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繞荒祠此地真無關節
停車肅遺像幾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包公祠)
2. 理冤獄關節通自閻羅氣象
賑災黎慈悲無量依菩薩心腸
(合肥包公祠)
3. 忠賢相
道德名家
(合肥包公祠)
4. 教弩聳高臺炎劉消劫運
聽松來遠客誰從古佛識真
(合肥民教寺)
5. 飛騎橋頭論勝負
教弩臺上評忠奸
(合肥民教寺)
2.寫贊美新合肥作文怎麽用詩句開始範文涼爽的秋風吹來了, 教學樓後面的小山坡又熱鬧起來.“叮鈴鈴”,下課鈴響了,我們像兔子壹樣,飛快地跑了出去.我跑在最前面.忽然,壹片葉子飄到了我的肩膀上,我拿起樹葉,仔細觀察,發現樹葉是金黃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我環顧四周,發現又高又大的樹脫下了綠油油的衣裳,換上了金燦燦的衣裳.壹片片金黃色的樹葉輕輕地飄到樹媽媽的腳下,都準備過冬呢!最引人註目的就是小山坡上的那幾棵桂花樹了.壹簇簇桂花妳擠我碰,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小山坡是孩子們的遊樂場所,孩子們在小山坡上跳繩、蕩秋千、跑步.妳追我趕,玩得非常開心!秋天是壹個五彩繽紛的季節,是壹個歡樂的季節,我愛這個美麗的秋色。
3.有哪些有關合肥的詩句有關合肥的詩句有:
1、百萬兵來逼合肥 唐孫元晏 《晉·謝玄》
2、北關當有合肥船 宋陳造 《次姜堯章餞徐南卿韻二首》
3、合肥壹都會 宋吳資 《合肥懷古三首》
4、吳人築合肥 宋張祁 《廬州詩》
1、百萬兵來逼合肥 唐孫元晏 《晉·謝玄》
百萬兵來逼合肥,謝玄為將統雄師。
旌旗首尾千餘裏,渾不消他壹局棋。
2、北關當有合肥船 宋陳造 《次姜堯章餞徐南卿韻二首》
姜郎未仕不求田,倚賴生涯九萬箋。
稛載珠璣肯分我,北關當有合肥船。
3、合肥壹都會 宋吳資 《合肥懷古三首》
合肥壹都會,世號征戰地。
我來值明時,不識兵革事。
4.求壹篇關於合肥大建設大發展的文章社會在發展,合肥也在變化。合肥是安徵的省會,我感到很自豪,下面就由我----這個合肥人來介紹壹下吧。
合肥變美了。
以前的合肥道路很狹窄,只能人行通過,車子很難通過,可現在合肥建成了壹條條寬闊的道路,路旁壹片片嫩綠的小草向遠處伸去,公園裏的草地、鮮花給人們休息創造了好地方。
合肥變高了。
以前的合肥房子挨挨擠擠的,可現在壹座座新建的小區出現了,房子不像以前那麽挨挨擠擠的了;壹幢幢寫字樓撥地而起;壹座座商場使人們感到生活快樂,購物方便。壹座座星級酒店迎來了世界各國的朋友。長高的合肥給人們帶來了幸福。
合肥變大了。
走出合肥的城區,往南邊走,就到了有天鵝湖的政務新區,新的市政府大樓就在這裏;再往東邊走就到了在建的濱湖新區,壹中,四十六中在今年九月壹日已經遷到這裏,有很多學生住進新學校,開始新的生活
我喜歡合肥的變化,妳也喜歡嗎?
5.形容“合肥”的詩句有哪些《次姜堯章餞徐南卿韻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陳造
姜郎未仕不求田,
倚賴生涯九萬箋。
稛載珠璣肯分我,
北關當有合肥船。
《合肥懷古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吳資
合肥壹都會,
世號征戰地。
我來值明時,
不識兵革事。
《晉·謝玄》
年代: 唐
作者: 孫元晏
百萬兵來逼合肥,
謝玄為將統雄師。
旌旗首尾千餘裏,
渾不消他壹局棋。
6.關於合肥家鄉美好的打油詩花壹般嫵媚
歌壹般清脆
詩壹般浪漫
畫壹般壯美
唱不盡廬劇黃梅變奏曲
望不斷蜀山淝水疊蔥翠
壹環環的玉帶
壹簇簇的瓊扉
壹片片的燈海
壹座座的豐碑
巧扮日新月異的合肥
魔幻似的城廊
神話似的村野
剛把眼兒眨
剛把頭兒回
山川面目已全非
真叫人驚佩
真叫人敬畏
這造物堪稱神功夫
這滄桑變化快若飛
精粹的合肥
大氣的合肥
虛懷的合肥
仁義天下,親和萬類
追求卓越
追求瑰美
都只為——
直奔和諧小康社會
早日和世界接軌
7.描寫合肥的作文地理位置是某地理事物相對於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間關系,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和經濟地理位置兩方面。自然地理位置是相對於自然地理事物而言,例如經緯度位置、河口位置、沿海位置、山陰山陽等。經濟地理位置是相對於經濟以及其他人文地理事物而言的,例如,徐州位於兩條鐵路交叉口,上海位於長三角,日本位於東北亞等。當然,很多自然地理事物本身也具有經濟地理方面的意義,這時候自然地理位置也是經濟地理位置。比如前面說的河口位置,上海就位於長江口,長江口是自然地理位置,但是長江口又是水運的交通樞紐,此時自然的和經濟的地理位置就是統壹的了。
地理位置是不斷變化的,壹方面自然事物本身有變化,當然這種變化比較緩慢;另壹方面科技、交通、經濟格局等社會經濟因素的變化則是經常的,這也會引起地理位置的變動。也就是說,自然地理位置和經濟地理位置都是變化的。但是經濟地理位置的變動更為頻繁,對地區經濟的發展影響更大。下面就以合肥為例,做個簡要分析。
《水經註》裏面記載“施合於肥,故曰合肥”,就是說合肥因為位於施水和肥水這樣兩條河流的交合位置,故名合肥。施水就是今天的南淝河(南淝河入巢湖的河口,今天還叫施口),肥水據說是今天的北淝河。這個交合之處可能就位於今天董鋪水庫的西北面不遠的地方。南淝河註入巢湖後入長江,屬長江水系;北淝河向北經瓦埠湖入淮河,屬淮河水系,所以合肥就處於溝通兩大水系的水運樞紐的位置。史記中記載“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就是說合肥是南北物產交匯的商業中心,據說是當時全國18個商業都市之壹。
由此看來,自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常常給經濟帶來繁榮。但是到了三國時期,政治格局的變化使得合肥在經濟位置的重要性降低了,而軍事地位卻凸現了出來。看過三國的都知道“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曹操麾下名將張遼在合肥以少勝多大敗孫權。合肥是當時魏和吳兩國交界之處,魏國控制了合肥就可以南下威脅東吳健康,吳國控制了合肥則可以北襲魏國許昌,合肥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軍事上的樞紐。軍事樞紐因為戰事不斷,經濟必遭破壞,合肥在三國以後元氣大傷。兩晉南北朝時期,因為北方戰亂,大批中原居民南遷,帶動了南方地區的開發,導致江淮地區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其結果,南北淝河的水量不斷減少,特別是北淝河的源頭距離合肥越來越遠。合肥“施合於肥”的位置已經名不副實,作為商業中心的交通條件不復存在。這就是合肥在三國以後再也沒有恢復到漢代那樣繁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