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詩詞中關於能量轉換的詩句

古詩詞中關於能量轉換的詩句

1.唐詩中的詩句含物理機械能有哪些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詩句,表達了詩人蘇軾企望為國禦敵立功的壯誌,拉彎的弓把箭射出去,這壹過程能量轉化的情況是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李白曾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描述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從物理角度看飛流直下的瀑布蘊藏著巨大的機械能。李白在《望天門山》壹詩中寫到“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作者在這兩句優美的詩句中,先後選擇的參照物是行船和岸邊。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這是南宋詩人陸遊《村居山喜》中的詩句,寫春晴天暖,鳥語花香的山村美景。對前壹句從物理角度可以理解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擴散加快,說明當時周邊的氣溫突然升高。唐詩《楓橋夜泊》中的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在楓橋邊客船裏的人聽到寒山寺的鐘聲,是因為寒山寺裏的大鐘受到僧人的撞擊,產生振動而發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別傳來的是“鐘”聲而不是“鼓”聲或其他聲音,實際上他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辨別的。酈道元的《三峽》中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描寫,出現這壹現象的原因是:聲音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而聽到回聲很久才消失。 “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是晚唐詩人高駢在《山亭夏日》中的詩句,描寫了酷夏特有的情趣,並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情。從物理學的角度,詩句中“濃陰”的形成說明了光沿直線傳播;而“樓臺倒影”則是光的反射現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是唐朝詩人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的詩句,抒發了客遊異鄉孤寂淒涼之情,然而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江清月近人”壹句是不符合科學道理的,原因是: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水中的月影與天上的月亮相對於水面是對稱的,故而在水面上任意壹點看月亮和月影都對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李白(唐)前壹句主要說明了月亮成像在酒杯中的現象,涉及到光的反射。後壹句可依詩句之意,從物理角度理解為:人、月下影子、酒杯中人的像而成為三人。

2.關於物理的古詩、諺語、俗語12句

朝辭白帝彩雲間,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裏江陵壹日還,路程與時間的關系。

兩岸猿聲啼不住,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輕舟已過萬重山,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壹、古詩詞中的能量知識

1. 蘇軾的詩詞“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詩詞中涉及到能量轉化情況是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2、李白詩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詞中的瀑布蘊藏著巨大的機械能。

二、古詩詞中的參照物知識

1、毛澤東的詩詞“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萬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對於地面是靜止的,而“日行”則是相對於太陽在運動。

2、李白《望天門山》壹詩中寫到“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青山相對出”是以船為參照物,“孤帆日邊來”是以河岸為參照物。

3、《閃閃紅星》歌詞中“小小竹排江中遊,巍巍青山兩岸走”。“竹排江中遊”是以大地為參照物,而“青山兩岸走”是以船為參照物。

4、“昨夜壹陣大風,把井吹到籬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籬笆墻外是以籬笆為參照物的。

三、古詩詞中的熱學和分子動理論知識

1、陸遊《村居山喜》中“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詩詞中“花氣襲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無規則運動加快的結果,而溫度影響分子運動的激烈程度。

2、張旭《山中留客》中“縱使晴明無雨色,乳暈深處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