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這個典故出自《小雅·采薇》。
《史記卷六十壹 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陷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侍周的故事。
《小雅·采薇》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壹篇。采薇》是壹首寫壹位被遣戍邊的兵士從出征到回家的詩歌,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擴展資料:
詞句註釋:
(1)薇:豆科野豌豆屬的壹種,學名叫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種子、莖、葉均可食用。《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仕周的故事。《史記·周本紀第四》記載:懿王之時,王室遂衰,詩人作刺。刺就是指《采薇》。
《漢書·匈奴傳》記載:至穆王之孫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獫狁之故’,‘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2)作:指薇菜冒出地面。止:句末助詞,無實意。
(3)曰:句首、句中助詞,無實意。
(4)莫(mù):通“暮”,此指年末。
(5)靡(mǐ)室靡家:沒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無。室,與“家”義同。
參考鏈接:小雅·采薇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