30歲。而立,是壹個漢語詞匯,讀音為er li,指年至三十,學有成就。後來用“而立”指人30歲。通俗來講就是30歲後就要有自己的學術體系了,有自己的威望了。

2、不惑:

指40歲。?不惑是壹個漢語詞匯,拼音是bù huò,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出自《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

3、艾:

指5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麽不滿意的事?

4、花甲(耳順):

指60歲。以天幹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人的指甲根部有壹道白色的痕跡,到了六十歲,隨著身體的愈加衰老,這道白痕就會消失不見,故而稱作“花甲”。

5、耄耋:指八九十歲。

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白話文:“人白發蒼蒼,都能壽終正寢。恩澤廣及到草木昆蟲。”

6、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發臺背”。老人頭發由白轉黃。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白話文:“黃頭發垂到臉頰,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

7、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白話文:“鮐背,長壽的象征。”

8、期頤:指百歲。

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軾《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蔔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白話文:“無處不妨礙閑蔔建築,流年從可數長命百歲。”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杖朝之年

百度百科-耄耋

百度百科-年齡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