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贊美龍柏詩句(梅蘭竹菊的詩句要優美的)

關於贊美龍柏詩句(梅蘭竹菊的詩句要優美的)

1.梅蘭竹菊的詩句(要優美的)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說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縝 《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黃巢《詠菊》) 眾芳搖落獨軒妍,占盡風光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金樽。(林逋《山園小梅》)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盧梅坡《雪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2.關於龍的詞語

龍騰虎躍、藏龍臥虎、畫龍點睛、虎踞龍盤、龍鳴獅吼。

壹、龍騰虎躍

拼音:lóng téng hǔ yuè

釋義:騰、躍:跳起;跳躍。像龍那樣飛騰;像虎那樣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

出處:唐 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聖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雲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鹹系天者也。”

白話釋義:聖人接受天命,賢能的人擔任;龍騰虎跳,風流雲蒸,要求的精髓,其方法也不都是天的原因。

二、藏龍臥虎

拼音:cáng lóng wò hǔ

釋義:龍、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隱藏著的龍;睡臥著的虎。比喻潛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或英雄。

出處:北周 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白話釋義:暗石就像是壹頭隱藏的老虎,盤根好似壹條臥著的巨龍。

三、畫龍點睛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釋義: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出處: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白話釋義: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常說:“點眼睛就飛走了。”人認為荒誕,堅決請求點了。壹會兒,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走上天,沒有點眼睛的兩條龍還在。

四、虎踞龍盤

拼音:hǔ jù lóng pán

釋義:踞:蹲或坐;盤:盤繞。原指石頭城(南京城)象猛虎蹲在西面;鐘山象蛟龍盤繞在東面。形容地勢險要。

出處: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壹 哀江南賦》:“昔之虎踞龍盤,加以黃旗紫氣。”

白話釋義:前的虎距龍盤,加上黃旗紫氣。

五、龍鳴獅吼

拼音:lóng míng shī hǒu

釋義:比喻沈郁雄壯的聲音。

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王子喬墓在京茂陵,國亂時,有人盜發之,都無所見,唯有壹劍,懸在空中,欲取之,劍便作龍鳴虎吼。”

白話釋義:王子喬墓在京茂陵,國家混亂時,有人盜走了,都沒有發現,只有壹把劍,懸在空中,要想取的,劍便作龍虎吼叫聲。

3.贊美竹子的詩歌或散文

壹、《竹石》作者:清代鄭板橋1、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2、翻譯緊緊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紮根石縫中。

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妳刮東西南北風。3、表達情感這首詩是壹首詠竹詩。

詩人所贊頌的並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前兩句贊美立根於破巖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

開頭壹個“咬”字,壹字千鈞,極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再以“不放松”來補足“咬”字,勁竹的個性特征表露無遺。

次句中的“破巖”更襯托出勁竹生命力的頑強。後二句再進壹層寫惡劣的客觀環境對勁竹的磨練與考驗。

不管風吹雨打,任憑霜寒雪凍,蒼翠的青竹仍然“堅勁”,傲然挺立。“千磨萬擊”、“東南西北風”,極言考驗之嚴酷。

這首詩借物喻人,作者通過詠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詩語言質樸,寓意深刻。

二、《詠竹》作者:宋代王安石1、原文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2、翻譯人們愛竹直而有節,且生來清瘦,更贊美它越老越堅硬、剛強。竹子曾與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潤,最終則伴隨松柏傲然挺立於結冰凝霜的寒冬。

3、表達情感詩的頭兩句贊揚了竹的不可毀其節的剛正,後二句又指竹勇於同大自然的各種考驗相抗,不怕風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這首詩作將作者百折不撓的氣概與宏偉博大的抱負躍然紙上。三、《竹》作者:唐代李賀1、原文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壹節奉王孫。2、翻譯映入水中,紋光閃動,當空抽長,綠影增春。

晶瑩的露珠點綴筍徑,蒼翠的苔蘚滿布竹根。剖竹織竹承藉美人香汗,制成漁竿能夠釣起錦鱗。

為了制作三梁冠,壹節竹子也被奉敬給王孫。3、表達情感這是壹首吟詠竹子的五言律詩,但它與壹般泛詠景物之作不同,名為詠竹而實有所指,意在托物言誌,以竹之勁節挺秀,抒寫壹己之宏願。

四、《西江月·詠竹》作者:當代左水河1、原文翠葉拂雲戲笑,亮節穿木直腰。淩霜傲雪玉身姣,日日清新俊俏。

且伴寒松吟嘯,何須鬧市爭嬌。清泉起韻伴笛簫,盡是虛心雅調。

2、翻譯山竹勁節光亮、竿身圓長挺立,超越身邊齡長幹粗的大樹頂部,直上雲霄;竹梢猶如人的大手輕輕拂摸著遊雲,綠葉在微風中搖擺而沙沙作響,猶如壹群打鬧孩子的嬉笑聲。暑去寒來,翠竹歷盡了風風雨雨,秋霜冬雪,但那碧玉般的體態,美麗的容貌依然嬌美;壹年四季中,天天英俊瀟灑,舉止高雅,漂亮而惹人喜歡。

偏居的山竹,閑適自在,悠然自得,常常與“歲寒三友”(松梅竹)中的寒松迎風長嘯,高歌吟詠;又何需要去留戀城中的鬧市,在眾人面前爭嬌爭寵呢?當其前後左右的群泉鳴唱的時候,山竹很高興地借風作和(hè),奏響自己如笛如簫,旋律起伏的音韻;那聲聲盡是虛心雅調,讓人如癡如醉。3、表達情感作品以生動的筆觸,擬人的藝術手法,描寫了翠竹直腰挺立於深山,不懼風霜雪雨,四季清新俊俏、拂雲戲笑的美樂形象,表達了其虛心雅趣、寧伴寒松吟嘯,不戀鬧市爭嬌,樂於與群泉***歡娛的誌趣。

由此反應了中華民族的誌士仁人,寧可隱居山林,決不屈服於不良勢力,或不爭名奪利的精神境界,及其謙虛謹慎,與人民大眾同甘苦、***歡樂的思想品德。同時,借物寄情,托物言誌,啟示人們不要過多地爭名逐利,要潔身自好,挺直腰桿、虛心做事待人,在清心寡欲之中而贏取成功和幸福,也表達了詞人處世的壹種個人情懷。

五、《新竹》作者:清代鄭板橋1、原文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2、翻譯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扶持。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

3、表達情感比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新生力量的成長又須老壹代積極扶持。前兩句是回顧,既表達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壹代新人勝舊人”,又表達了後輩不忘前輩扶持教導之恩;後兩句是展望,用以表達新生力量將更好更強大。

4.帶柏字的四字詞語

柏的四字詞語 :松柏之茂、歲寒松柏、貞松勁柏、竹柏異心、柏舟之誓、松柏後雕、餐松啖柏、蒼松翠柏、柏舟之節、松柏之誌、松柏寒盟、松柏之壽(1)松柏參天 sōng bǎi cān tiān形容樹木長得十分高大茂盛(2)柏舟之誓 [bǎi zhōu zhī shì] 指婦女喪夫後守節不嫁.亦作“柏舟之節”.(3)柏舟之節bǎi zhōu zhī jié指婦女喪夫後守節不嫁.同“柏舟之誓”.松柏之壽柏舟之誓竹柏異心松柏之誌柏舟之節松柏後雕歲寒松柏貞松勁柏松柏之茂餐松啖柏蒼松翠柏松柏寒盟松柏參天“柏?”的詞語:柏油 柏舟 柏梁 柏林 柏臺 柏翳 柏葉 柏成 柏谷 柏樂 柏子 柏舉 柏城 柏實 柏高 柏黃 柏昭 柏人 柏府 柏酒 柏皇 柏海 柏槨 柏露 柏國 柏堂 柏鄉 柏歷 柏寢 柏操 柏席 柏洞 柏車 柏篁 柏陵 柏招 柏署 柏烏 柏莒 柏侯 柏屏 柏塗 柏馬 柏路柏字組詞有哪些 :松柏、圓柏、刺柏、柏油、黃柏、扁柏、翠柏、柏酒、柏舉、柏篁、柏莒、柏烏、柏操、柏塗、柏槨、柏洞、龍柏、科柏、建柏、柏脂、檜柏、霜柏、卷柏、柏路、文柏、列柏、貞柏、柏、烏柏、稚柏、傲骨崢嶸 莊重肅穆 四季長青柏舟之節 柏舟之誓 松柏後雕 松柏之壽 松柏寒盟 松柏之茂 竹柏異心 蒼松翠柏 餐松啖柏 歲寒松柏 貞松勁柏松柏 [sōng bǎi] 1.松樹與柏樹.圓柏 [yuán bǎi] 常綠喬木,幼樹的葉子像針,大樹的葉子像鱗片,雄花鮮黃色,果實球形,種子三棱形.也叫檜.刺柏 [cì bǎi] 常綠喬木或灌木,樹冠塔形,葉子條形,輪生,果實球形,木材耐水濕,可用來造船或。

5.急需關於故鄉事的詩是詩不是詩歌

請事庵詩存 季惟齋 壬午正月雨日遊湖 斜風急雨又劫灰,寒水剩山復舊時。

淡漠扁舟閑照料,張皇髠柳吐蠶絲。 前朝秋氣還巖壑,此際芳心付鷺鶿。

將問龍蛇何處是,雷峰無望老禪師。 蘇州虎丘詩次蘇韻 塔剎撫平林,白虎潛丘嶺。

草木皆斂情,澗壑穿幽井。雨來猿鳥愁,芳心惟耿耿。

巖岫招春雲,膏雨蘇秋蠅。闔胥種蠡處.肅棱若頑礦。

泰伯率舞後,賫誌多剛猛。 遊魂林壑閑,野馬故人騁。

湛潭埋劍氣,似聞殺聲哽。舉目臨浮圖,吳水長萬頃。

蕭衣本褐玉,豈畏薄春冷。櫸樹百歲姿,蒼渾相與永。

踟躕孤絕閑,獨賞偏斜景。 扁舟松風泊,疏篁微雨影。

涵淡伏郁結,林開還復請。 春日觀董香光四王諸大家展次山谷韻 烹鮮談藝亦真官,清標舞雩西湖寬。

躡步回廊追漁隱,網師圖畫自考盤。灌懸墨軸如初出,已歷倉皇劫輪閑。

畫師形骸俱寂滅,惟余青眼屏息看。春情祗逐韶光賤,孰知軸中多鹽酸。

天若有心天亦夢,還道枯樹是邯鄲。可喜諸賢留尺幅,天地扁舟盡朱顏。

香光蕭散真神品,藍瑛眼界有三山。每望輕舟青靄去,未知雲色可復還。

皴染有度各家法,風骨猶看數點斑。四王風標踵四家,可嘆從此無由攀。

溪橋策杖遺老意,方棹亭子溯幽灣。他年最慕倪雲林,今日私淑化筆端。

秀潤欲開襟抱小,沈著已鑄紫金盤。儼然徑行如涉川,看罷能知雲水寒。

丘壑始信同筆法,且***古人濯纓冠。 紫雲洞詩 燒燭摻塵味,洞竇自陸沈。

身循巌穴士,心如太古深。壁鑿達磨客,石倚鬼神侵。

因思閉關事,塵心半冷森。殘雲窺如草,煙樹多幽岑。

雲淡原無色,樹枯反成林。 來路本冥滅,去處復難尋。

石蓮湧地出,趺坐擁冰衾。佛龕微顰眉,莊嚴又憂忱。

世相若吞茶,緣牽比捉襟。清濁能轉移,遷止可省箴。

蕭僧昔築基,此地最可歆。 寂佇隨巌影,神思已自斟。

此洞如我巢,常棲引徽音。 吊陳散原先生 星折山頹已傷麟,龍象骨銷轉陌塵。

還憶江湖歸去日,但悲天地復回春。冷風依舊東林黨,碧血當年袖手人。

拱墓幽蛩皆氣類,萋萋何處可招魂。 山青(為壹字)廬雲氣轉混茫,父子精魂接夢粱。

帝闕花黑蕭瑟夜,西風海動晦冥鄉。 信陵歲晚應銜恨,杜宇紅殘更系腸。

吟罷離騷無緒由,孤鳧猶老起寒塘。 以上壬午 春懷用山谷韻 冥心鴻蒙初,風物當晚輩。

窗草縱可剪,陰司已難逮。柔條發陌頭,春氣溟溕會。

兀懷如廢石,象轉若驥背。龍相恒不見,長將孤心在。

碧波勝清徽,能將木蘭配。 踟躕復杜門,幽憐肯捐愛。

任自繁與滅,苦學向境外。未企道機熟,清歡能多倍。

百川納於海,惟氣澄故態。如有古人事,霽月來面對。

老子其猶者,黃澤始能大。 春日遊葛嶺用山谷韻 開山有葛師,焉說今不遇。

巗泉還枕漱,道心勝章句。壹徑青蔭裏,回首仙子屢。

往歲峨山路,暮猿風雨仆。野僧亂敲鐘,解頤還微趣。

插簪江湖閑,襟抱算不蠹。 抱樸廬外客,信有江山助。

雜花思天壽,清嘯煙霞翥。靜觀燎香殘,但見吉兇聚。

悲慚天地來,悚容不容去。可嗟道德言,世故猶如故。

至人守丹訣,吾儕築基處。 鬥姥覷天眼,九原風波註。

春去 海運猶未作,鯤跡惟見風。 江山全綠來,潭影復禪空。

春水多識別,江南聚落紅。 桐花朽壌香,陰陽秉神鋒。

琵琶遮面去,濠梁只蒙翁。交臂春又失,奈何造化同。

麟絕復千狩,聖跡亦已窮。閉關誠可得,急雨自溟溕。

駐車斷橋西,橫波思魚龍。 雨過文瀾閣 臺荒容四顧,徑破乃寬門。

淵藪雖池小,絪缊自體仁。石危天已忌,雨落魚無聞。

靈動歸玄覽,甚思馬湛翁。 返鄉晨步偶得 夜雨無聲息,原隰徐步來。

靄自幽山起,林從荒村開。芰荷紅薸碧,瀉渠綠蕉白。

啁啾渾未聞,但覺生機該。 壹畝菡萏旁,脫然忘形骸。

觀雷峰塔地宮文物感賦 漚水無竭勝萬盅,舊時王謝比秋風。孰將山壑藏心次,不意浮屠鎖孽龍。

雲俱湖西殘照盡,花同樓外廢人窮。 踟躕燕子何從覓,無奈探驪舍利宮。

遊胡氏慶余堂 嘗藥垂百代,靈樞濟時艱。蕩劫不可奪,慶余守身完。

藥局氣張皇,回廊風考盤。 書用趙董體,淵然館閣傳。

道藏如感遇,素娥意態端。蓄池鱗光動,方寸亦丹田。

古梅發花時,殘蕉料可觀。斂襟還觀省,病者似難痊。

氣化欲主宰,本須守聖言。 試問趨廳者,得能心疾蠲。

湖濱口占 清涼燮暑氣,疏雨滿人家。 樓斷林峰晦,雲低燕子斜。

棲巢安碧樹,舉目盡天涯。 還酹孤山士,千秋同感嗟。

遣懷兼詠靖節先生 頹花欄外勝春時,疏酒斜暉樓自危。 常慰風標鐘謝令,自將心曲比鴟夷。

江南樹色堪如此, 山外濁醪鑒鬢絲。樗散潯陽非無事,還思猛誌舞幹戚。

初秋閑日文瀾閣午睡 柳堤故人來,盤礴解衣行。 倦看雷婆峰,欣瞻粥飯僧。

博物應須誌,文瀾鎖老藤。 蕉蔭自紬繹,闊葉碧玉凝。

淺坐碑下階,還想懷素名。風閑潛幽弄,日影壁苔青。

曲枕偃西廊,無人惟鳥鳴。禪味升林岫,仙人兼芝靈。

皆容吾唐突,***醉未獨煢。 殘陽露壹角,壹葉走空庭。

開眼鴻蒙界,岑寂復攖寧。秋聲未壹竅,萬物自體清。

壹睡無黃粱,不意值桂馨。(潘天壽號雷婆頭峰者。

粥飯僧者,冬心號也。) 浣溪紗寄圖賓根先剛兄 秋浸窗紗漏永挪,鶯聲風雨偏摻和。

韶光蕉影兩銷磨。湖海蒼煙已爛柯。

小楫無奈是星河。 冰心玉骨滿衣褐。

憶舊逰懷友 記風靈雲淡,朗日虛明,幽侶芳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