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安穩的詞語有:
1、安然如故
解釋:指還像原來那樣安安穩穩。
讀音:ān rán rú gù。
引證:元代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妳只看這壹個,那壹個,都是為誰而卒?豈可我做兒的倒安然如故?”
例句:只有妳安然如故,我才可以放心離去。
2、安家樂業
解釋:指安置家庭,創立基業或事業。也指長期在壹個地方勞動和生活。
讀音:ān jiā lè yè。
引證:東漢·班固《漢書·谷永傳》:“薄收賦稅,毋殫民財,使天下梨元鹹安家樂業。”
翻譯:少征收賦稅,不要耗盡人民的財物,使天下民眾都能有安穩的勞動和生活。
例句:從此以後,這裏氣候溫暖濕潤、景色迷人,成了人們安家樂業的綠色福地。
3、安若泰山
解釋:形容極其平安穩固。
讀音:ān ruò tài shān。
引證:唐朝李延壽《南史·梁紀下論》:“自謂安若泰山,算無遺策。”
翻譯:自己稱自己平安穩固,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過。
例句:雖然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新建的大壩卻仍然安若泰山。
4、安居樂業
解釋: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滿的樣子,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讀音:ān jū lè yè。
引證:春秋老子《道德經》:“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翻譯:使人民只有結繩這樣的欲望,而不會勾心鬥角算計多多。吃著自己的想吃的糧食,穿著自己想穿的衣服,住在自己想住的房子,保持著自己祖輩傳承的風俗習慣。兩個相鄰的國家,即使對面就能看見,雞犬的聲音都能互相聽見,但是兩個國家的人們有了喜事或喪事都不會互相來往。
例句:只有社會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5、清閑自在
解釋:指清靜空閑,無拘無束。形容生活安閑舒適。
讀音:qīng xián zì zài。
引證:元代王實甫《麗堂春》第四折:“老夫自謫濟南歇馬,倒也清閑自在。”
翻譯:老夫自從被貶官到濟南,停止工作以後,倒也清靜空閑,無拘無束。
例句:爸爸退休之後,日子過得清閑自在。
2. 積習難改的文言文翻譯清代文學家劉蓉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壹間屋子裏讀書。
他專心致誌,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 這屋有處窪坑,每經過,劉蓉總要被絆壹下。
起初,他感到很別扭,時間壹長也習慣了,再走那裏就同走平地壹樣安穩。劉蓉父親發現這屋地面的窪坑,笑著對劉蓉說:“妳連壹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麽?”隨後叫仆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劉蓉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裏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壹塊,他心裏壹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他別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習慣起來。劉蓉不禁感慨道:“習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意思是說:壹個人學習時,初始階段的習慣非常重要,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
3. 求壹些文言文的翻譯例句.《治水必躬親》 治水之法,既不可執壹,泥於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
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瀦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緩帶,冒雨沖風,往來於荒村野水之間,親給錢糧,不扣壹厘,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壹錢。
必如是而後事可舉也。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1.泥:古義,拘泥。今義,泥土。
例句:泥於掌故。 2.掌故:古義,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
今義,歷史上的人物事跡、制度沿革等。例句:泥於掌故。
3.蓋:古義,連詞,連接上壹段或上壹句,表示原因。今義,遮蓋或遮蓋的東西。
例句: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 4.窮:古義,徹底摸清,追究到底。今義,生活困難。
例句:非咨詢不窮其致。 5.舉:古義,完成,做好。
今義,舉起,擡起。例句: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
參考譯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執不知變通,拘泥於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隨意相信別人的話。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淺,河流的形勢有彎有直,不經過觀察和測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實情況,不經過訪問,征求意見就不能徹底摸清情況,因此必須親自登山涉水,親自辛勞,不怕吃苦。
從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時候,輕裝便服,冒著風雨,在荒村亂流中間來來往往,親自發給民工錢糧,壹厘也不克扣,並且隨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橫索壹文錢財。必須像這樣,才能做成事情。
如果貪圖安逸,害怕辛勞,計較私利,忘記公益,只想遠遠地躲開嫌疑,避免抱怨,那麽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辦不好了。
4. 文言文~~~~~~~韓休,京兆長安人。工文辭,舉賢良。為虢州刺史。虢於東、西京為近州,乘輿所至,常稅廄芻,休請均賦它郡。中書令張說曰:“免虢而與它州,此守臣為私惠耳。''休復執論,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豈為政哉 雖得罪,所甘心焉。”訖如休請。以母喪解,服除,為工部侍郎,知制誥。遷尚書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蕭嵩舉所以代者,嵩稱休誌行,遂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務進趨,既為相,天下翕然宜之。萬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將放嶺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惡。今朝廷有大奸,請得先治。金吾大將軍程伯獻恃恩而貪,室宅輿馬僭法度,臣請先伯獻,後美玉。”帝不許,休固爭日:“罪細且不容,巨猾乃置不問,陛下不出伯獻,臣不敢奉詔。”帝不能奪。大率堅正類此。
初,蕭嵩以休柔和易制,故薦之。休既知政事,多折正嵩,遂與休不葉。宋碌聞之曰:“不意休能爾,仁者之勇也。”嵩寬博多可,休峭鯁,時政所得失,言之未嘗不盡。帝嘗獵苑中,或大張樂,稍過差,必視左右曰:“韓休知否 ”言終,諫疏已至。嘗引鑒,默然不樂。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於舊,何不逐之 ”帝曰:“吾雖瘠,天下肥矣。且蕭嵩每啟事,必順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寢。韓休敷陳治道,多訐[註]直,我退而思天下,寢必安。吾用休,社稷計耳。”後以工部尚書罷。卒,年六十八,贈揚州大都督,謚日文忠。
[註]訐(jì),直言不諱。
選文背景介紹
大唐帝國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繁榮昌盛、燦爛輝煌的朝代之壹。唐朝,從興起到滅亡,歷時290年。“開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762年)在唐朝290年中創造的壹個治世。從登上政治舞臺到壹代英主“唐明皇帝”,李隆基他在政治鬥爭的旋渦中,宮闈平亂(鏟除諸韋,誅滅“太平”);賢臣當國(始終註意宰相的選拔與任用,並親選地方官);抑欲而昌(銷毀服玩,罷譴宮女,詔禁厚葬,自上而始);完善法制(寬仁為本,廢除酷刑,行罰先親,刊定法典)。終於使唐代社會達到鼎盛,出現了“開元全盛”的景象。在這裏,最值得壹提的是唐玄宗的用人之道。以《資治通鑒·唐紀·玄宗二十壹年(公元733年)》為證。
上問蕭嵩可以代光庭者,嵩與右散騎常侍王丘善,將薦之,固讓於右丞韓休。嵩言休於上。甲寅,以休為黃門侍郎,同平章事。休為人峭直,不幹榮利,及為相,甚允時望。始,嵩以休恬和,謂其易制,故引之。及與***事,休守正不阿,嵩漸惡之。宋景嘆曰:“不意韓休乃能如是!”上或宮中宴樂及後苑遊獵,小有過差,輒謂左右曰:“韓休知否?”言終,諫疏已至。上嘗臨鏡默然不樂,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於舊,何不逐之!”上嘆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蕭嵩奏事常順指,既退,吾寢乃安。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
譯文唐玄宗向蕭嵩詢問,誰人可以代替裴光庭為相,蕭嵩和右散騎常侍王丘很要好,想舉薦他為相,王丘堅持要讓給尚書右丞韓休。於是,蕭嵩向唐玄宗推薦了韓休。甲寅(十六日),唐玄宗任命韓休為宰相。
韓休做人嚴肅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祿。如今他當上了宰相,是很符合當時朝廷上下期望的。開始,蕭嵩因為韓休恬淡平和,以為很容易控制他,再加上王丘的極力舉薦,所以也就引薦了他。等真正與他***事時,才發現韓休剛正不阿,不為權勢左右,於是漸漸地就厭惡起他來了。唐玄宗有時在宮中設宴行樂或到後花園遊玩打獵,稍有過失,總是趕緊問左右的隨從人員:“這件事韓休知道不知道?”只見話音剛落,韓休的勸諫書就已經送到。之後,唐玄宗經常對著鏡子悶悶不樂,旁邊的人勸說道:“自從韓休當了宰相以來,您可比以前瘦多了,與其這樣為什麽不將他撤換掉呢?”唐玄宗感嘆道:“我雖然瘦了,但國家必定富裕了。蕭嵩上奏事情常常依順我的旨意,從不與我反著來,可退朝後,我睡不安穩啊!韓休他常常為國家社稷與我爭執,退朝後我則可以寬心睡個安穩覺。我任用韓休是為了國家社稷,並不是為了我自己呀。”
由此可以看出,唐玄宗早年勵精圖治,使之國富民強,就是因為他能有“貌瘦天下肥”的態度,以國家社稷為重,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常言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唐玄宗能堅持任用常常使他窘迫的韓休,而不信任蕭嵩,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用人之道嗎?
是這個嗎?希望對妳有用
5. 形容“自己活得飄渺又想安穩”的詩句有什麽1.《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 2.《安穩眠》白居易 家雖日漸貧,猶未苦饑凍。
身雖日漸老,幸無急病痛。 眼逢鬧處合,心向閑時用。
既得安穩眠,亦無顛倒夢。 3.《酬裴相公見寄二絕》白居易 習靜心方泰,勞生事漸稀。
可憐安穩地,舍此欲何歸? 壹雙垂翅鶴,數首解嘲文。 總是迂閑物,爭堪伴相君? 4.《春眠》 白居易 枕低被暖身安穩,日照房門帳未開。
還有少年春氣味,時時暫到夢中來。 5.《泛楚江》崔塗 九重城外家書遠,百裏洲前客棹還。
金印碧幢如見問,壹生安穩是長閑。 縹緲,亦作"飄渺"。
漢語詞匯。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形容空虛渺茫。壹般指心中想要而現實中不可得到的東西,並非指虛無,不存在於現實的東西。
也可形容富有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