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惠州西湖的詩句

關於惠州西湖的詩句

1. 關於惠州西湖的詩句

蘇軾

蔔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楓落吳江冷。

遊博羅香積寺

二年流落蛙魚鄉,朝來喜見麥吐芒。東風搖波舞凈綠,初日泫露酣嬌黃。汪汪春泥已沒膝,剡剡秋谷初分秧。誰言萬裏出無友?見此二美喜欲狂。三山屏擁僧舍小,壹溪雷轉松陰涼。要令水力供臼磨,與相地脈增堤防。霏霏落雪看收面,隱隱疊鼓聞舂糠。散流壹啜雲子白,炊裂十字瓊肌香。豈惟牢九薦古味,要使真壹流天漿。詩成捧腹便絕倒,書生說食真膏肓。

江月五首(之壹)

壹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正似西湖上,湧金門外看。冰輪橫海闊,香霧入樓寒。停鞭且莫上,照我壹杯殘。

2. 描寫惠州西湖詩句有哪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釋義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麽得十分適宜。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題臨安邸》

釋義 :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風吹得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 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釋義 :六月裏西湖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壹樣。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 —— 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釋義 :雖說是百花雕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張岱《湖心亭看雪》

釋義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

3. 惠州西湖求有關於惠州的詩句

七律/與詩侶遊惠州西湖(舊作)

讀史先聞範蠡名,西施難覓柳青青。

花從圃內無拘發,鳥在蓬間得意鳴。

舊雨詩詞歌物阜,新年景象構時平。

探春秘妙欣為伍,劃向湖心舟自輕!

七絕遊惠州西湖見東坡聯

段墻絲雨淚新痕,南國初涼白菊欣。

博士當年腸斷處,楹留巧對悼朝雲。

花洲曲》,翰林梁鼎芬的"花墩花放白青紅,蝴蝶雙雙撲曉風"的雋永詩句正出於此。"忽驚豪雨來天外,灑向平湖萬斛珠",每當雨時,在此觀景,驪光最佳,故有"花洲話雨"之景譽。今百花洲建有盆景園,在落霞榭舊址處辟有劉侖畫閣,花卉盆景增輝,使百花洲更加絢麗多姿。

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蘇堤千頃邊,多少管窺誇見月,可知月在此間圓

點翠洲詩》中曰"西湖西子兩相儔,湖面 偏宜點翠洲,壹段芳華描不就,月灣婉轉似眉頭"

4. 想給惠州西湖作首詩

惠州西湖山水秀邃、曠邈幽深,秀色自然天成。

古往今來,吟詠贊頌惠州西湖的作品數不勝數,許多雋永詞句與西湖風光融為壹體,留傳後世。僅《惠州誌·藝文卷》收錄統計,歷代以來有關惠州西湖的作品多達666篇,作者239人,體裁涉及詩、詞、文等,其中以詩詞居多。

豐湖因東坡詩句改名西湖惠州西湖山川秀邃、幽勝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早在宋代,惠州西湖已是中國最具嶺南特色的自然山水園林。如此秀美山水自然會吸引古往今來的眾多文人墨客。

“重岡復阜,隱映巖谷,長溪帶盤,湖光相照。”北宋名臣余靖在其《惠州開元寺記》中對惠州西湖風景作了描述,這也是惠州西湖風景在文學作品中的最早記載。

北宋大文豪蘇軾寓惠期間,鐘情於惠州樸實的民風、秀邃的山水和豐饒的物產,曾寫下了587首(篇)文學作品,其中不乏大量描述惠州西湖美景的詩句。在“涼天佳月”夜,蘇軾“夜起登合江樓,或與客遊豐湖,入棲禪寺,叩羅浮道院,登逍遙堂,逮曉乃歸”,寫下“壹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

正似西湖上,湧金門外看。”的佳句。

有人說,“此為題品惠湖美景之始”。清代歸善學者黃安瀾也在其所著的《西湖蘇跡》壹書中說:“西湖山水之美,藉《東坡》品題而愈盛”。

眾所周知,惠州西湖最早名為豐湖。蘇軾在其《贈曇秀》壹詩中寫道:“人間勝絕略已遍,匡廬南嶺並西湖。

西湖北望三千裏,大堤冉冉橫秋水。”第壹次將豐湖稱作西湖。

之後,人們逐漸普遍將豐湖稱作西湖。因此,明代大學者張萱在其《惠州西湖歌》中提到:“惠州西湖嶺之東,標名亦自東坡公”。

唐庚是繼蘇軾之後,謫居惠州的另壹位宋代著名作家,寫下《棲禪暮歸書所見》二首。“雨在時時黑,春歸處處青。

山深失小寺,湖盡得孤亭。”“春著湖煙膩,晴搖野水光。

草青仍過雨,山紫更斜陽。”描寫了春遊棲禪山暮歸時所見的西湖景色風光。

明代湧現大量吟詠惠州西湖作品據《惠州誌·藝文卷》記述,明代惠州人文興盛,聲名鵲起,湧現了大量描述吟詠惠州西湖的作品,在現存詩文中至少有200多篇記寫惠州西湖的景物和人物。葉萼、葉春及、李學壹、孔少娥、陳運等惠州籍名人吟詠惠州西湖,曾寫下《端陽西湖泛棹》、《遊黃塘山莊》(二首)、《橫槎小隱》、《玄妙觀》、《點翠洲》等留世佳作。

其中明代惠州舉人陳運著有《瀟湘草》、《披雲草》等詩集,有不少吟詠惠州西湖的作品,最有名的當屬《西湖六橋》詩,分別以西新橋、拱北橋、煙霞橋、迎仙橋、明聖橋、大通橋為題,描述了惠州西湖六座古橋。據不完全統計,明代至少有91位客籍名人踏足惠州,產生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孫蕡、祝允明、王守仁等。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南園五先生”之壹的孫蕡“與二客自五羊城泛舟遊羅浮。道出合江,訪東坡白鶴峰遺址。

還,艤舟於蘇堤下。登棲禪寺,留宿精舍”,寫下《朝雲百韻》、《白鶴峰》、《夜遊棲禪寺》等作品,講述遊宿棲禪寺,夢遇葬於寺旁的王朝雲,有感而賦百韻長詩的故事。

西湖棹歌成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清光緒年間,進士梁鼎芬寫下《惠州西湖百詠》,成為百詠惠州西湖第壹人。民國時期,廣東詩人黃佐寫下《全湖形勝》、《豐湖漁唱》等有關惠州西湖風景、名跡、人物的七言詩100首,結集成《惠州西湖百詠》。

隨後余瑞春也著有《惠州西湖新面貌百詠》,收錄《西湖酒店》、《月灣茶話》等七言詩99首。羊城有竹枝詞,惠州有西湖棹歌。

壹首首西湖棹歌,用方言獨唱或對唱,融地名、人物、出產、典故於壹體,保留了許多民俗、風景,成為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之壹。被譽為“嶺南第壹才子”的清代詩人、書法家宋湘家住豐湖書院,日夜與秀麗的湖光山色相對,寫下《湖居十首》、《西湖棹歌十首》等田園山水詩,結集成《豐湖漫草》、《豐湖續草》。

宋湘以方言入詩,以白描見長,富於廣東山歌的情調和韻律,受到廣大老百姓的喜愛,對惠州詩人的影響也至為深遠。後來詩人陳壽祺、吳希仲、江逢辰等都創作了不少具有民歌風調的西湖棹歌或豐湖竹枝詞。

這些作品不僅富有藝術欣賞性,還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到上世紀80年代,惠州西湖仍然是惠州文壇的重要主題。

《惠州西湖藝文叢談》、《惠州西湖詩集》、《玉塔詩情》、《惠州西湖》、《東坡與惠州西湖》等著作,以及大批詩歌、散文、美術、攝影作品,多以惠州西湖為記述對象。特別是省文史館館員吳仕瑞的《惠州西湖藝文叢談》,是壹部文化解讀惠州西湖的學術專著,對惠州悠久的文化歷史和優秀的人文傳統,做了深入系統的評介。

書中補全了49首張友仁《惠州西湖誌》缺載的西湖詩詞,解讀歷代詩人對西湖的作品,憶錄和賞析西湖楹聯,研究蘇軾、唐庚、宋湘等外地著名詩人在惠州的活動和作品,考證西湖文物書記,記述惠州文人逸事、風土人情等。

5. 想給惠州西湖作首詩

惠州西湖山水秀邃、曠邈幽深,秀色自然天成。

古往今來,吟詠贊頌惠州西湖的作品數不勝數,許多雋永詞句與西湖風光融為壹體,留傳後世。僅《惠州誌·藝文卷》收錄統計,歷代以來有關惠州西湖的作品多達666篇,作者239人,體裁涉及詩、詞、文等,其中以詩詞居多。

豐湖因東坡詩句改名西湖惠州西湖山川秀邃、幽勝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早在宋代,惠州西湖已是中國最具嶺南特色的自然山水園林。如此秀美山水自然會吸引古往今來的眾多文人墨客。

“重岡復阜,隱映巖谷,長溪帶盤,湖光相照。”北宋名臣余靖在其《惠州開元寺記》中對惠州西湖風景作了描述,這也是惠州西湖風景在文學作品中的最早記載。

北宋大文豪蘇軾寓惠期間,鐘情於惠州樸實的民風、秀邃的山水和豐饒的物產,曾寫下了587首(篇)文學作品,其中不乏大量描述惠州西湖美景的詩句。在“涼天佳月”夜,蘇軾“夜起登合江樓,或與客遊豐湖,入棲禪寺,叩羅浮道院,登逍遙堂,逮曉乃歸”,寫下“壹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

正似西湖上,湧金門外看。”的佳句。

有人說,“此為題品惠湖美景之始”。清代歸善學者黃安瀾也在其所著的《西湖蘇跡》壹書中說:“西湖山水之美,藉《東坡》品題而愈盛”。

眾所周知,惠州西湖最早名為豐湖。蘇軾在其《贈曇秀》壹詩中寫道:“人間勝絕略已遍,匡廬南嶺並西湖。

西湖北望三千裏,大堤冉冉橫秋水。”第壹次將豐湖稱作西湖。

之後,人們逐漸普遍將豐湖稱作西湖。因此,明代大學者張萱在其《惠州西湖歌》中提到:“惠州西湖嶺之東,標名亦自東坡公”。

唐庚是繼蘇軾之後,謫居惠州的另壹位宋代著名作家,寫下《棲禪暮歸書所見》二首。“雨在時時黑,春歸處處青。

山深失小寺,湖盡得孤亭。”“春著湖煙膩,晴搖野水光。

草青仍過雨,山紫更斜陽。”描寫了春遊棲禪山暮歸時所見的西湖景色風光。

明代湧現大量吟詠惠州西湖作品據《惠州誌·藝文卷》記述,明代惠州人文興盛,聲名鵲起,湧現了大量描述吟詠惠州西湖的作品,在現存詩文中至少有200多篇記寫惠州西湖的景物和人物。葉萼、葉春及、李學壹、孔少娥、陳運等惠州籍名人吟詠惠州西湖,曾寫下《端陽西湖泛棹》、《遊黃塘山莊》(二首)、《橫槎小隱》、《玄妙觀》、《點翠洲》等留世佳作。

其中明代惠州舉人陳運著有《瀟湘草》、《披雲草》等詩集,有不少吟詠惠州西湖的作品,最有名的當屬《西湖六橋》詩,分別以西新橋、拱北橋、煙霞橋、迎仙橋、明聖橋、大通橋為題,描述了惠州西湖六座古橋。據不完全統計,明代至少有91位客籍名人踏足惠州,產生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孫蕡、祝允明、王守仁等。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南園五先生”之壹的孫蕡“與二客自五羊城泛舟遊羅浮。道出合江,訪東坡白鶴峰遺址。

還,艤舟於蘇堤下。登棲禪寺,留宿精舍”,寫下《朝雲百韻》、《白鶴峰》、《夜遊棲禪寺》等作品,講述遊宿棲禪寺,夢遇葬於寺旁的王朝雲,有感而賦百韻長詩的故事。

西湖棹歌成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清光緒年間,進士梁鼎芬寫下《惠州西湖百詠》,成為百詠惠州西湖第壹人。民國時期,廣東詩人黃佐寫下《全湖形勝》、《豐湖漁唱》等有關惠州西湖風景、名跡、人物的七言詩100首,結集成《惠州西湖百詠》。

隨後余瑞春也著有《惠州西湖新面貌百詠》,收錄《西湖酒店》、《月灣茶話》等七言詩99首。羊城有竹枝詞,惠州有西湖棹歌。

壹首首西湖棹歌,用方言獨唱或對唱,融地名、人物、出產、典故於壹體,保留了許多民俗、風景,成為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之壹。被譽為“嶺南第壹才子”的清代詩人、書法家宋湘家住豐湖書院,日夜與秀麗的湖光山色相對,寫下《湖居十首》、《西湖棹歌十首》等田園山水詩,結集成《豐湖漫草》、《豐湖續草》。

宋湘以方言入詩,以白描見長,富於廣東山歌的情調和韻律,受到廣大老百姓的喜愛,對惠州詩人的影響也至為深遠。後來詩人陳壽祺、吳希仲、江逢辰等都創作了不少具有民歌風調的西湖棹歌或豐湖竹枝詞。

這些作品不僅富有藝術欣賞性,還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到上世紀80年代,惠州西湖仍然是惠州文壇的重要主題。

《惠州西湖藝文叢談》、《惠州西湖詩集》、《玉塔詩情》、《惠州西湖》、《東坡與惠州西湖》等著作,以及大批詩歌、散文、美術、攝影作品,多以惠州西湖為記述對象。特別是省文史館館員吳仕瑞的《惠州西湖藝文叢談》,是壹部文化解讀惠州西湖的學術專著,對惠州悠久的文化歷史和優秀的人文傳統,做了深入系統的評介。

書中補全了49首張友仁《惠州西湖誌》缺載的西湖詩詞,解讀歷代詩人對西湖的作品,憶錄和賞析西湖楹聯,研究蘇軾、唐庚、宋湘等外地著名詩人在惠州的活動和作品,考證西湖文物書記,記述惠州文人逸事、風土人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