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菖蒲詩句 1.形容菖蒲的詩詞
《菖蒲》年代: 宋 作者: 陸遊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節瘦,壹拳突兀千金直。清泉碧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顏色。
盆山蒼然日在眼,此物壹來俱掃跡。根蟠葉茂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
所嗟我亦飽風霜,養氣無功日衰槁。以水石菖蒲贈谷堂孫漕 徐珩菖蒲體柔弱,孤生幽澗傍。
潤深水不滋,短葉疏而黃。物亦有不幸,仁者為悲傷。
願因水石間,移值近窗光。探丸起九死,焦卷復翠長。
草木固無知,此心未能忘。詠拳石菖蒲 徐僑巖泉潠灑著根纖,拳石相依自糾纏。
土葉漸除青帶冗,細莖初發綠毛鮮。壹塵不許渭幽雅,百草誰能並潔娟。
日課蒼頭註新汲,要移林壑在庭前。添盆中石菖蒲水仙花水 楊萬裏舊詩壹讀壹番新,讀罷昏然壹欠伸。
無數盆花爭訴渴,老夫卻要作閑人。彥通以詩送石菖蒲,和謝之 楊萬裏笑拂孤芳旋汲泉。
忽如身墮曉霜天。壹生寒瘦知何用,只得清名垂萬年。
石菖蒲 曾幾窗明幾凈室空虛,盡道幽人壹事無。莫道幽人無壹事,汲泉承露養菖蒲。
貧居 張景脩茅檐月有千金稅,稻飯年無壹粒租。生事蕭條人問我,水芭蕉與石菖蒲。
盆中石菖蒲 張九成清姿水石間,相得不可無。如人飽道義,其色長敷腴。
不受塵土覆,自與人世殊。我何愛軒冕,冒昧名利塗。
聖人惡潔身,名士多自汙。理亦顧其可,未應如此拘。
往往不知者,假此為穿窬。吾方存胸中,未敢執壹隅。
姑從吾所好,誰能復改圖。不若歸去來,無愧石上蒲。
2.關於菖蒲的詩歌
菖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
菖蒲先百草於寒冬剛盡時覺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人們的喜愛。
江南人家每到端午時節,懸菖蒲、艾葉於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而且在我國古代菖蒲就壹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裏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壹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壹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
3.有關菖蒲的詩句
《菖蒲》
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節瘦,壹拳突兀千金直。
清泉碧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顏色。
盆山蒼然日在眼,此物壹來俱掃跡。
根蟠葉茂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
所嗟我亦飽風霜,養氣無功日衰槁。
石菖蒲 曾幾
窗明幾凈室空虛,盡道幽人壹事無。莫道幽人無壹事,汲泉承露養菖蒲。
貧居 張景脩
茅檐月有千金稅,稻飯年無壹粒租。生事蕭條人問我,水芭蕉與石菖蒲。
4.有關菖蒲古詩詞
解縉的《菖蒲》: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風斫碎壹川波。
長橋有影蛟龍懼,流水無聲日夜磨。兩岸帶煙生殺氣,五更彈雨和漁歌。
秋來只恐西風惡,銷盡鋒棱恨轉多。
菖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菖蒲先百草於寒冬剛盡時覺醒,因而得名。
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人們的喜愛。江南人家每到端午時節,懸菖蒲、艾葉於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
而且在我國古代菖蒲就壹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裏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
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壹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壹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
陸遊有詩雲: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
5.形容菖蒲的詩詞
《菖蒲》
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節瘦,壹拳突兀千金直。
清泉碧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顏色。
盆山蒼然日在眼,此物壹來俱掃跡。
根蟠葉茂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
所嗟我亦飽風霜,養氣無功日衰槁。
以水石菖蒲贈谷堂孫漕 徐珩
菖蒲體柔弱,孤生幽澗傍。潤深水不滋,短葉疏而黃。物亦有不幸,仁者為悲傷。願因水石間,移值近窗光。探丸起九死,焦卷復翠長。草木固無知,此心未能忘。
詠拳石菖蒲 徐僑
巖泉潠灑著根纖,拳石相依自糾纏。土葉漸除青帶冗,細莖初發綠毛鮮。壹塵不許渭幽雅,百草誰能並潔娟。日課蒼頭註新汲,要移林壑在庭前。
添盆中石菖蒲水仙花水 楊萬裏
舊詩壹讀壹番新,讀罷昏然壹欠伸。無數盆花爭訴渴,老夫卻要作閑人。
彥通以詩送石菖蒲,和謝之 楊萬裏
笑拂孤芳旋汲泉。忽如身墮曉霜天。壹生寒瘦知何用,只得清名垂萬年。
石菖蒲 曾幾
窗明幾凈室空虛,盡道幽人壹事無。莫道幽人無壹事,汲泉承露養菖蒲。
貧居 張景脩
茅檐月有千金稅,稻飯年無壹粒租。生事蕭條人問我,水芭蕉與石菖蒲。
盆中石菖蒲 張九成
清姿水石間,相得不可無。如人飽道義,其色長敷腴。不受塵土覆,自與人世殊。我何愛軒冕,冒昧名利塗。聖人惡潔身,名士多自汙。理亦顧其可,未應如此拘。往往不知者,假此為穿窬。吾方存胸中,未敢執壹隅。姑從吾所好,誰能復改圖。不若歸去來,無愧石上蒲。
6.與菖蒲有關的詩句
菖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菖蒲先百草於寒冬剛盡時覺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人們的喜愛。江南人家每到端午時節,懸菖蒲、艾葉於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而且在我國古代菖蒲就壹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裏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壹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壹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
陸遊有詩雲: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
還有解縉的《菖蒲》: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風斫碎壹川波。長橋有影蛟龍懼,流水無聲日夜磨。兩岸帶煙生殺氣,五更彈雨和漁歌。秋來只恐西風惡,銷盡鋒棱恨轉多。
7.菖蒲有什麽古詩 菖蒲古詩詞
古詩有:
寄菖蒲
唐-張籍
石上生菖蒲,壹寸十二節。
仙人勸我食,令我頭青面如雪。
逢人寄君壹絳囊,書中不得傳此方。
君能來作棲霞侶,與君同入丹玄鄉。
菖蒲
宋-陸遊
菖蒲古上藥,結根已千年。
聞之安期生,采服可以仙。
斯人非世人,兩耳長垂肩。
松下語未終,竦身上青天。
彥通以詩送石菖蒲,和謝之
宋-楊萬裏
笑拂孤芳旋汲泉。忽如身墮曉霜天。
壹生寒瘦知何用,只得清名垂萬年。
石菖蒲
宋-曾幾
窗明幾凈室空虛,盡道幽人壹事無。
莫道幽人無壹事,汲泉承露養菖蒲。
詠菖蒲
宋-釋惠明
根下塵泥壹點無,性便泉石愛清孤。
當時不惹湘江恨,葉葉如何有淚珠。
楊花曲
宋-曹勛
千裏萬裏長安道,送君思君為君老,
原為水底石菖蒲,不教零落同百草。
方斛石菖蒲
宋-黃公度
勺水回環含淺清,寸莖蒼翠冠崢嶸。
扁舟浮玉山前過,想見江湖萬裏情。
……
8.關於菖蒲的句子
《本草正義》:菖蒲味辛氣溫,故主風寒濕邪之痹著。
治咳逆上氣者,以寒飲濕痰之壅塞膈上,氣窒不通者言之。辛能開泄,溫勝濕寒,凡停痰積飲,濕濁蒙蔽,胸痹氣滯,舌苔白膩垢穢或黃厚者,非此芬芳利竅,不能疏通,非肺胃燥咳及腎虛之咳逆上氣可比。
開心孔,補五臟者,亦以痰濁壅塞而言;蕩滌邪穢,則九竅通靈,而臟氣自得其補益,非溫燥之物,能補五臟真陰也。而俗謂菖蒲能開心竅,及反以導引痰涎,直入心包,比之開門迎賊者,過矣。
且清芬之氣,能助人振刷精神,故使耳目聰明,九竅通利。凡寒飲閉塞,肺氣不宣,則令人音喑,菖蒲能逐飲宣竅,而聲自開,以視虛勞金破之不鳴,顯然有別。
主耳聾以下十二字,其義殊與上文不類,大觀本不在白文之例,恐是後人羼入,姑存而不論。其止小便利壹說,蓋指清氣下陷,收攝無權之癥,辛溫能升舉下陷之氣,或可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