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許中原與亂兵?未死總負報國名。
會有青山收骸骨,定教鳥獸祭丹心
(二)
敢死男兒張自忠,儒將碧血何雍容!
藎忱虎嘯余馬場,贏得烈女嫁臨邛。
張自忠將軍戰死疆場(此乃國人***敬之虎將)
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人,傑出的抗日愛國將領,原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於1940年5月16日在棗宜會戰中壯烈殉國。他是中國軍隊在抗戰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五十余國中戰死的最高軍隊將領。
張自忠愛國之心強烈。1939年夏,他在重慶記者采訪時,曾對自己的字號“藎忱”做過壹番說明。他說:“‘藎忱’即忠臣,如今民國,沒有皇帝,我們當兵的,就要精忠報國,竭盡微忱,故名‘藎忱’。”接著又說:“華北淪陷,我以負罪之身,轉戰各地,每戰必身先士卒,但求壹死報國。他日流血沙場,馬革裹屍,妳們始知我取字‘藎忱’之意!”
1940年5月1日,日軍以15萬兵力對湖北隨棗、宜昌地區第五戰區的中國軍隊發起全面進攻,棗宜會戰爆發。張自忠部主要負責襄河以西防禦。張采取主動出擊的策略,派部赴河東與日軍主力作戰。但在日軍優勢兵力進攻下,中國軍隊漸漸不支。
張自忠為扭轉戰局,親赴河東督戰。張自忠的到來,促使前線官兵士氣大振,給了日軍沈重的打擊。
5月16日,張自忠率部追擊南竄敵人,在南瓜店壹帶與敵人主力相遇。
敵人集中了十余倍的兵力向張自忠部發動進攻,戰鬥異常激烈。中午時分,張自忠左臂受傷,但仍繼續指揮戰鬥。15時左右,中國軍隊陣地正面最近壹個小山頭被日軍攻占,張自忠怒吼壹聲沖上前去時,不幸身中六發機關槍子彈,胸部洞穿,壯烈犧牲。
張自忠殉國的消息傳開後,舉國悲慟。其靈柩運往重慶時,沿途群眾夾道路祭。
靈柩運到重慶時,蔣介石率全體軍政委員前往碼頭迎接,並為之舉行了國葬,後又追晉他為陸軍上將。延安各界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分別題寫了挽聯。周恩來贊揚他說:“忠義之誌,壯烈之氣,可以為我國抗戰軍人之魂!”
張自忠的夫人李敏慧是兩個多月後才獲得這壹噩耗的。李敏慧是壹位忠烈的女性。她沈痛地說:“張自忠為國家戰死疆場,我不難過。我雖然是壹個婦女,也應當有份。”不久,她將家事交給弟張自明,自己絕食而死,隨同丈夫而去。
張將軍65年祭。先生名言:“我死則國生。””今日是我報國時。“
鐵血丹心,抗戰軍人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