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朝花夕拾》中,作者為何對貓這種動物懷有恨意?各位,這個問題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文化類的話題,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話題,很接地氣。其次,這個話題比較輕松,所以是個難得的好題目。最後,作為文字工作者,小編認為,我們在闡述這類話題時,應該盡量客觀、公正,不偏不倚。而且,應該註意我們的價值導向。因為,普及生活小常識,做好科普教育工作,也是我們文字工作者的應盡之責。
好了,基於以上原則,小編就來聊聊今天的話題。《朝花夕拾》是魯迅唯壹壹部回憶憶性散文集,被稱為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那魯迅為什麽要寫這麽壹篇文章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社會上流傳“魯迅是仇貓的”這樣的言論,如果僅此而已也不至於讓魯迅站出來解釋,但又因為魯迅說過“狗也是仇貓的”,又說過要打“落水狗”,這邏輯是講不通的。這件講不通的事情,在當時某些人眼中,可真是了不得的事情,是可以拿來大做文章的。
所以,魯迅要解釋壹下,所以有了這篇《狗 · 貓 · 鼠》。那麽,作者為何對貓這種動物懷有恨意?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其次,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壹副媚態;還有,它有事兒沒事兒總愛嗥叫,令人心煩;最後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壹只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
事實上,《狗·貓答·鼠》是壹篇在現實問題的直接激發下近似雜文的作品,這是針對“現代評論派”那些紳士們而寫的,著重在給“媚態的貓”畫像。魯迅壹向對“奴性十足”的奴才深惡痛絕,用辛辣的筆調諷刺了“現代評論派”文人的“媚態的貓”式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