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代宮女寂寞是怎麽辦

古代宮女寂寞是怎麽辦

古代宮女寂寞,解決的辦法只有與同樣寂寞的太監相互照顧、相互撫慰。

縱觀歷朝歷代宮廷之中,宮女成千上萬。她們壹經選入宮內,便失去了自由之身,在難耐的孤寂之中,宮女們只有與同樣寂寞的太監相互照顧、相互撫慰,應該是解決性饑渴的最佳途徑。而且在壹般情況下,宮女與太監的私密交往非但不會受到皇後嬪妃們的責難,反而會受到熱情的鼓勵。所以會出現這壹現象,壹方面是因為宮女其實就是潛在的妃嬪,她們壹旦被皇帝臨幸,就可能晉身成為與自己平起平坐的情敵,甚至成為後來居上的寵妃。這時已經取得壹定地位的後妃們所不願看到的,因而讓宮女與太監親密交往,就相應地減少了自身的威脅;另壹方面,後妃能否被皇帝臨幸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執役的太監。在明、清兩朝,通常由敬事房太監負責皇帝的性生活。每當皇帝吃完晚飯,執役太監便托壹銀盤進呈皇帝,上面有嬪妃的“綠頭牌”,供皇帝挑選當夜侍寢嬪妃。在這壹過程中,宦官可能對皇帝施加影響,如“某妃近來身體欠佳”、“某妃近來容光煥發”如此等等,都是意味深長的變相建議。在皇帝舉棋不定的前提下,這些建議往往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嬪妃們不僅不願得罪太監,有時還反過來會迎合太監,以至讓身邊的宮女與有身份的太監保持親密關系。

宮女無夫,而太監無妻,宮女與太監由此而結成臨時伴侶,以慰深宮之寂寞,這種關系稱為“對食”。對食最早見於漢代,從這壹稱呼本身來分析,可能是宮女與太監在壹起吃飯,還不含有***寢之意。隋唐五代時期的《宮詞》有這樣的詩句:“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這大致反映出此時宮中也有對食的現象。到了明代,宮女與太監因相互撫慰而結為對食的情形已相當普遍,甚至於壹個宮女入宮很久而無對食,會遭同伴取笑為“棄物”。壹旦宮女與太監兩情相悅,還有熱心而甘當媒妁的人為之撮合。究其緣由,則在於深宮之中宮女很少有機會被皇上臨幸,而低層太監又無力娶妻納妾,宮女與太監便只有自己尋求性安慰、解決性饑渴了。所謂“宮掖之中,怨曠無聊,解饞止渴,出此下策耳。”

在古代皇宮中,壹旦結為“對食”的宮女與太監,大都要在花前月下彼此盟誓,終生彼此相愛,不再與別人發生感情。太監如果發現他所愛的宮女移情別戀,往往是萬分痛苦,難以自拔。明朝萬歷年間,鄭貴妃宮中的宮女吳氏,曾和太監宋保相愛,後來又移情於太監張進朝。宋保不勝憤怒,終至萬念俱灰,出宮削發為僧,壹去不返。宮中的太監們對宋保的評價極高。如吳氏移情別戀的情形在明宮中較為少見,宮女和太監壹旦結為“對食”後往往大多都能終身相守,並且彼此都以守節相尚。如果其中壹方死去,另壹方則終身不再選配。據《萬歷野獲編》記載,在壹些寺廟之中,還立有宮中太監奉祀的已亡宮女的牌位。牌位上都寫有宮女的姓名。每逢這名宮女的忌日,與其結為“對食”的太監還會前來致祭,其悲傷號慟,情逾尋常夫妻。