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壹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觀刈麥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刈麥作文1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白居易好不容易得到了休假機會,便決定帶著家人去田間遊玩,欣賞田園風光。
走在田間,白居易想和家人野餐。這畫面曾經在他的夢裏出現過多次。等家人都坐下的時候,他突然看見不遠處的麥田裏有壹群光著上身的男子正在割麥。白居易不由長嘆壹聲:“他們是多麽累啊!”
突然,壹陣南風刮起,小麥稍稍被壓彎,泛起了片片金黃。白居易又感嘆道:“能看到這畫面,我這壹生沒白活啊!我看到最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知道粒粒糧食皆來之不易。”
這時,傳來了小孩天真幼稚的爭吵聲和婦女嘻嘻哈哈的說笑聲。不壹會兒,他們就從樹林裏冒了出來。原來是婦女們領著孩子來給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白居易嫉妒地看著那些青壯年,然後對壹旁的妻子戲說道:“妳何時能給我送飯呢?”妻子白了他壹眼道:“妳腦子有毛病了,府裏有吃有喝,還有仆人,我想送也送不了。”
正午的時候,白居易壹家躺在大樹下呼呼大睡。“熱死了!”白居易大喊壹聲,扯了扯衣襟。他被生生熱醒,隨後看見青壯年農民仍在南崗麥田裏低著頭割麥。他們光著腳,承受著從地面蒸騰上來的暑氣。他們背上汗油油的,被烈日烘烤著,似乎可以反光。他們已經沒什麽力氣了,卻依然咬牙堅持,不顧炎熱,只為珍惜這白天的時間多幹壹點活,多打壹點糧食。
麥田裏還有壹個女子,穿著破舊,壹只手抱著壹個年幼的孩子,另壹只手提著個破籃子,壹臉羞愧地跟在割麥者後面撿拾麥穗。“這人怎麽這樣?那麥穗可是別人麥地裏的,是別人辛苦勞動的成果啊。”白居易憤憤不平。壹旁的農民聽到,說:“沒事,都是鄰居。他們家的田都已經為繳租納稅而賣掉啦,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撿點麥穗填壹下肚子了。”白居易昕了臉壹紅,覺得那婦女很是可憐。
白居易回家之後,對這壹天的見聞始終念念不忘。於是他拿起筆來做詩,寫出了農民的辛勞、稅賦太重等,希望統治者能夠看到。
觀刈麥作文2今天,我學習了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觀刈麥》,詩中描寫了廣大農民在烈日炎炎中辛苦勞作,卻還是吃不飽穿不暖,都是因為當時的賦稅太重,甚至有的人家迫不得已把地都賣了來繳納稅款,落得“家田輸稅盡”,不得不拾麥充饑腸,他們真是可憐啊!
再看看我們現在社會的農民,他們與唐代的農民相比較,真是天壤之別啊!我的舅舅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春天播種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雇工,使用的也是機械化設備,省時又省力。
到了夏季除草時節,除草劑壹噴,萬事大吉,沒有了“鋤禾日當午,旱地禾下土”的辛苦。
農民們所使用的化肥是優質的,種子是精良的,那莊稼是“噌噌”地往上長啊,賊拉地節節高,再加上老天爺的幫忙,風調雨順的,管保獲得大豐收。
即便是趕上幹旱、冰雹等自然災害,妳參加了農業保險,保險公司會及時地把賠償送到妳的手中,令妳無後顧之憂。
而最最讓人貼心的是,如今農民種地國家還有直接補助呢,妳說,農民的生活能不悠哉遊哉嗎?
我真為生活在二十壹世紀的農民感到自豪,他們多麽幸福,多麽happy啊!
觀刈麥作文3夏夜,蟬鳴蛙噪,壹輪明月已悄悄爬上枝頭,微熱的風兒怎的也驅趕不走莫名的煩躁。只見壹位壹身素色的中年男子坐在庭院的樹下自斟自飲著,模樣清秀俊麗,若不是腰間別著塊凡間的官牌,還真的會被誤以為是仙人了。此人姓白,名居易,字樂天,為唐代壹位傑出的田園山水詩人。而此時的他才氣可佳,所以當了壹個還算舒適的官,但他從來都不以官威壓制百姓。
月色溶溶,清風搖曳。白居易挽起衣袖,斟飲壹杯,手指扣杯而下,人不醉時景自醉。白天的壹切都漾在腦海裏,漾在這溶溶月色中了……
他似乎看見了懸掛在空中那熱辣辣的太陽無情地炙烤著大地,田野裏幹巴巴的,壹層層金色的麥浪在田中翻滾、起伏。隱隱約約中,在金黃色的波濤下浮現壹群群人影來。他乍壹看,是壹群光著膀子、赤著腳的漢子正在收割小麥,古銅色的皮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油光光的身子已破裂了幾個口子,在小麥的“騷動”下,已又紅又腫,壹雙雙寬大的腳踩在這生燙的土地上。面對這些沈甸甸的麥穗,他們的表情是那樣的淡然。依稀的,遠處走來依稀送飯送水的婦女孩子。白居易正感慨著勞動人民的辛勞淳樸時,他又註意到了她們,幾個瘦削的婦人。她們壹手摟著個幾個月大的孩子,壹手在太陽底下,在麥田裏撿拾著淩亂不堪的麥穗。她們的頭發散了,嘴唇裂了,也渾然不顧,依舊伏在地上。白居易看不下去了,輕輕地問:“妳們沒有耕種嗎?”對上來的是壹種說不出的目光。
壹個女人幽幽的說:“……家裏的糧食田地都交稅了,只好這樣,充充饑……”
白居易的目光隨即低垂。“交稅”這個詞不斷的出現在他腦海。
星疏離,月黯淡。白居易倚在樹旁,輕輕將官牌卸了,牌子反著清冷的光。驀地,幾張閑淡的紙卷飄曳,壹揮筆,壹首《觀刈麥》千古流傳。
觀刈麥作文4農家很少有清閑的時間,現在是五月,該收麥子了,他們比平常還要忙許多,站在麥地旁,看見了大片大片成熟的麥子,覆蓋著田壟,清風吹來,整個麥田頓時變成了金色的海洋,看著這金色的波濤,心中也起了波闌,想著農民壹家壹定過著快樂生活。瞧!這麽好的年成!
遠處起來壹位婦女,她擔著用竹籃盛的飯,看著她蠟黃的臉色,瘦弱的'身體,心裏不免有壹絲疑惑,隨後跟著提湯食的小孩也是又幹又瘦,帶著疑問我隨他們壹道來到南岡。
到了!可我看見的是壹個個光膀赤腳,皮膚黝黑,體形很瘦的丁壯年,他們汗流浹背,雙腳被赤熱的大地烤著,強烈的陽光炙烤著他們的脊背。但他們仍不知疲倦地搶著時間。這時,壹位衣服上全是補丁的婦女,她抱著孩子,壹手在撿田裏的麥穗,壹只胳膊挎著破破爛爛的筐子。四處打聽才得知,原來她家的田地都繳納了租稅,只能用這樣麥穗來充饑了!我不禁潸然淚下,看著她,我疑慮頓消。
唉,我到底有什麽功德,壹年有三百石米的薪俸,卻不從事農業生產,每年年底都有剩余的糧食。想到這裏,我心中湧出壹股愧疚之感。唉!這件事使我整天都不能忘懷哪!
觀刈麥作文5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到了炎炎夏日,便是麥穗成熟的季節,麥穗成熟後,人人都開始忙碌的勞作。昨夜的南方陣陣吹起,小麥早已成熟的發黃,像是田裏開滿的黃花。在不遠處走來壹位四十五歲的年老的婦女,手裏擔著竹籃,她的旁邊還有壹個七八歲的小孩童。孩童用水壺盛著壹些水,他們正要給青年壯漢送去。壯年們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在辛苦割麥的人,都滿頭大汗,背部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濕透。
在不遠處又見到壹位村婦,她及其瘦弱,還抱著孩子在割麥中的青年壯漢的旁邊。右手拿著從田裏拾取的他們不要的麥穗,左臂上懸掛著壹個破破的筐。在此勞作的青年聽她述說壹番話,都感動的流下眼淚而悲傷。
她為了激納租稅地賣光,失去這些麥穗充饑腸,自語道:“然而我有何德何能,壹直都不從農業生產,做官的俸祿每年都有那麽多糧食,年底剩下還有壹大堆糧食。”想到這,真的覺得慚愧,於是每日都不能忘記那件事。
觀刈麥作文6五月,麥子成熟的季節,夜晚刮上壹股熏風,整個麥田都變成黃色了。
農民人家壹年到頭沒什麽空閑的月份,更何況是五月,加倍的繁忙。
正是盛夏,熱風從田野吹來,渾身立刻就沒勁了,我更是忍受不了,我不停的拂袖擦頭上的汗珠。走入麥田,麥子隨風舞動,滿眼的金黃色,還真美。
遠處,幾位婦女挑著飯菜向山崗走來,孩子也跟在後面提著糊漿,他們曬得黝黑黝黑的,他們邊走邊擦汗。山崗上好多男子在辛勤的割麥子,雙腳受著地面熱氣的熏蒸,脊背還要忍受炎熱的陽光烘烤,他們的汗滴不完,破襯衫已經濕的不成樣子,力氣都好像用盡了卻還賣力的勞作,還希望夏日長壹點,多收幾口糧食。
有壹片麥子收割了,壹位衣衫破舊的婦女,抱著孩子,右手拾取田中遺留的麥穗,左手挎著破籃子,孩子熱得又哭又鬧。她跟割麥人訴苦:“哎,家中的糧食都繳納租稅了,只能撿拾妳們剩下的麥穗來充饑了,我們為什麽那麽不幸呀——————”我聽到她的話也暗自嘆息,深感悲傷。
我聽了她說的話低下了頭,我有什麽功勞呢,從不從事農業勞動,壹年的薪俸有三百石,到年底還有余糧,我好羞愧呀,以後的日子裏,我怎能忘呀!
觀刈麥作文7五月又到了。濃重的盛夏的色彩在天空、田野上渲染開來,壹陣陣暑風洋溢著陣陣淡淡的麥香。五月。收割小麥的季節。壹片金黃將路人的視線吸引在田間,像裝滿了磁鐵壹樣的莫名吸引力。陽光烘烤著地面,似乎也像暖氣、桑拿壹樣蒸發著路人、農民的水分,在大片大片空曠的金黃中,偶爾會看到幾個農夫,頭也不擡地用力揮舞著鐮刀,而他們的臉上,脖頸上,是閃耀著光澤的——那是汗水在陽光下的顏色。
忽然,壹陣南風吹過,只看見壹片金色的海,泛起著微波,頗有點“鋪天蓋地”的氣勢,瞬間吞噬了田間的人影。隱約看見在田間泥濘的小路上,壹位婦女提著壹個籃子來給田間勞作的丈夫送飯菜來吃,身旁壹位瘦削的孩子緊緊地跟著他的母親,手中提著用壺裝的飲料。順著他們炙熱的目光的方向看去,只見壹個男人正在南岡辛辛苦苦的割麥。泥土滾燙地烘著雙腳,像火壹樣的烈日烘烤著脊背。明明已經累得精疲力竭卻還不覺得炎熱,只為珍惜夏天白晝的時間長,可以多收割壹點麥子。
又看見了壹位貧村婦,手中抱著孩子走到田壟旁,那孩子完全沒有正常嬰兒應有的白皙,可愛,卻瘦的只剩下皮包骨頭,壹雙水靈的大眼睛深凹進臉頰,有壹種說不出的愁苦。那位黑瘦的農婦右手拾著遺落的麥粒,左手懸掛著壹個破筐,彎下腰來撿拾路邊的麥粒,哀怨的眼神中濃郁的無可奈何不言而喻。“這位大哥,因為繳納租稅田地早就已經賣光了,只好拾這麥穗來填飽肚子。哎,這世道讓人怎麽活啊。”在割麥人關切的詢問下,貧婦嘆答道。她很努力地想擠出壹個微笑,但是壹絲愁苦卻油然而生。“是啊……”割麥人凝神沈思了壹會兒之後,長長地嘆息了壹聲。
農民這麽辛辛苦苦的勞作最後卻只能落到拾麥穗的下場,而今我有什麽功德,竟然不用從事種田和植桑,做官的吏祿三百石,到了年底尚且有余糧,這可真是令人羞愧難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