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風屬於七月派。
七月詩派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 。七月詩派崛起於抗戰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兩個歷史階段,是這壹時期堅持時間最長、影響廣大的文學流派。
該詩派的***同特征:提倡革命現實主義傳統,把詩所體現的美學上的鬥爭與人的社會職責和戰鬥任務聯系起來:強調發揚主觀戰鬥精神去能動的影響、改造現實;采用自由體詩的形式,追求詩的散文美。
形成
七月詩派以艾青、田間為先驅詩人,在胡風的理論引導和組織下,聚集了壹大批詩歌寫作的"初來者",因《七月》雜誌而得名。《希望》、《詩墾地》、《詩創作》、《泥土》、《呼吸》等刊物也是他們重要的"半同人雜誌"和發表園地。
這些青年詩人人數眾多、散落各地,其骨幹成員有阿壟(陳守梅)、綠原(劉仁甫)、魯藜、冀汸、蘆甸、牛漢(史成漢)、曾卓、鄒荻帆、彭燕郊、孫鈿、方然、杜谷等,他們的詩作大多先後收集在胡風主編的《七月詩叢》第壹,二集和《七月新叢》、《七月文叢》的詩集中。
人生態度
胡風的人生態度與詩學理論對他們有強大的引導性與感召力,直接體現在他們的創作之中。胡風認為"現實主義者的第壹義的任務是參加戰鬥,用他的文藝活動,也用他的行動全部",讓詩情"跳躍在時代的激流裏" 。他主張做人與寫詩合壹、要求詩人應以鬥士的姿態突進生活,以飽滿的熱情擁抱血與火的現實。
堅持在創作主體與創作客體相生相克的搏戰中充分發揮主觀戰鬥精神,揭示人民"精神奴役的創傷",抒寫激越悲壯的生活真實。胡風尋求將歷史激情轉化為"美學欲求",讓詩的社會學內容獲得"相應的、美學上的力學表現"。
綠原後來將詩派的藝術立場與創作方法概括為:"努力把詩和人聯系起來,把詩所體現的美學上的鬥爭和人的社會職責和戰鬥任務聯系起來,以及由此而來的對於中國自由詩傳統的肯定與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