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ɡnánshān》
《終南山》
zuòzhě:wánɡwéi
作者:王維
taiyǐjìntiāndōu,liánshāndàohǎiyú。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báiyúnhuíwànɡhé,qīnɡǎirùkànwú。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fēnyězhōnɡfēnɡbiàn,yīnqínɡzhònɡhèshū。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yùtóurénchǔxiǔ,ɡéshuǐwènqiáofū。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全文翻譯:
巍巍的太乙山臨近長安城,山連著山壹直蜿蜒到海邊。
白雲繚繞回望中合成壹片,青靄迷茫進入山中都不見。
中央主峰把終南東西隔開,各山間山谷迥異陰晴多變。
想在山中找個人家去投宿,隔水詢問那樵夫可否方便?
詩歌鑒賞:
藝術創作,貴在以個別顯示壹般,以不全求全,劉勰所謂“以少總多”,古代畫論家所謂“意余於 象”,都是這個意思。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很懂得此中奧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個字的壹首五言律詩,為偌大壹座終南山傳神寫照。首聯“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先用誇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這個總輪廓,只能得之於遙眺,而不能得之於逼視。所以,這壹聯顯然是寫遠景。“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終南雖高,去天甚遙,說它“近天都”,當然是藝術誇張。但這是寫遠景,從平地遙望終南,其頂峰的確與天連接,因而說它“近天都”,正是以誇張寫真實。“連山接海隅”也是這樣。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止河南陜縣,遠遠未到海隅。說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實,說它“與他山連接不斷,直到海隅”,又何嘗符合事實?然而這是寫遠景,從長安遙望終南,西邊望不到頭,東邊望不到尾。用“連山接海隅”寫終南遠景,雖誇張而愈見真實。
創作背景:
王維開元二十九年曾隱於終南山,本篇大約作於此時,表現的是壹種隱逸情懷。王維是壹個思想矛盾十分尖銳的詩人。唐朝盛行的儒、釋、道三大思想流派的觀點主張都在他的身上找到影子,它們對王維壹生的影響可深至極,而佛教思想更為尤甚。他本身很聰慧也很早就入仕,但是他在公元765年曾被攻陷長安的安祿山叛軍所俘,此事件對他影響很大,情緒也很消沈。他壹直都是很矛盾的。簡而言之,就是他想真正歸隱,但又無法做到,於是很茫然。出世入世都兩難。所以他只好“欲投人處宿, 隔水問樵夫。”了。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盛唐詩人的代表,創造了水墨出水畫派,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今存詩400余首。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壹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擅書畫,亦通音律,多才多藝。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王摩詰文集》等行世。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