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中“墨”被古人稱為金不換。
文房四寶包括筆墨紙硯,而其中的墨被稱為“金不換”,是因為這個名稱源自於宋代蘇轍的詩句“千金不換金丹訣,何事惟須壹布裘”。另外,此墨也取自於其價值如同黃金般昂貴,難以用黃金來交換,同時寓意著墨的品質珍貴,如同黃金般穩定、耐用,不易變質、褪色。
此外,制墨是壹項精細的手工藝,每塊墨都有自己的獨特模具和名字,也代表著制墨者的心血和技藝,因此“金不換”也暗示著制墨者的珍貴和不可替代。
墨是書寫、繪畫的黑色顏料,後亦包括朱墨和各種彩色墨。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極為久遠的年代,那時的墨分為天然墨和人工墨。天然墨指的是天然的石墨和經蒸煮後鼎,鬲腹下的墨胭脂即炭黑。
古人制作墨的技巧
古代人工制墨所采用的主要原料有松煙、漆煙和桐煙。最先使用的是松煙,其次是漆煙和桐煙。墨的煙料須經過燃燒,才能制成,煙料是半成品,再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工序制成墨錠,才是成品。人工墨形成的各種形式,直至用墨模制成各種形狀,其間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漢朝紙的發明、筆的改進,墨的模具也隨之而生。墨經過壓模、倒模等,墨質堅實而且形式規整。由此誕生的墨錠握著直接研磨,研石也就沒必要了。宋代印刷業在寫版、刻版、刷印三個環節上明確分工,專業技術水平極高。印刷業的發達,也帶動了制墨技術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