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蒼老的詩句包括:
1、唐末五代韋莊《與東吳生相遇》
原文: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老去不知花有態,亂來唯覺酒多情。
貧疑陋巷春偏少,貴想豪家月最明。且對壹尊開口笑,未衰應見泰階平。
譯文:
十年來身世漂泊若浮萍,白發相逢涕淚沾滿冠纓。人老了不知道花有美態,離亂時只覺得酒甚多情。
貧居陋巷懷疑春天也少,貴居豪宅感覺月亮最明。姑且對著這尊美酒大笑,未衰之年應見海內清平。
2、清代黃景仁《別老母》
原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
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淒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3、宋代劉過《賀新郎·老去相如倦》
原文: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說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料彼此、魂消腸斷。
譯文:
我似相如,君似文君。相如如今老了,常感精力不濟,請問文君,我們現在如此窮困潦倒、疲憊不堪,今後的日子該如何打發呢?回顧當年我們壹起赴京居住過的地方,恐怕至今還留著我們依紅偎翠恩愛相處的痕跡吧。想想妳我那時的情景,怎不讓人魂銷腸斷地悲傷呢?
4、唐代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原文: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
人誰不顧慮要衰老,老了又有誰來對他表示愛憐?身體漸瘦衣帶越來越要收緊,頭發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會自己偏斜到壹邊。
書卷擱置起來不再看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接觸了解的人越多觀察起來更加壹目了然。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壹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5、宋代陳師道《除夜對酒贈少章》
原文:
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半生憂患裏,壹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譯文:
壹年將盡,這身子將向何處寄托?燈下的客人,事業理想卻未落空。我的前半生均在憂患裏度過,仿佛壹場夢在現實與幻境中。
憂愁煩惱催短催白了頭發,憔悴的容顏憑借酒力發紅。我唱起歌來,妳且跳起舞,我倆潦倒的景況大致相同。
6、唐代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壹)》
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
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壹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裏來的呀?
7、元代白樸《清平樂·朱顏漸老》
原文:
朱顏漸老,白發添多少?桃李春風渾過了,留得桑榆殘照。
江南地迥無塵,老夫壹片閑雲。戀殺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譯文:
青春的容顏逐漸衰老,鬢角又增添了多少白發?桃李、春風就這麽全都過去了,只剩下夕陽的余暉映出桑榆長長的影子。
再次來到江南,無壹絲煙火之氣,自己就像是壹片飄逸的閑雲。我留戀這青山,不想離開,青山卻不壹定能永遠留在欣賞的人。
8、唐朝王建《老人歌》
原文:
白發老人垂淚行,上皇生日出京城。
如今供奉多新意,錯唱當時壹半聲。
譯文:
白發老人流著熱淚,太上皇做壽出京城。
現在伺候方式很多,就因唱錯半只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