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出處:戰國 荀子《荀子》
釋義: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使船航行,也能使船沈沒。
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出處:戰國 孟子《孟子》
釋義:百姓最為重要,國家其次,國君為輕。
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出處:宋代 範仲淹《嶽陽樓記》
釋義:為官者應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愁擔憂,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4、天下之治亂,不在壹姓之興亡,而在於民之憂樂
出處:清代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臣》
釋義:判斷天下是安定還是混亂,不是以壹姓的興旺為標準,而以萬民的憂愁和快樂為標準。
5、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出處:戰國 荀子《荀子·大略》
釋義:天下有民眾,並不是為了國君而存在,天下確立國君,則是為了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