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資料:
語言是壹切文學作品的基本材料。詩歌尤其講究語言的運用,因為藝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以及情感的傳達,都要借助語言。 詩歌的語言要求用最簡潔的詞句傳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這就使詩歌語言形成了凝練、含蓄、跳躍性強的特點。相對而言,現代詩用白話寫成,且較少用典,字面上較舊體詩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確評價壹首詩,還是要反復朗誦,盡力揣摩,並抓住飽含作者深情的詞語仔細品味其深層含義。 詩歌是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生活和抒發感情的。鑒賞詩歌必須準確把握詩中的藝術形象:有些詩,通篇都通過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抒發感情;有些詩,雖然沒有描繪具體形象,但能喚起讀者的想象;有些詩,既描繪具體形象,又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詩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較多,鑒賞時應該對眾多的單個形象進行組合想象,構建整體形象。 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不是實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內涵,把握這類作品的形象不能從字面上理解,而應結合時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過想象、聯想挖掘形象的內涵。總之,理解詩歌的形象應立足於深層理解和整體把握,不能望文生義,浮於表面。 百度百科-詩歌 詩歌的表現手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情景交融、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樂景寫哀、以景結情、借古諷今、渲染、烘托、用典、虛實結合、抑揚、對比。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2、借景抒情 屬間接抒情的壹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 3、托物言誌 屬間接抒情的壹種,托物言誌就是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借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壹”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5、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於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 6、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壹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靜態。 7、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壹種,表面上寫的是壹種歡樂的場景,而實踐上是借此來表達壹種悲哀、淒楚的情緒。 8、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9、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亂來諷喻當朝。 10、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壹,後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采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鋪敘的寫作技法。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始我國傳統畫技之壹。亦稱“烘雲托月”。後借用指壹種寫作技法,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與渲染結合起來使用。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自己觀點的壹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13、虛實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14、抑揚 抑揚可分兩種: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法。 15、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醜者更醜。 擴展資料 詩歌的分類 1、懷古詩,壹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壹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 2、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壹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誌。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3、山水田園詩,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邊塞詩,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5、行旅詩和閨怨詩,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6、送別詩,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壹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壹個永恒的主題。 搜狗百科-詩歌 表現手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情景交融、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樂景寫哀、以景結情、借古諷今、渲染、烘托、用典、虛實結合、抑揚、對比。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2、借景抒情 屬間接抒情的壹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 3、托物言誌 屬間接抒情的壹種,托物言誌就是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借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壹”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5、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於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 6、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壹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靜態。 7、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壹種,表面上寫的是壹種歡樂的場景,而實踐上是借此來表達壹種悲哀、淒楚的情緒。 8、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9、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亂來諷喻當朝。 10、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壹,後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采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鋪敘的寫作技法。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始我國傳統畫技之壹。亦稱“烘雲托月”。後借用指壹種寫作技法,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與渲染結合起來使用。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自己觀點的壹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13、虛實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14、抑揚 抑揚可分兩種: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法。 15、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醜者更醜。 擴展資料 襯托包括內容 1、以“樂”襯“哀” 杜甫的壹首《絕句》:“碧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前兩句是美好的春景,可後兩句是傷感的懷鄉之情。而全詩的中心恰恰是這後兩句而不是前兩句。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前面的美景就是為反襯後面的傷感之情服務的。 2、以“哀”襯“樂” 景是為情服務的,若全詩是“樂”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為反襯“樂”情服務的。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前三聯寫塞下艱苦的環境條件和緊張的戰鬥生活,尾聯卻轉到寫將士奮勇殺敵的豪情,這種豪情也正是全詩的中心。 這樣,我們感受到的是不畏艱苦且有著鋼鐵般意誌的將士形象。這裏所謂的“哀”景,既然是用來反襯豪情的,就全然不是悲哀之景了。 3、以動寫靜 即用動態景物來表現寂靜。王維的《萍池》:“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詩中巧借綠萍的開合之動來反襯萍池的幽靜。 4、以聲襯寂 王維的《秋夜獨坐》:“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詩人在空堂獨坐,夜深之時,聽到了秋雨中山果從樹上墜落的聲響,昏暗不明的燈影下草蟲的哀鳴。用果落、蟲鳴之聲來寫靜,更顯得寂靜。 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比擬、誇張、借代。 1、比擬 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比擬中還有壹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裏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征,表達了詩人的 *** ,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 3、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壹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壹方具體,壹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 擴展資料 現代(當代)詩歌的主要流派 1、現代派 “現代派”詩歌流派,是指1932年之後圍繞《現代》雜誌的壹批詩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廢名,林庚,等等。何其芳的《預言》等詩華麗,精致。卞之琳的《數行集》,《魚目集》裏的作品善於將日常生活的觀察轉為哲理性的感悟,其圓熟、冷靜的表達常常出奇制勝。 2、湖畔派 因該流派詩人多聚集在西子湖畔而得名,是中國新詩最早的壹個流派。愛情,是湖畔派吟唱的主要內容。 代表詩人是馮雪峰、汪靜之、應修人、潘漠華等。代表作品:馮雪峰《伊在》《賣花少女》,汪靜之《惠的風》《我是死寂的海水》,應修人《含苞》,潘漠華《離家》等。 3、韻腳派 韻腳詩的特點之壹句尾韻腳,出道於2000年之後,屬於最新詩體,典型代表為方文山作品《關於方文山的素顏韻腳詩》和王茂作品《歌美人》。作為壹種新型詩體出道較晚,代表詩人較少,其中以方文山、王茂、金濤最為典型代表。 百度百科-詩歌 1、襯托 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或對立的條件,用壹些事物作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的表現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襯的事物顯得更加突出、形象、鮮明。襯托有正襯、反襯兩類。利用事物的相似條件來襯托的是正襯,利用事物的相反條件來襯托的是反襯。 2、對比 對比,是為了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詩歌的表達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壹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手法。它既是表現手法,也是修辭手法。 3、象征 借用某種具體的物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誌,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4、烘托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壹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鮮明突出。用於藝術創作,與渲染不同,烘托多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鮮明。 5、比興 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壹種傳統表現手法。通俗地講,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興”就是起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或營造氛圍,或兼有“比”的意味。 6、用典 用典,也就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借以抒情或表達主旨。 擴展資料 壹、正襯指利用事物的相似條件構成的襯托。它包括兩個方面: 1、 以“樂”襯“樂”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詩中抒發對錢塘湖春行所見美景的喜悅欣賞之情,這由尾聯可以看出。中間兩聯寫春天鳥和花草的情趣和生機,是為抒發後文“最愛”之情所作的鋪墊。這裏,美好景物和喜悅情感是和諧統壹的。 2、以“哀”襯“哀” 淒涼之景也可以用來烘托淒涼的氣氛,而且更為常見。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全詩集中表達的是對朋友杜甫的思念之苦,為此,第二句的“高臥”是孤獨的詩人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的不得已之舉,第四句的“秋聲”更是明顯地渲染了詩人淒苦的心情。 二、反襯是指利用事物相反的條件構成的襯托。這種襯托包括四個方面: 1、以“樂”襯“哀” 杜甫的壹首《絕句》:“碧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前兩句是美好的春景,可後兩句是傷感的懷鄉之情。而全詩的中心恰恰是這後兩句而不是前兩句。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前面的美景就是為反襯後面的傷感之情服務的。 2、以“哀”襯“樂” 景是為情服務的,若全詩是“樂”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為反襯“樂”情服務的。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前三聯寫塞下艱苦的環境條件和緊張的戰鬥生活,尾聯卻轉到寫將士奮勇殺敵的豪情,這種豪情也正是全詩的中心。這樣,我們感受到的是不畏艱苦且有著鋼鐵般意誌的將士形象。這裏所謂的“哀”景,既然是用來反襯豪情的,就全然不是悲哀之景了。 3、以動寫靜 即用動態景物來表現寂靜。王維的《萍池》:“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詩中巧借綠萍的開合之動來反襯萍池的幽靜。 4、以聲襯寂 王維的《秋夜獨坐》:“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詩人在空堂獨坐,夜深之時,聽到了秋雨中山果從樹上墜落的聲響,昏暗不明的燈影下草蟲的哀鳴。用果落、蟲鳴之聲來寫靜,更顯得寂靜。 搜狗百科-詩歌表現手法 搜狗百科-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