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陶淵明在廬山腳下寫的是哪首詩?

陶淵明在廬山腳下寫的是哪首詩?

陶淵明在廬山腳下寫的是:

《歸園田居(其三)》。

原文: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

作者: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壹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壹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原文釋義:

南山下田野裏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鏟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

狹窄的小路上草木叢生,傍晚時有露水沾濕我衣。

身上衣沾濕了並不可惜,只願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原文賞析:

這首“種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個字的小空間裏,表達出了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了詩人隱居之後躬耕勞動的情景。

這首詩***分為兩層,前四句為第壹層,反映了作者躬耕勞動的生活,暗用楊惲詩意。後四句是此詩的第二層,抒寫的則是作者經過生活的磨勵和對社會與人生深刻思索之後,對真善美理想的執著追求和與現實社會汙濁官場的決裂。

在這首詩中陶淵明卻勇敢地反對了傳統觀念,沖破了陳舊的精神枷鎖,毅然地告別官場,辭去了彭澤縣令,不做勞心治人的“君子”;決然地返回家園,心甘情願地扛起了鋤頭,辛勤地躬耕壟畝,偏要做個勞力的“小人”。這等無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贏得了後世多少人的稱贊、欽佩乃至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