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開國少將鄭國仲離家18年,1947年返鄉探親時,老母親:長官您找誰

開國少將鄭國仲離家18年,1947年返鄉探親時,老母親:長官您找誰

如果妳離家很多年,妳的父母還能認出妳嗎?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麽會不會出現父母認不出自己的事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如果父母真的不認識自己了,不知道作為子女是什麽感受呢?那大概是世間最大的無奈與心酸之壹吧。

在1947年的湖北省黃安縣( 今紅安縣 )就發生了這樣壹件事。

當時擔任中野三縱副司令的 鄭國仲 zhòng ) 將軍因為早年參加紅軍,此後壹直沒有機會回家,如今好不容易抽空回了趟家。

他走在陌生而又熟悉的村莊,憑著遙遠的記憶走到了壹家破舊的房子面前,門口有壹位穿著破爛不堪、頭發花白的老太太。

老太太看著眼前這個穿軍裝的男人,心裏有些膽怯。她並不識字,也不知道這是解放軍的軍裝,只是本能的對穿軍裝的人有點恐懼。

她弱弱地問了句:“ 長官您找誰?

這個老太太就是開國少將鄭國仲的親生母親!

為何母親卻認不出兒子了?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麽?

這壹切都要從1929年的那個春天說起。

1913年,雖然腐朽的清王朝已經覆滅,建立了中華民國。可是底層百姓的日子沒有絲毫的變化,依然生活在剝削、壓迫之中。

湖北黃安縣,位於大別山山麓,地少人多。這裏的百姓生活的更加艱苦,連吃飯都是壹個大問題。

鄭國仲1913年就出生在黃安縣七裏坪鄭家塘茅屋崗,作為家裏面的長子,全家很是開心。但是沒多久,家裏第二個兒子降生了,家裏四口人的糧食來源,靠的就是家中那不到壹畝的地。

在這樣的家庭,困難的程度可想而知,遇到什麽天災人禍家裏更是雪上加霜。盡管壹家人辛苦耕作,可還是填不飽四個人的肚子。

鄭國仲少年的時候就開始幫著家裏幹活,對於上學,那更是想都不用想,家裏這個樣子怎麽可能上得起學?小時候的他,過早就幫著家裏承擔了生活的壓力,也更能明白窮苦人生活的不易。

10歲那年,他被送去學裁縫,家裏希望他借此學壹門手藝養家糊口。可現實無情地打破了他們家的願望,生活在那個苦難的 社會 ,大多數家庭吃飯都是問題。

對於做衣服,就算是過年也不見得有壹件新的,都是“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普通的家庭幾年都沒有新衣服,他的生意可想而知。

在做了裁縫不久後,他又回到了家裏幹農活。看著家裏貧苦的狀況,他多麽想改變這壹切。

終於,機會來了!1927年11月,黃麻起義爆發!

黃安縣就是起義爆發的中心,很多的黃安兒女紛紛加入紅軍,打地主,為窮苦人做主。14歲的鄭國仲也漸漸了解了紅軍,聽說了“ 革命 ”二字,知道紅軍是為窮苦人打天下的,他向往那個“ 人人有飯吃,人人有田種 ”的 社會 。

他也想加入紅軍,可是他只有14歲,父母怎麽也不同意。他只能羨慕地看著堂哥 鄭國尚 加入紅軍,送他前往部隊。

1929年初春的壹天,鄭國仲正在地裏幹農活,他突然見村子裏幾個年輕人偷偷摸摸的,四處張望,見沒什麽人就往村子外跑。他叫住了他們幾個,問他們幹嘛去?

那幾個年輕人趕緊讓他不要說話,跑過來悄悄地跟他說:“ 紅軍在那邊村子招兵,我們幾個打算去參加紅軍。

鄭國仲壹聽,立馬丟下鋤頭就說:“ 我也去!

他們幾個就壹起偷偷地往前跑,跑了沒多遠,鄭國仲突然停下來。他想起自己還沒有跟父母說這件事,就偷偷地跑去當紅軍,家裏人肯定會擔心的。

他又怕父母像之前那樣不讓他去,可參加紅軍畢竟是壹件大事,這樣自己不告而別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在壹番思想鬥爭下,他壹咬牙,壹跺腳,下了決心。

他懷著深深地愧疚往家的方向鞠了壹躬,然後就頭也不回地往前跑了。

鄭國仲的母親在家裏做好了晚飯,正等著兒子回來吃飯,等了半天卻還沒見個人影,天都要黑了。父親只好去地裏找他,卻只看見了壹把鋤頭,這讓父親大驚失色。

回到村子裏後,夫婦二人向鄰居詢問有沒有看見自己的兒子,卻發現村子裏幾戶人家的孩子也都不見了,村子裏頓時就亂了。

直到壹個村民從外面回來才跟大家說:“ 我看到了妳們的孩子,他們都去參加紅軍了。

鄭國仲參加紅軍後,立刻就在戰爭中嶄露頭角。因為當時黃安的國民黨軍隊還比較強大,紅軍遊擊隊只好在山區開展遊擊鬥爭。

國民黨軍隊和壹些地主武裝對紅軍可謂是恨得牙癢癢,巴不得立刻剿滅,在這段時間內,紅軍的傷亡比較大,部隊的減員也多,剩下來的人可以說都是在鬼門關撿了壹條命。

面對這樣慘烈的戰況,鄭國仲沒有退縮,不僅壹點也不畏懼,打的戰鬥越多,他越勇敢。

從1929年參加紅軍到1934年長征,由於他出色的表現,不僅在當兵的第壹年就入了黨,而且從壹個新兵,升任排長、連長、營長,在紅軍開始長征前,他已經是紅四方面軍壹位21歲的團長了。

1935年3月,為了給中央紅軍減輕壓力,紅四方面軍在四川發動了壹系列戰役。後來紅四方面軍開始了戰略大轉移,鄭國仲對長征的艱險有深刻的體會。他們三爬雪山、三過草地,這其中的困難以及犧牲非常人所能感受。

1936年,鄭國仲勝利到達陜北,經過短暫的休整後,他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面對日軍在華北的蠶食,民族危機不斷嚴重,可是 蔣介石 依然發動大軍前來圍剿紅軍,這讓國人以及壹些國民黨愛國將領都很痛心。

1936年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 發動了西安事變。紅軍和國民黨軍隊逐漸開始停火,展開談判。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抗日民族統壹戰線形成,紅軍改編成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

在華北抗日前線,鄭國仲當時是在129師385旅769團擔任營長,師長是 劉伯承 ,團長是 陳錫聯 。壹開始打仗,他們團就打了壹個漂亮仗,那就是陽明堡戰鬥。

當時忻( xīn )口會戰正在進行,為了策應國民黨軍,769團見日軍飛機接連起飛,判斷日軍機場就在附近不遠,於是決定炸毀敵軍機場。

發現敵軍在陽明堡停了幾十架飛機後,陳錫聯當即決定炸毀它。1937年8月19日夜,行動開始。

769團壹個營主攻陽明堡機場,經過壹小時的激戰,炸毀了日軍24架飛機和守備部隊壹百余人。

鄭國仲率領部隊負責阻擊來增援的部隊,戰鬥開始不久,代縣的壹個裝甲車隊就出發前來增援,被鄭國仲狠狠地擋在前進道路上,不得前進壹步。為部隊打下陽明堡機場以及撤離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在參加了多次戰役後,鄭國仲得到升遷。1940年8月,時任769團團長的鄭國仲在獅腦山戰鬥中與敵激戰七個晝夜,堪稱壹次經典戰役。

1940年,日軍為了消滅八路軍,在敵後根據地實行所謂的“ 囚籠戰術 ”。 彭德懷、左權 經過商議決定發動壹次大的戰役,打破敵人的牢籠,於是也就有了百團大戰。

在百團大戰剛開始時,我軍占領了正太鐵路西段的咽喉之地——獅堖山。8月21日,日軍開始進攻獅堖山,遭到我軍打退。隨後日軍從陽泉出動了大批軍隊投入戰鬥,鄭國仲率領769團與敵展開殊死搏鬥。

戰鬥中,日軍出動20多架飛機,還滅絕人性的釋放毒氣彈,可是鄭國仲部頑強地堅守在陣地上。至26日,日軍增加到1500多人,可日軍還是沒有占到便宜。

為了避免與敵糾纏,發生不利情況,鄭國仲率領769團當晚撤出戰鬥。這壹仗,殲滅敵人400余人,為百團大戰第壹階段的勝利立下了首功。

八路軍總部和129師的首長對這壹仗給予了高度的贊揚,把捷報連續四天向全國通報,介紹了獅腦山戰鬥的情況。彭德懷還說道:“ 守衛獅腦山的部隊非常的英勇頑強!

1940年10月初,百團大戰已經進行了壹個多月了,第壹、第二階段都已經取得了比較大的勝利。日軍的交通線受到了極大地破壞,碉堡也被我軍摧毀了不少,人員損失慘重。

按照日軍以往的慣例,壹旦遭到失敗,壹定會開始報復。要是失敗得越慘,報復得也就越嚴重。彭德懷自然明白這壹點,在第二階段基本結束之後,他就命令部隊開始休整,總結之前作戰的經驗。

日軍的報復隨後就展開,1940年10月6日起,日軍調集了數萬人開始進行對我根據地進行掃蕩。在這次掃蕩中,氣急敗壞的日軍下令實行“ 三光政策 ”,即殺光、搶光、燒光。

到了壹個村子,不僅見人就殺,還搶光居民家裏的所有東西,能吃的全部帶走,帶不走的就破壞,居民的房子全部燒掉,因此,在當時有很多的村子被整個毀掉。日軍此舉就是想讓八路軍得不到老百姓的援助,成為壹支孤軍。

八路軍見日軍如此喪心病狂,決定再次展開反擊,為那些死難的鄉親們報仇。10月19日,彭德懷下達了第三階段“ 反掃蕩 ”的命令。

彭德懷在戰場巡視期間,見壹個又壹個原來富庶祥和的村子變成了壹片焦土,內心痛苦不堪。他決定壹定要打出幾個勝仗,滅掉日軍的威風。

於是也就有了關家坳戰鬥。

當時,日軍岡崎大隊約500人在根據地亂闖,竟然發現了我軍的黃崖洞兵工廠。這個兵工廠是為我軍生產了大量的彈藥,重要性不言而喻。

彭德懷急忙命令386旅前去支援,這支部隊見我軍大批部隊前來支援,立刻就開始逃竄,逃到了關家堖附近。

彭德懷立即下令消滅這壹股部隊,周圍的部隊立即開始對這股日軍進行包圍。鄭國仲的團也是主攻的部隊之壹。

關家堖的地形比較復雜,那時壹塊高高的山崗,北面是懸崖,東西也是陡坡,只有南邊可以作為進攻的方向。這樣的地形可以說是易守難攻,日軍在上面布置了重火力,同時周圍還有其他的日軍前來增援,因此這壹仗必須速戰速決。

鄭國仲負責率領769團從西北面發起進攻,這壹面是壹個接近20米的陡崖,他們借助壹些攀爬工具向上時,被日軍發現,壹時被壓制在壕溝處。由於地形狹窄,後續部隊也無法進攻。

後來還是129師師長劉伯承發現了克敵制勝的方法,他通過望遠鏡發現了那壹塊地質似乎比較疏松。

他問鄭國仲:“ 那壹塊壕溝的斜坡是土質的嗎?

鄭國仲回答:“ 是黃土坎。

劉伯承想了壹會,靈機壹動,說道:“ 挖暗道,通上去!

鄭國仲仿佛壹下開竅,拍壹下大腿,說道:“ 好辦法!

隨後,他就立即組織部隊開始佯攻,吸引日軍註意力,另壹面派人在壕溝下開挖暗道。就是靠著這個辦法,才打下了陣地。

這壹仗幾乎殲滅岡崎大隊,後來日軍大批部隊前來援助,八路軍才不得不撤離戰鬥。

鄭國仲在這些戰役中不斷成長起來,慢慢成為壹個鐵血戰將。

鄭國仲的壹生大大小小參加了不下百余場戰鬥,但是對他而言,最為兇險的還是1942年掩護八路軍總部的十字嶺突圍。

在之前的百團大戰以及反掃蕩的戰鬥中,日軍受到了沈重打擊,對我八路軍的遊擊戰術很是頭疼,想要消滅我軍。對於八路軍的首長,他們更是想除掉,特別是彭德懷、左權等人。

1942年,華北最高司令長官 岡村寧次 命令手下制定壹份消滅彭德懷以及八路軍總部的計劃,即“ C號作戰計劃 ”。這份計劃就是要找到八路軍的總部,然後予以打擊,擊斃彭德懷。

這個計劃有壹支名叫“ 益子挺進隊 ”的部隊,他們假扮成八路軍,在根據地搜索八路軍總部位置,經過壹番探查,他們大致確定了壹個方位。

隨後日軍就調集了幾千人開始向八路軍總部包圍過來,情況十分危急。這個時候,八路軍總部身邊的兵力很單薄,大部分的兵力都分散開了。

總部的身邊除了壹些警衛部隊,就只有鄭國仲的769團。此時的總部,不僅有彭德懷、左權、 羅瑞卿 等八路軍的重要首長,還有 楊秀峰 等知名人士。如果突圍的話,壹旦遭到日軍包圍,有壹個人犧牲也是不得了的,所以突圍的壓力很大。

彭德懷和左權面對這樣的情況,緊急開會討論,最後壹致決定,趁著敵人現在分幾路包圍過來,從包圍的間隙中沖出去。

而掩護總部首長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鄭國仲的肩上,彭德懷找到鄭國仲給他下達了掩護的任務。鄭國仲當即表態:“ 保證完成任務!我769 團壹定掩護總部安全突圍,就是拼到了最後壹個人也不屈服。

鄭國仲根據左權制定的轉移路線,首先率領部隊占領了戰略要地十字嶺。十字嶺位於河北省涉縣和山西省遼縣交界處,因為形狀像壹個“ ”字而得名。這裏的地形十分險要,占領這個位置能讓我軍進退自如。

日軍自然也明白這個位置的重要性,立即派遣大批軍隊前來圍攻,還派出飛機輪番轟炸,鄭國仲率領部隊死死扛住敵人的進攻,成功掩護總部突圍。但不幸的是,在突圍過程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掩護部隊時中炮犧牲。

唐代詩人賀知章有壹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 少小離家老大回 ”,如今這也符合鄭國仲的遭遇。

1947年,劉鄧大軍率領中原野戰軍千裏挺進大別山,部隊壹路南下,已經是中野三縱副司令員的鄭國仲看著離家越來越近,不禁想抽空回家看看。

在部隊離黃安很近時,鄭國仲向部隊首長請了壹個假,表示自己速去速回,首長理解他的心情,批準了他的假。

鄭國仲飛馬跑在鄉間的小道上,看著家鄉的壹草壹木,聽著耳邊傳來的小鳥叫聲,這壹切仿佛都那麽的不真實。

想著自己1929年16歲離家參加紅軍,到如今已經18年了,自己也從少年變成了中年。自己這些年壹直沒有家裏人的消息,越往家的方向走,心中越多了壹分膽怯。

他不知道家裏父母怎麽樣了?他們會不會責怪自己當年沒說壹聲就離家從軍?這麽多年的戰亂,他們是不是還在村子裏,又或者已經……

這些問題困擾著鄭國仲,他不願再去想,只想著先趕緊回去看看,不自覺地再抽了馬壹鞭。

當他趕到老家七裏坪鄭家塘茅屋崗時,太陽已經快落山了。看著這個離開了18年的村子,變化已經很大了,鄭國仲的心裏五味雜陳。

他憑著以前的記憶,在壹排房子間走來走去,慢慢走到了壹間破舊的屋子前,他停了下來。

這個屋子外面坐著壹位穿著破舊衣服,頭發花白的老太太,老太太見村子裏來了壹個牽著馬、穿著軍裝、腰間裝著槍的壹個當兵的,看著還是個不小的官,她出於恐懼本能的往後退了幾步。

鄭國仲望了壹眼這個老太太,感覺沒什麽印象。 此刻他腦子裏就壹個念頭: 父母還在不在呢?

他把馬栓在附近,來到這個房子面前,慢慢向這個老太太走去,準備問壹下這個老太太了解壹下情況。

老太太見這個當兵的大官向自己走來,有點膽怯地問道:“ 長官您找誰?

這壹問戳中了鄭國仲的心事,他不知道該怎麽回答這個問題。

鄭國仲走進屋裏,見裏面有壹位老伯正在低頭烤火。這個老伯見壹個穿軍裝的走進來,客氣地打著招呼,心裏也存著壹絲的戒備。

借著火苗,鄭國仲見這個老伯好像有幾分熟悉,可是這個老人和父親的身材相差有點大。他和這位老伯攀談起來,詢問村子的情況,以及他們在這住了多久之類的問題。

他沒有壹眼認出這是自己的父親,而父親同樣也沒有認出他來。

鄭國仲將自己以前是這個村子的人,以及參加紅軍的經歷告訴了這個老伯。 當他說出自己以前的小名,這個老伯激動地壹下站了起來,雙手抓著他的肩膀,眼睛裏含著淚,叫了句:“ 兒啊! ”

聽到這句話,鄭國仲壹下沒緩過來,母親聽到這句話趕緊從門口走了進來。鄭國仲再仔細看了看眼前的老人,“ 撲通壹聲 ”就跪了下來,叫了句:“ 爹!娘!兒子回來了 !”

壹家人緊緊抱在壹起哭成壹團,場面十分感人。三人情緒平復下來後,鄭國仲將當年自己不告而別參加紅軍,到現在已經是解放軍副司令的事大致講了壹遍。

二位老人聽得喜極而泣,既心疼兒子這些年當兵打仗吃的苦、受的傷,也為兒子感到驕傲。

鄭國仲在家待了壹兩天就又回到了部隊,臨行前他把自己隨身帶的補貼都交給了父母,還對父母說:“ 爹,娘。等到解放了,我壹定回來接妳們,讓妳們好好享福。

鄭國仲此後就跟隨著劉伯承、 鄧小平 壹路打仗,參加了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戰役。在建國後,他奉命在青島組建海軍基地,他克服了從陸軍到海軍的轉換困難,學習海軍的專業知識。 1955年,鄭國仲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

在1959年, 朱德 董必武 視察葫蘆島海軍基地時,對鄭國仲稱贊有加,說他有作為、不簡單。

1992年1月11日,鄭國仲將軍走完了他79年的人生旅程。 他這壹生跟隨黨,忠於黨,革命信仰堅定,是壹個有著60多年的老黨員。

謹以此文獻給作出巨大貢獻的開國將軍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