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舉止是映照每個人自身形象的鏡子。
———歌德:《親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務之壹,是使人在他純粹的物質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國能夠達到的範圍內成為審美的人。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
禮貌是壹個人自己的真實思想中進行選擇的藝術。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爾夫人》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講禮貌不會失去什麽,卻能得到壹切。
———瑪.沃.蒙塔古:《書信集》
禮節是所有規範中最微小卻最穩定的規範。
———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
禮貌是博愛的花朵。不講禮貌的人談不上有博愛思想。
———茹貝爾:《名言集》
使壹個人偉大,並不在於富裕和門第,而在於可貴的行為和高尚的品性。
———奧維:《名人名言錄》
禮儀不良有兩種:第壹種是忸怩羞怯;第二種是行為不檢點和輕慢;要避免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則,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
———約翰.洛克:《教育漫話
2.有沒有關於禮讓的古詩詞1.禮讓為國
成語釋義: 治理。以禮所提倡的謙讓精神治理國家。
成語出處:《論語·裏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成語示例: 中國又原是“禮讓為國”的,既有禮,就必能讓,而愈能讓,禮也就愈繁了。
2.系樂府十二首·隴上嘆
作者:元結 年代:唐 體裁: 類別:
援車登隴阪,窮高遂停駕。延望戎狄鄉,巡回復悲咤。
滋移有情教,草木猶可化。聖賢禮讓風,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詐。所適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3.荀子雲:“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4.和聲細語展氣質,謙恭禮讓顯風度
時間有限,能幫妳找到的就這些了,希望能對妳有幫助。
3.關於文明禮讓的排比句和名言警句如果妳失去了今天,妳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妳失去了金錢,妳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妳失去了文明,妳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妳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壹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壹是維護公眾利益、公***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壹個故事。有壹次,列寧同誌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壹個女工端著壹盆水上樓。那女工壹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妳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妳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麽?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壹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麽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壹群有道德的民眾。
壹個社會的公***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壹個社會壹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壹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壹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壹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壹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文明是社會意識的壹種體現,而公***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壹下,如果有人不註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壹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壹言壹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文明的基礎。
而壹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麽這麽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壹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壹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壹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壹樣,並非壹定要有什麽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壹舉壹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麽?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壹個本體、壹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麽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壹”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4.有沒有關於禮讓的古詩詞1.禮讓為國 成語釋義: 治理.以禮所提倡的謙讓精神治理國家. 成語出處:《論語·裏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成語示例: 中國又原是“禮讓為國”的,既有禮,就必能讓,而愈能讓,禮也就愈繁了.2.系樂府十二首·隴上嘆作者:元結 年代:唐 體裁: 類別:援車登隴阪,窮高遂停駕.延望戎狄鄉,巡回復悲咤.滋移有情教,草木猶可化.聖賢禮讓風,何不遍西夏.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詐.所適今若斯,悠悠欲安舍.3.荀子雲:“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4.和聲細語展氣質,謙恭禮讓顯風度“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舉止是映照每個人自身形象的鏡子。———歌德:《親和力》文明的最重要任務之壹,是使人在他純粹的物質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國能夠達到的範圍內成為審美的人。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禮貌是壹個人自己的真實思想中進行選擇的藝術。———阿.史蒂文斯:《德.斯蒂爾夫人》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講禮貌不會失去什麽,卻能得到壹切。———瑪.沃.蒙塔古:《書信集》禮節是所有規範中最微小卻最穩定的規範。
———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禮貌是博愛的花朵。不講禮貌的人談不上有博愛思想。
———茹貝爾:《名言集》使壹個人偉大,並不在於富裕和門第,而在於可貴的行為和高尚的品性。———奧維:《名人名言錄》禮儀不良有兩種:第壹種是忸怩羞怯;第二種是行為不檢點和輕慢;要避免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則,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
———約翰.洛克:《教育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