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擴展資料:
名稱由來
《詩經》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司馬遷記載的也是這壹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因為後來傳世的版本中***記載有311首,為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是由於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