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明月別枝驚鵲。月出驚山鳥。樹欲靜而風不止。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
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樹欲靜而風不止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敦煌曲子詞《菩薩蠻》)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靜若清池 動如漣漪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
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政治作業吧?
2.關於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古詩詞絕句 傅翕 空手把鋤頭, 步行騎水牛. 牛從橋上過, 橋流水不流. 傅翕是梁武帝時代的高僧,號稱傅大士.這首絕句是他的偶作.詩中借農人騎牛過橋之景,用俗世生活與自然現象的散淡悠閑與流暢和諧,表達了僧人對世俗的超脫與內心的空靈恬淡,詩中的“牛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兩句,從物理學的角度講,“牛從橋上過”時若以橋下的水流作為參考系,自會“橋流水不流”.詩人以自然現象的相對性,揭示了世事的相對性. 之二: 望天門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壹片日邊來. 群峰夾岸,舟行江中,看似山動船不動,兩岸青山由遠及近而來,這並非錯覺.以江中的行舟作為為參考系,自然是兩岸青山“相對出”,詩人以滔滔江水與隨水漂流的“孤帆”為背景,把靜止的青山變成了動態的生命,它們從遠處走來,又從船旁徐徐向後退去,似乎忙於列隊迎候客人. 之三: 浣溪沙 五兩竿頭風欲平, 張帆舉棹覺船輕. 柔櫓不施停卻棹, 是船行. 滿眼風光多閃爍, 看山恰似走來迎. 仔細看山山不動, 是船行. (摘自唐人寫本《敦煌曲子詞》) 和李白的《望天門》壹樣,詞中描寫的也是青山夾江,舟行江上的景象.上闋中的“是船行”是以青山為參考系的結果,下闋中的“看山恰似走來迎”則是以流逝的江水或行舟為參考系的結果.“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則是參考系變化所帶來的運動的變化. 之四: 襄邑道中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 百裏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雲不動, 不知雲與我俱東. 在亂花芳菲的季節,詩人愜意的臥在舟中,透過斑斑榆陰,看天上雲卷雲舒,想人生寵辱不驚.由於我向東,雲亦向東,兩者相對大地的速度相同,詩人的目光瞥過船舷,自是以船為參考系,才有“臥看滿天雲不動”的感覺.當詩人望雲略生倦意,行賞百裏榆堤時,醒悟“我看滿天雲不動,原是”不知雲與我俱東”.就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