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贊美紅軍四渡赤水河的詩句

關於贊美紅軍四渡赤水河的詩句

1.贊美四度赤水的詩歌

《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詞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水似銀.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壹家人.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啊,我軍乘勝趕路程.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天如火來水似銀哪!橫斷山,橫斷山,路難行,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天如火來水似銀哪!親人哪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壹家人哪.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軍民魚水壹家人哪,親人哪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壹家人哪.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軍民魚水壹家人哪,親人哪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壹家人哪.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軍民魚水壹家人哪,軍民魚水壹家人哪.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敵人重兵壓黔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啊,我軍乘勝趕路程.調虎離山襲金沙呀,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哪.啊嘿!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嘿!兵臨貴陽逼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啊,嘿!丟煙槍啊,我軍乘勝趕路程.嘿!趕路程,調虎離山襲金沙呀,襲金沙呀,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主席,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用兵真如神,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哪啊嘿,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哪啊嘿!嘿。

2.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詩意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歌詞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壹部分(第1—6行),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7行),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壹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詞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1、“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開頭幾句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自然環境。

2、“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壹家人。”這兩句寫沿途人民群眾對工農紅軍的支持和擁戴,交代了紅軍四渡赤水、克敵制勝的群眾基礎。

3、“橫斷山……壓黔境”,描寫紅軍在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下面臨的艱難處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這兩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戰役中紅軍巧妙運動、出奇制勝的特點。

4、“烏江天險重飛渡”,講的是中央紅軍第二次渡過烏江的故事。

5、“兵臨貴陽逼昆明”,紅軍南渡烏江後,佯攻息烽城,大軍繼續南下,蔣介石當時正在貴陽指揮督戰,害怕我軍直取貴陽,急忙抽調部隊增援息烽,並調雲南軍隊到貴陽附近來防守。這時,紅軍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趨貴陽,而是向東進發,敵軍紛紛向東調動,不料紅軍又突然轉向西南,向雲南方向急進,敵軍擔心紅軍進逼昆明,火速調集民團來守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我軍乘勝趕路程。”指貴州軍閥的“雙槍兵”(敵軍帶有步槍和鴉片煙槍,人稱“雙槍兵”)不堪壹擊,壹打就逃,紅軍乘勝急行軍,向預定目標進發。

6、“調虎離山襲金沙”,指紅軍在調動大批敵軍防守昆明後,虛晃壹槍,撇開有防備的昆明,向敵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進,搶占金沙江邊的皎平渡渡口,經過7天7夜,紅軍全部渡過了天塹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國民黨軍圍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動爭取到主動,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7、“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後壹句是歌詞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

3.四渡赤水出奇兵詩詞主要內容急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歌詞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壹部分(第1—6行),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7行),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壹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詞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1、“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水似銀。”開頭幾句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自然環境。

2、“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壹家人。”這兩句寫沿途人民群眾對工農紅軍的支持和擁戴,交代了紅軍四渡赤水、克敵制勝的群眾基礎。

3、“橫斷山……壓黔境”,描寫紅軍在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下面臨的艱難處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這兩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戰役中紅軍巧妙運動、出奇制勝的特點。

4、“烏江天險重飛渡”,講的是中央紅軍第二次渡過烏江的戰事。

5、“兵臨貴陽逼昆明”,紅軍南渡烏江後,佯攻息烽城,大軍繼續南下,蔣介石當時正在貴陽指揮督戰,害怕我軍直取貴陽,急忙抽調部隊增援息烽,並調雲南軍隊到貴陽附近來防守。這時,紅軍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趨貴陽,而是向東進發,敵軍紛紛向東調動,不料紅軍又突然轉向西南,向雲南方向急進,敵軍擔心紅軍進逼昆明,火速調集民團來守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我軍乘勝趕路程。”指貴州軍閥的“雙槍兵”(敵軍帶有步槍和鴉片煙槍,人稱“雙槍兵”)不堪壹擊,壹打就逃,紅軍乘勝急行軍,向預定目標進發。

6、“調虎離山襲金沙”,指紅軍在調動大批敵軍防守昆明後,虛晃壹槍,撇開有防備的昆明,向敵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進,搶占金沙江邊的皎平渡渡口,經過7天7夜,紅軍全部渡過了天塹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國民黨軍圍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動爭取到主動,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襲”:掩人不備,行不假途,人銜枚,馬勒韁,晝伏夜行,為襲也。——《白虎通·誅伐》乘其不備,偷偷地進攻

襲擊敵軍大本營

7、“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後壹句是歌詞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4.四渡赤水出奇兵 詩詞意思

歌詞中表現毛主席用兵如神,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所表現出的鋼鐵意誌。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歌詞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壹部分(第1—6行),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7行),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壹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詞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1、“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水似銀。”開頭幾句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自然環境。

2、“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壹家人。”這兩句寫沿途人民群眾對工農紅軍的支持和擁戴,交代了紅軍四渡赤水、克敵制勝的群眾基礎。

3、“橫斷山……壓黔境”,描寫紅軍在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下面臨的艱難處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這兩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戰役中紅軍巧妙運動、出奇制勝的特點。

4、“烏江天險重飛渡”,講的是中央紅軍第二次渡過烏江的戰事。

5、“兵臨貴陽逼昆明”,紅軍南渡烏江後,佯攻息烽城,大軍繼續南下,蔣介石當時正在貴陽指揮督戰,害怕我軍直取貴陽,急忙抽調部隊增援息烽,並調雲南軍隊到貴陽附近來防守。這時,紅軍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趨貴陽,而是向東進發,敵軍紛紛向東調動,不料紅軍又突然轉向西南,向雲南方向急進,敵軍擔心紅軍進逼昆明,火速調集民團來守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我軍乘勝趕路程。”指貴州軍閥的“雙槍兵”(敵軍帶有步槍和鴉片煙槍,人稱“雙槍兵”)不堪壹擊,壹打就逃,紅軍乘勝急行軍,向預定目標進發。

6、“調虎離山襲金沙”,指紅軍在調動大批敵軍防守昆明後,虛晃壹槍,撇開有防備的昆明,向敵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進,搶占金沙江邊的皎平渡渡口,經過7天7夜,紅軍全部渡過了天塹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國民黨軍圍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動爭取到主動,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7、“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後壹句是歌詞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5.四渡赤水詩歌的意思

長征組歌中四渡赤水的歌詞的意思:

歌詞中表現毛主席用兵如神,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所表現出的鋼鐵意誌。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歌詞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壹部分(第1—6行),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7行),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壹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詞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1、“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水似銀。”開頭幾句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自然環境。

2、“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壹家人。”這兩句寫沿途人民群眾對工農紅軍的支持和擁戴,交代了紅軍四渡赤水、克敵制勝的群眾基礎。

3、“橫斷山……壓黔境”,描寫紅軍在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下面臨的艱難處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這兩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戰役中紅軍巧妙運動、出奇制勝的特點。

4、“烏江天險重飛渡”,講的是中央紅軍第二次渡過烏江的戰事。

5、“兵臨貴陽逼昆明”,紅軍南渡烏江後,佯攻息烽城,大軍繼續南下,蔣介石當時正在貴陽指揮督戰,害怕我軍直取貴陽,急忙抽調部隊增援息烽,並調雲南軍隊到貴陽附近來防守。這時,紅軍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趨貴陽,而是向東進發,敵軍紛紛向東調動,不料紅軍又突然轉向西南,向雲南方向急進,敵軍擔心紅軍進逼昆明,火速調集民團來守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我軍乘勝趕路程。”指貴州軍閥的“雙槍兵”(敵軍帶有步槍和鴉片煙槍,人稱“雙槍兵”)不堪壹擊,壹打就逃,紅軍乘勝急行軍,向預定目標進發。

6、“調虎離山襲金沙”,指紅軍在調動大批敵軍防守昆明後,虛晃壹槍,撇開有防備的昆明,向敵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進,搶占金沙江邊的皎平渡渡口,經過7天7夜,紅軍全部渡過了天塹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國民黨軍圍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動爭取到主動,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7、“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後壹句是歌詞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長征中的戰役——四渡赤水出奇兵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到達貴州遵義地區。15~17日,中***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時,蔣介石為阻止中央紅軍北進四川同紅四方面軍會合或東入湖南同紅2、6軍團會合,圍殲中央紅軍於烏江西北的川黔邊境地區,調集其嫡系薛嶽兵團和黔軍全部,滇軍主力和四川、湖南、廣西的軍隊各壹部,向遵義地區進逼。1月中旬,薛嶽兵團2個縱隊8個師尾追紅軍進入貴州,集結於貴陽、息烽、清鎮等地,先頭已進至烏江南岸;黔軍以2個師擔任黔北各縣城守備,以3個師分向湄潭及遵義以南的刀靶水,懶板凳進攻;川軍14個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個旅已進至松坎以北的川黔邊境;湘軍4個師位於湘川黔邊境的酉陽至銅仁壹線構築碉堡,防堵紅軍東進;滇軍3個旅正由雲南宣威向貴州畢節開進;桂軍2個師已進至貴州獨山、都勻壹線。

中***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根據上述情況,決定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北上,在四川省瀘州西南的藍田壩、大渡口、江安壹線北渡長江,進至川西北,同紅四方面軍壹起實行總的反攻,爭取赤化四川。如渡江不成,則暫時留在川南活動,並伺機從宜賓上遊北渡金沙江。1月19日起,紅1、3、5、9軍團分三路先後從遵義、桐梓、松坎地區出發,向土城、赤水方向前進。黔軍隨即占領遵義、湄潭;川軍以壹部兵力防守宜賓、瀘州,以8個旅分路向松坎、溫水、赤水、敘永等地推進。 24日,紅1軍團擊潰國民黨軍黔軍的抵抗,攻占土城。28日,紅3、5軍團、軍委縱隊、幹部團、紅1軍團壹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區對尾追的川軍2個旅發起猛攻,予以重創。此時,川軍後續部隊4個旅迅速增援,毛澤東等遂決定,立即撤出戰鬥,西渡赤水河,向古藺以南地區前進,尋機北渡長江。演出了壹幕軍事史上著名戰例——四渡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